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铁英 《中国教师》2009,(8):18-19
失范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言行,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言行。教师行为失范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教育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违背教育要求和教育规律,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那些不良的言行。  相似文献   

2.
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在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4.
罗朝猛  张洁 《中国教师》2020,(5):117-120
教育惩戒,是指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1]。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法律相对完善,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制度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本文拟就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问题展开探讨,为我国实施教育惩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师德失范一般是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媒体对各种师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公众对师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师德失范行为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由于高中教育的特殊性,高中教师的师德失范更成了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管理部门加大了高中师德监督与考核的力度,纷纷出台了各类考核办法,开始尝试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时和学生交往中的一件小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甚至让学生终身难忘。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出现自身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教育中的反道德现象。教师的这种有悖于道德规范甚至非法的言行,削弱了其在道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和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造成我们教育中的种种失误。一、偏爱和歧视让教师戴上了有色眼镜因学生的容貌、智力、性格品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偏爱(特别是对服从听话、成绩较好…  相似文献   

7.
薛文平 《中国德育》2004,(5):30-30,42
学校德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表现行为。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自身道德行为“失范”,这种现象被称为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逆现象。教师的这种有悖于道德规范甚至非法的言行,削弱了道德教育中的感染力和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形成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教师的失范行为大量存在且类型多样.这种失范行为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教学情境中做出的与规章制度、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不相符的反应,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这些失范行为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决定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性的发挥及其重构.社会可以运用沟通、激励、协调和控制等策略对这种失范行为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教师道德失范指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现象与行为,属于职业道德失范的范畴.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德育主体性力量的缺失.教师道德失范的类型主要有教师目的型、价值取向型、情感型和传统型.制度缺失是教师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制度目标不明,存在制度性的偏差;制度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制度性的矛盾与冲突,缺乏"制度共识".制度重建是消解师德失范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作为学生学习、效法的表率和榜样。根据“榜样教育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榜样教育,特别是以教师自身的言行作为榜样的教育,可以增强教育效果。作为培养人才的园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做出榜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因为受教育者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青少年学生的感性强、理性差,效仿能力强、鉴别能力差,他们信任教师,甚至模仿教师。教师的品德和学问,甚至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的无穷力量来源于教师的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1.
黎燕 《中学教学参考》2010,(27):116-116
所谓心理交流,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相似文献   

12.
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布迪厄的场域概念分析认为,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知识和评价的权威控制关系。此种关系在教学行为里体现在包括基于知识和基于评价的两套循环系统中。教学场域中的失范状态即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良互动,它将破坏教育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仔细分析目前应试教育在两个循环中的具体表现得出结论:持续将知识边缘化,或教师评价不当都会导致教育场域中出现失范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课堂失范行为是指中学生个体或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堂教学范围内不同程度地违反中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活动与行为.从课堂教育教学的角度可以把课堂失范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学习方面的失范行为,遵守纪律方面的失范行为,师生关系方面的失范行为和课堂考试方面的失范行为.中学生课堂失范行为总体上有如下一些突出的特点:行为主体性,数量上升性,形式多样性,行为互袭性,后果严重性,解决的困难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虐待是指什么呢?专家指出心理虐待也称精神虐待,是指那种在教育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严重伤害的言行.那么,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虐待有什么表现呢?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师德失范表现在许多方面,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形成原因有许多.本文从教师素质、师德标准、工作压力、师德教育和教师经济社会地位五方面探讨了师德失范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避免师德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指向专业发展的农村教师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宇红 《教育探索》2011,(2):120-121
教师文化应在专业发展视阅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对新型教师文化的诉求.教师文化建设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农村教师文化建设存在着教育理念滞后、价值取向偏差和行为失范的问题.为此,要从提高农村教师文化理论素养、重塑职业形象、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评价观、营造学习型组织等方面重构农村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教育中的体罚事件逐渐消失,但更隐蔽的心理伤害行为却在一些学校中滋生蔓延开来。小学六年级学生王竞同学因为偷了同学文具盒的东西而被教师在其脸上刻上“贼”字,四川教师蔡某罚学生吃塑料片,云南教师潘某罚学生吞下1000只活苍蝇等等恶性事件给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心理伤害的含义及特征心理伤害,是指教师在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过程中的教师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任何导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心理伤害的特征主要有:(1)非明确目…  相似文献   

20.
预言式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相貌、表情等细节言行,依据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心理教育基本规律对学生的过去行为进行推断,或对将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它区别于中国民间的相面、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一次积极准确的预言式评价,也许会改变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