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3)
一、在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  相似文献   

3.
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因而,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应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作文情感的培养。为此,一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特点,感受事情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少、习作素材匮乏,加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教师的教法等因素,致使学生虽然在认识上重视作文,但兴趣、习惯与能力上却比较薄弱,习作缺乏个性。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等能力,激发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并能使学生在体验知识过程中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一种训练,更是一个人生活的表达,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惬意、交流的快乐,以此消除学生习作的恐惧。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创造发展的过程,既是衡量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标志,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学会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与喜悦。一、以"情"激趣,让学生享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作文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性实践活动,集中了学生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情感思维,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到"作文教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依靠阅读积淀,培育写作素养,在生活、阅读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提高习作的技能,并通过对作文的修改提升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体验作文很受师生的青睐。我们知道,活动不是作文的目标,指导写作才是归宿;活动如果不加引导,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作文中,教师怎样做好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发展性的作文教学策略。其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习作的生命是真情实感。"而体验,就是连接语文和生活的一座桥梁,是为习作注入情感生命的一泓"活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习作教学,谈谈引进有效体验,激活作文课堂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习作时头脑中空空荡荡,虽绞尽脑汁却始终落笔无文。本文通过对中年级学生丰富习作素材与语言的储备,变革习作的常规命题方式与策略的创作过程,做好情感体验的把握,在实际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快乐的源泉,让学生的习作处于快乐之中。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它是小学生习作充满活力的原因。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因此,我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1.激发情感。2.感受真情,3.体验升华。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难点,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更易产生畏难、恐惧心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四方面巧妙地为学生的起步作文搭桥:巧妙搭起心理之桥,克服畏难情绪,战胜自我;巧妙搭起情感之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搭起"补给"之桥,为学生习作积累素材;在文本和习作之间巧妙搭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燃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4.
情境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达到作文教学目的,从作文指导课堂实际出发,创设与作文内容和谐共生的具体场景和轻松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生成习作的教学。下面笔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舞台,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学生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比如道德、理智和美等。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情感直接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而写作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个体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此讨论的是把作文教育铺在人生平台上,让写作成为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意义上说,写作文就是一种体验。如果学生能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体验,那么他就能写出好习作。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生活体验应该作为小学生作文的题材,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具有独特体验、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习作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怎样诱发呢?一、贴近生活实际,拓展生活体验当学生对生活有了切身的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体验作文很受师生的青睐。我们知道,活动不是作文的目标,指导写作才是归宿;活动如果不加引导,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活动作文中,教师怎样做好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的习作呢?笔者以泰师附小夏朝晖老师执教的"特殊的听写"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体会。一、活动中引导体验,促使"过程"成为"经历"  相似文献   

18.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20.
在习作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学生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作文中空话套话连篇,题材单一陈旧,情感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等。大部分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并缺少习作兴趣。因此指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才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