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超兰  田恩舜 《江苏高教》2006,10(1):145-148
阿尔特巴赫是当代著名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家,也是美国教育依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依附理论出发,运用了中心—边缘与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对国际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教育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学术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由此,阿尔特巴赫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思考模式,这为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据第三世界《南方》杂志报道,第三世界国家目前普遍存在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不相协调情况。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经费并不算少,平均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4%,占国家预算的10%到25%。但是,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却相当落后,至今还有一半人口处于文盲状态,能凑合上几天学的儿童也仅占学龄儿童的80%。然而高等教育则发展较快。据《南方》杂志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第三世界的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起步较晚,而国家发展对高级人材的需求却不断增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心与边缘的大学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讨论了工业化国家大学与第三世界大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 ,第三世界大学在各自国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相对于工业化国家大学而言 ,第三世界大学处于边缘地位 ,在语言、学术基础设施、科研实力、知识交流途径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利。当然 ,大学的中心与边缘地位具有相对性 ,在不同国家之间乃至在一国内部 ,也存在中心大学与边缘大学的区分。作者还对改进第三世界高等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依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阿尔特巴赫是当代著名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家,他运用了依附论的中心———边缘与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对国际高等教育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教育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学术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由此,阿尔特巴赫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思考模式,也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美国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输入高等教育和其他项目的经验,笔者就国家语言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简述与语言相关的教育势能、教育在国家软实力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分享、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布局和语言教育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强调了国际语言多样性和国际交流多样化的战略意义,尤其是提出高度重视面向第三世界输出教育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以及竞争机制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说高等学校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课题。而对于被人们称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的高校来说,更是严竣的挑战和考验。面向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主动地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  相似文献   

7.
近来国外不少论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文章都谈到,八十年代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值得关注的时期,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如此。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高,在尚未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时,又面临着中学毕业生上大学的人数不断增长的压力。这些国家财力普遍不足,而又亟需培养科技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什么办法解  相似文献   

8.
阿尔特巴赫以其教育依附论思想而闻名国际比较教育界。他在分析了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心与边缘、新殖民主义及中心的边缘,边缘的中心等概念作为切入点,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在教育上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理解阿尔特巴赫的教育依附论思想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可以提高本国教育的发展水平,从中获得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还有利于拓宽本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增进社会进步的活力,加速本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博士生 袁本涛  导师 汪永铨研究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答辩时间 1999年6月18日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将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责任。因此,进入80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抓紧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从而追赶发展国家成为第三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的高等教育为案例就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文章认为同世界上大多数国…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世界全球化特征及其在高等教育中影响的批判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根本意义上讲 ,全球化是由跨国性的经济和工业组织所推动的 ,在本质上是一种仅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世界性的市场拓展过程。全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经济实用主义、财政危机、全球化教学及质量失控等问题 ,有可能使高等教育彻底丧失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价值 ,以及完全放弃质量控制 ,对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尤甚  相似文献   

12.
依附发展──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附发展是20世纪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使在已经建立起了庞大高等教育系统的今天,我们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依附处于高等教育中心的国家。如何摆脱这种依附状况,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的重大问题。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也把这一问题列入重要议题之一。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研究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一重要特征,对于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附理论与教育研究依附理论是西方一些激进派和第三世界的发展理论家们…  相似文献   

13.
人才的国际流动早在中世纪大学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的人才交流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世界各国都积极投身于留学事业的建设。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中面临严峻的考验。一、由知识引起的人才迁移高等教育作为国际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4.
孙丽萍 《文教资料》2008,(27):78-80
20世纪40至60年代是一个激烈变动的历史时代.冷战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冷战和第三世界某种意义上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冷战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探索.第三世界内部情况的复杂,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提供了条件,进一步扩展了美苏冷战的范围.在美苏冷战的压力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其实现不仅需要国内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协调发展对"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股新的有生力量。所有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中国梦"的实现。互利互信的大国关系、"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血浓于水的第三世界国家关系都成为指导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才的国际流动早在中世纪大学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的人才交流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世界各国都积极投身于留学事业的建设.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中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均衡性。为了遏制“文化殖民主义”的入侵和防止本土文化的衰减。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提高自身的地域性意识,即高等教育的民族化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民族化所涵盖的内容中,民族精神作为其精髓和灵魂,则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大力的弘扬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活力、公平、有序和稳定等,都需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来实现。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落实和谐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如何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许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前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情况的梳理、分析和评价对这一课题的探讨能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亚非拉国家在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后,逐步走上了自主的发展道路,形成第三世界,并迅速成长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我们时代的头等大事,它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为世界所公认。一第三世界的概念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第三世界是一种国际关系概念,是与第一、第二世界相对而言的。这一名词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