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素质教育的基点——教育目的基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然而,曾几何时,对教育的目的却不是这样界定的,教育只提为社会发展服务,甚至,“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即使也曾关注经济,却过分强调如何去适应,如何让教育有实用价值,如“面对市场经济浪潮,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人为本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不拘泥于历史的细节,中国教育大体而言,是属于社会本位的。社会本位教育理念和实践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即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服务的职能,相对忽视教育为了“人的发展”的本体职能,甚至一度以社会发展遮蔽人的发展,导致屡为诟病的“教育无人”的弊端。进入21世纪,这种与  相似文献   

3.
<正> 要摆正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必须克服几种观点。1.要克服片面强调成人教育经济功能的观点。随着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成人教育功能认识也由政治转向经济。但是人们在强调成人教育为经济服务功能时,忽视了它对政治、对人本身发展所起的作用。只强调成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把劳动者仅仅看做单纯的“劳动力”,未能充分注意成人教育对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功能。只强调成人教育是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看到,成人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直接作用,其功能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发展成人教育,不仅在于它造就一大批具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用空前的篇幅和力度阐述了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人民提高素质奔小康,形成奔小康的意识,具有奔小康的能力,这就是服务的目的。当前教育系统要认真研究的两大课题:一是教育如何支持一个城市的发展;二是教育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两个问题研究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定位更加准确,发展更加健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深刻理解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教育为人民服务有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农学类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截止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5%,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从此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阶段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高职高专,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是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从这层意义上讲,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强调劳动就业,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不少高职高专教育却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其课程体系被人戏称为是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虽然“专业性”极强,但“职业技能性”的特点却没有得到充…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二个“必须”科学地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紧密关系。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农村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它的发展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是“服务”与“依靠”的关系。只有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了,农村教育、经济和社会才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本文试以安徽为例,就农村教育如何与  相似文献   

7.
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任务。而农村中学如何根据自身特点、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更是摆在我们搞农村中学教育工作同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是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学校培养人的目标或多或少的偏重于“应试”这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这是与我国一千多年来所沿袭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是“创造型、学习型、个性型、人道型、国际型”的人才。因此,在当前,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强调素质教育,除了要强调教育要为经济服务,要为社会服务外,更要强调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选择”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要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为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教育的弊端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忽视学习者本身,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所竭力反对的。人本主义的教育强调应该首先关注教育的对象——人。只有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才能教育人、完善人。在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协助学生学习到如何认识自我存在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为目标,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1)“工具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社会的理想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服务。(2)“本体论”教育观。强调教育对于发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方面的价值和功能。主张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教育首先要满足受教育者即学生的需要,并要围绕学生来组织所有的教育活动。(3)“结合论”教育观。认为“本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80年代末同时提出来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政策依据。“素质教育”最早来源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的提法,但真正形成一种思潮,还是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以前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人的自身发展,还是针对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及其恶劣影响?应当说,这两方面的针对性都有。本来这两个方面就是密切联系的。应试教育和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的教育都是功利性的教育,都没有弄清教育、社会与人的辩证关系,没有把育人和为社会服务的关系统  相似文献   

11.
教育如何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如何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对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突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变革。教育要更广泛地介入经济建设。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职能也在不断扩大,学校和教师越来越成为直接促进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教育经费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办教育不能仅仅靠国家投资,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变手心朝上要钱为手心向下“抓”钱,解放思想,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教育经济。为此,在巩固、发展校办企业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东城区教育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我们长期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上,重物轻人,只看到人的发展从属于、制约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面。而忽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人的发展,特别是有赖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状况的一面。一味地强调教育的适应性,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不重视主体性的研究,更忽视主体性的培养。因而当我们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候,总是摆脱不了一种沉重忧虑:我们培养的人缺少主体性,缺乏自主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杨银付 《教师》2010,(13):106-108
一、义务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均衡器 教育是一项战略性的产业。教育使人成为人,教育通过人的发展而实现社会发展。它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动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于整个全球来说.教育都是一项战略性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教育目的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总要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梳理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特色,有助于学校把握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学校的教育目的从“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再到“为人民服务”;从关注政治到关注经济再到关注人的发展;从培养“革命者”到培养“劳动者”再到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凸显出由鲜明的政治本位、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兼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进入到20世纪后半期,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凸现。人们不仅借助教育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使物质文明迅速发展,而且,以教育为基点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日益占居主导地位。1995年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应该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当代,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是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两个偏向 ,一是过分强调教育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和适应 ,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尊重 ;二是过分强调对人的发展的促进 ,忽视了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教育都必须建立在特定的人性基础之上。从人性基础视角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人性偏差,表现在:过于强调人的“社会性”中的整体性,忽视丰富多彩的“个性”;过于强调人的“社会性”中的“阶级性”,忽视人的“共同特性”;过于强调人的“精神性”,忽视人的“自然性”;过于强调人的“可塑性”,忽视人的“主体性”;过于强调人的“纪律性”,忽视人的“自由性”;过于强调人的“工具性”,忽视人的“目的性”。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视角,深刻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和偏差,正确找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是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另一重含义,是强调人的目的性,强调教育应该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传统意义的学生,也包括教师,包括一切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强调人的目的性,强调教育应该为人的个性发展服务,并不会同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冲突。因为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每个集体成员、每个学生的尊重,正是对人的集体、人类全体尊重的基础;对每个集体成员,每个学生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人的集体、人类全体根本利益保护的前提。世界上没有无视个体利益的集体,也没有完全脱离个体存在的社会存在,所…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应该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耶么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理想境界,和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现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正在开展对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探讨。其中有所谓“本体论”和“工具论”两种观点之争。“本体论”者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价值和功能;“工具论”者则认为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侧面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