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呈衰微之势,遭遇备受冷落的尴尬境地,深受广大青年喜爱和追捧的流行歌曲与传统音乐具有天然的相通因素,传统民歌、戏曲完全可以借势于流行歌曲获得新的活力,从而得以扩大受众、多渠道传承;传统戏曲和民歌“艺术化”既可为高校音乐丰富教学和实践曲目,也能使一些地方戏曲民歌提升艺术品位。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发展中守望,持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助力传统音乐展现新的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向锋 《考试周刊》2015,(47):27-28
<正>中国传统音乐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传统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口耳相传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生活,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却渐渐走向弱势。与此同时,流行歌曲的大潮已翻涌而至,它通俗易唱,传唱性很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传统民歌与流行歌曲是两个不同概念,在近三十年来,流行歌曲发展迅速,也经历了几次变迁,但还是有不少作品把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5.
从《种瓜调》到《龙船调》,研究传统民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能够保证传统民歌发展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传统民歌的传承、传统民歌的发展以及传统民歌的创新。以上三个方面能够充分概括我国传统民歌在实际传承发展中的过程以及发展规律,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情况对其展开创新,这种方式能够保持我国传统民歌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吻合性,保证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古代音乐文学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人们对现当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相当薄弱.现当代音乐文学包括流行歌曲歌词、民歌歌词以及"民歌体"诗歌和戏曲曲艺(如歌剧、舞剧、秧歌剧、现代戏、京韵大鼓、评弹、说书)的唱词等.其中流行歌曲歌词是主体部分.借鉴古代音乐文学的教学研究体系,联系现当代音乐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实际,应当从现当代音乐文学文献学、现当代音乐与歌词关系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美学的教学与研究等10个方面加强建构.  相似文献   

7.
阚宗继 《儿童音乐》2008,(10):58-61
流行歌曲,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洪水猛兽",可中小学生一直是偏爱流行歌曲,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上学放学的路上,你能听到学生哼着的总是流行歌曲,甚至在每年的校园歌曲比赛上也听不到民歌风的艺术歌曲,取代的是各种风格的通俗和摇滚乐。流行歌曲凭着它对感情的真挚呼唤,对感性生命的生动表现,凭着它的  相似文献   

8.
武义畲族民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民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武义畲族民歌的内容,武义畲族民歌的特征,武义畲族民歌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武义畲族民歌,对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10.
郝烨萌 《科幻画报》2023,(3):279-280
本文以山西左权民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左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民歌的文化内涵、传统特色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左权民歌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持,从而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探索了大数据与左权民歌传承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始终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新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民歌的再次辉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的条件,把握时代的需求,让传统民歌实现自身的嬗变,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稿源采珠     
浙江陈辉谈上民歌欣赏课,学生总是提不起精神,陷于一种被动、麻木的“审美冷淡”状态。我曾做过一项调查,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民歌,认为民歌原始、土气、寒碜、难听,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感,不够刺激。这一代在好莱坞电影,港台、日韩肥皂剧,武打、言情小说,通俗歌曲浸泡下成长的青少年,有谁还会对“土得掉渣”的民歌感兴趣?他们对音乐的“偏食”已到了非流行音乐不听,非流行歌曲不唱的地步。可见,消除学生对民歌的偏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增进学生对民歌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并进一步认识民歌的艺术价值,了解民歌的艺术特征,挖掘民…  相似文献   

13.
李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0+202-200,2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热的角度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状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地域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只要你坐进出租车,你一定会听到车里在播放《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等带有强烈民歌色彩的流行歌曲。当这些歌曲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作为一个流行音乐的传播者不禁有一点悲哀。不是对流行歌曲揉入民歌色彩有偏见,而是对其中的某些做法感到不安。这一热潮的引爆点似乎可追溯到《花心》和《新鸳鸯蝴蝶梦》,辅之以《回到拉萨》、《我的灰姑娘》、罗大佑与王洛宾的版权纠葛、《恋曲2000》,其问还有不少如《又见荣莉花》等作品的遥相呼应,最后在《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  相似文献   

15.
崔瑜 《时代教育》2010,(8):23-24
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通过分析民歌在历史和现实视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民歌的文化价值,明晰民歌在人类的观念、行为、制度中的作用、地位和互动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歌在时代的推动下得到创新与发展,为适应时代的需求沾上丰富多元的时代色彩。改编民歌以其创新的曲式及旋律,广阔的音域以及科学独特的歌唱技巧和时尚多元的组成元素大放光彩。本篇论文主要围绕着改编民歌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意义而写。改编民歌融合了大量新鲜元素和不同种类的音乐元素,赢得了现代人们的厚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当代流行歌曲的研究,探讨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共通性,并从多视角考察了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和继承,以期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寻出新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行音乐历经“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商业化运作之后,逐渐开始探索建构自身的音乐体系,积极争取与主流文化相融入。在这一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风”的兴起。“中国风”流行音乐全方位融入了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歌词文本中对古代诗歌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引入、旋律上对民族调式的运用、演唱中对地方民歌与戏曲的借鉴以及配器上对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这些创作特征。有助于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民族化这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长调以自由舒缓的歌曲以及悠远高亢艺术特色为世人展现出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面,成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一。然而,经历了千年传唱后的长调民歌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正面临巨大的改变,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再加之现代流行歌曲对蒙古族长调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对长调民歌失去了兴趣,这都是导致蒙古族长调民歌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传承危机。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的研究,对如何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做出简单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代流行歌曲曲风中"中国风"盛行的这一现象,对流行歌曲"中国风"在现当代的起源和发展,作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力图理清头绪,找出当代流行歌曲对以唐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之处,以启发当代流行歌曲的创作走向,给当代创作词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