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阮直  夏纯健 《阅读与鉴赏》2010,(5):30-31,56
人类的忧天意识也许是从《列子》记载的那个杞国人开始的。那时别说天没有遭到破坏,连破坏天的物质人类都没有制造出来。杞人所忧之天要塌下来,连科学预言都不算,无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相似文献   

2.
五月的一天夜里.菜青虫做了一个梦。他觉得这个梦很有科学味道。就把它讲给了编辑部里的同事们听:  相似文献   

3.
相传古时杞国有一人,惧怕天塌,整天忧心忡忡,寝食不安。结果被后人嘲笑了几千年,乃至今日词典里还有杞人忧天的词条。 究竟是杞人总见流星坠地,或是听见陨石溅落前的轰鸣声,抑或是看见闪电雷鸣,使之产生了天欲倾之忧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愚想,他忧天倾自有所忧之据。据科学证实,地球上大约有140个  相似文献   

4.
一个男孩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那年的一天,男孩做了一个梦,梦到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他把梦告诉了唯一相信他的妈妈,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他实现这个梦。听了母亲的话后,这“木头”真的就喜欢上了写作,并坚持不懈努  相似文献   

5.
1.将下列成语按(A)聪明、(B)技高、(C)机敏、(D)专心四个方面归类,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耳聪目明目无全牛眼明手快目不转睛心灵目明随机应变专心致志过目成诵得心应手八面玲珑屏气凝神能工巧匠(A)(B)(C)(D)2.填充无法天人定天热火天不共天一手天一步天叫苦天胆大天杞人天坐井天抱恨天烽火天★成语趣题(一)答案略成语趣题(一)$江苏教育出版社@张履祥 $江苏教育出版社@姚建宏  相似文献   

6.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师》2010,(1):110-111
传说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他担心天舍掉下来,睡觉的时候,他总是躺早床底下睡觉。  相似文献   

8.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本文试从历史史料考证孟姜女和范喜良其人其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个梦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了大发明家。有天,我正坐在沙发上,突然有人敲门,我把门打  相似文献   

10.
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有这样一个故事:"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说,有一个杞国人,整天担心天塌,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寝食不安.这就是成语"杞人忧天"的出典.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