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其丰富多彩的报刊实践中,扮演着激情报刊阅读者、勤奋报刊撰稿人、积极报刊创办人和杰出报刊领导人的多重角色。了解毛泽东的报刊实践,学习毛泽东的办报热情和魄力,创造性地继承毛泽东的办报思想,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吟 《图书馆界》2007,(4):65-67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宣传馆藏,方便读者查询,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与当代报刊数据库不同的特征,通过书目数据全面揭示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前的苏中地区中共党办报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改善设备,煅炼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杨彩娟 《编辑之友》2012,(7):117-119
毛泽东的报刊现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观,以及报刊编辑观等方面.在他看来,报刊宣传既承担着具体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通过集合引导公众的正义舆论或揭露瓦解敌对阵营的非正义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为很好地执行和实现报刊功能,从价值上党报党刊须坚持党性原则;为增强党的报刊宣传的有效性,从形式上须提升报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泽放 《传媒》2023,(22):81-83
红色出版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路径,也是共产党百年出版史的核心构成。做好新时代红色出版工作就必须以史为鉴,不断拓宽价值边界,持续提高对红色出版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本文从六个时期入手,归纳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红色出版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点,以期为新时代做好红色出版提供有益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钱之光的革命生涯中,曾从事过党在白区的秘密印刷工作,担任过中央苏区对外贸易局长,参加过红军长征,还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派驻国民党统治区办事机构的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纺织工业部工作长达32年,是我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一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绝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8.
刘国强 《中国出版》2012,(11):58-63
新中国建立之前,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新闻出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令。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比较简单,并且带有明显的地方性,但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取得了一系列难能可贵的成就,在我国新闻出版法制史上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树起了划时代的界碑,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构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闻出版政策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冯帆 《传媒》2021,(18):91-93
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研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新闻业的全面取代和改造一直是个重要的议题.然而现有研究虽普遍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旧新闻业的全面改造过程,但却往往将旧报刊和旧广播的接管改造混作一谈.本文尝试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相关史料文件的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报刊及广播业实际上采取了不同的重建方式,进而形成了"多样并存、一个声音"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政权属于人民.过去长期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军政系统控制的记者招待会,在中国内地已一去不复返,充满社会主义新内容的记者招待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王多昕  赵宇 《档案》2020,(10):29-35
本文立足于青海地方史料和档案文献,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青海迅速开展稳定社会秩序、民主建政、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开展社会各项改革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回顾。重温这段辛路历程,不仅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青海各族群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当下加强党史教育、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生动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5),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小高潮中,译介出版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人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进行梳理与总结,阐述世界优秀文化引进来为新中国带来的影响及所提供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曾经10次到湖南。第一次是1949年11月,邓小平、刘伯承率领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路过常德,在常德组建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并在这里发出了"关于速歼长江南岸之敌,相机占领重庆"等指示。第二次是1961年3月23日,邓小平路过株洲市,参观三三一厂和六0一厂。第三次是为中苏论战问题,邓小平来  相似文献   

14.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公共医疗状况在解放前极其恶劣,各种疾病广泛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卫生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逐渐改变了西南民族地区这种落后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5.
早在古代,辽宁人民就充分利用良好的地缘优势,从事农牧业生产。辽金时期辽宁地区基本上已经被开发为土地肥沃、宜耕宜牧的富庶农业区。但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垦殖过广乃至战乱等原因,导致辽宁地区植被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辽代晚期,由于辽西北植被的恶化和流入辽河泥沙的日益增多,使辽河中下游河床的淤泥日趋严重。元代和明代,政府把农业列为辽河流域经济开发的重点,实行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植被破坏。清代前期,政府为了恢复自然资源,提出了辽东山区森林地带和部分草原地区实施“四禁”,即禁止采伐森林、禁止农垦、禁止渔猎、禁止采矿,使部分资源得到了恢复和保护。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势力的侵入,特别是俄、日等列强迫使清廷出让辽宁地区森林采伐权,使辽宁的森林植被惨遭洗劫,导致了辽宁水土涵养林的萎缩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17.
冯兵  周敏 《档案》2022,(2):24-29+35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呈现一片混乱状态,封建腐朽的文艺作品充斥着社会。为了巩固初生的新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旧文艺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改造旧文艺主要是由于其表现形式多元混乱、内容与新政权意识形态相悖和新文艺力量薄弱。党和政府在充分支持和尊重旧艺人的前提下,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整风学习和倡导实地调研,从根本上改变了文艺界的混乱局面,转变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立场,促使其进行革命文艺作品的创作,最终诞生了“文艺新人”。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从次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存西安、杭州、庐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蒋介石、宋子文等人进行了四次谈判。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呼声日高。193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和红军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同时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协议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全国性的抗战已经开始,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在国民革命军第  相似文献   

19.
辰目 《传媒》2011,(7):1
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和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也都在关注或致贺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出版人和一名新闻出版科研人,则几乎不用选择地会从新闻出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成就,特别是他的早期活动。1921年7月建党前,与党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月刊)》、《湘江评论》  相似文献   

20.
出版总署的设置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宏大历史紧密相连。出版总署的设立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广揽人才、共商国是的宽阔胸怀与民主作风。从中宣部出版委员会到出版总署再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机构更替的背后潜藏着"统一——认同——优化"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