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5):21-2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集中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针对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民  袁建勤 《文教资料》2014,(2):143-145
本文阐述了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家庭常用的教育方法。父母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促进子女的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对幼儿出现的攻击行为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和引导,否则,将会导致个体成年后的行为失调甚至是暴力犯罪。家庭作为幼儿身心发展最重要的初时社会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影响甚大。本文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攻击行为的成因,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从而为解决幼儿攻击行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锦 《考试周刊》2008,(11):210-211
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有力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城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课题,探讨城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那么,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哪些特点呢?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了解农村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为父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80名流动儿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有忽视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权威型四种,有66.7%的农民工教养方式不恰当.(2)流动儿童父母权威性有较高得分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46.2%,农民工在子女眼中父母权威性未达到理想水平,有待提高.(3)流动儿童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的比例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时间的增长、亲子交谈频率的增多而加大;“同时随迁”的流动儿童中,其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均大于“随后随迁”的流动儿童.(4)农民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做到以身作则,为子女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以此改进其教养方式,并在子女中树立较高的权威性,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张振松 《文教资料》2006,(4):125-126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其子女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尤其关键,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因此,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和修养,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个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旨在探讨中学生个性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卡特尔个性因素问卷(16PF)为测试工具。对1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的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喜琴 《新课程研究》2009,(12):43-44,47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养观念、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类型、教养方式的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我们对石家庄市城乡两所中学的38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版的测试和一般资料的收集,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子女的性别、来源、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从事职业等因素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54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的接纳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对高年级初中生和男生的干涉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初中生和女生;母亲教养类型在不同年级被试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父亲教养类型在不同性别被试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父亲的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母亲的教养类型以中间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研究探讨了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适应行为发展水平间的关系.主要以广东省佛山市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162名送教上门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适应行为存在相关,溺爱性教养方式与该类儿童的自我管理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301名3-5岁儿童的祖父母作为被试,考察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结果发现,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教养支持行为最多,惩罚行为最少.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祖孙相处时间对祖父母的养育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祖孙相处时间对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心理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忽视型祖父母在四类祖父母教养方式中人数最多,溺爱型祖父母人数最少;祖父和祖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祖母更多参与孙子女的教养,且更多指导型与溺爱型,祖父则更多采取专制型;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不同儿童年龄上存在差异,随儿童年龄增长,采取溺爱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祖父母减少,而开始更多采取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人格塑造、角色培养、良好品质养成等都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教养方式的意义及其特征、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的全面分析,旨在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成为了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以衡水市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对象,揭示当今社会80后父母独特的教养方式。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比以往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文化水平高,基本上都是核心家庭,他们对待孩子更加尊重,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溺爱或是严厉,而是以民主积极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教育民族志的方法,研究了X家族三个中产家庭的养育实践和童年经验。研究发现:精英中产家庭的养育方式是民主宣称下的牺牲式陪伴;普通中产家庭采取的是随性宠溺下的情感依附养育;边缘中产家庭努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但没有时间进行教育陪伴,是一种愧疚驱动下的补偿式教育。殊途同归的是,三个中产家庭在物质支撑和教育投入方面都做出了最大努力,为孩子构筑了一个外部安全环境,期待孩子未来有个“安稳人生”但不一定要“出类拔萃”;父母在管控的同时基于良好亲子关系和孩子心理健康的考虑,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娱乐空间。然而,新生代儿童对成人构筑的安全空间并不满意,他们通过玩具领地、英雄游戏、暗黑文学、火星文字等建构了一个秘密王国,表现出了儿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叛逆性。总的来说,中产家庭采用的是“半规制化”的养育方式,其养育实践和童年经验较为依赖市场提供的科学、文化、娱乐商品,呈现出囫囵吞枣般的文化杂食特征。要走出教育焦虑,中产父母需要认识到科学知识和常规性教育的有限性,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寻求支持。但更为关键的是,在常规性教育之外,成人要了解、接纳和参与孩子的冒险生活,提供具有挑战性危机性使命性特征的、可以召唤儿童主体性浮现的“非规制化教育”或者说“世俗外教育”。  相似文献   

19.
Sixty-four parents of Chinese gifted children who reported themselves to be traditional or Westernized parents were compared on their endors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parenting values and beliefs as well as their parenting style dimensions in terms of dominating control, guan, and warmth. Regardless of their degrees of Westernization, these parents seemed to be more characterized by collectivistic than individualistic thinking approaches based on Nisbett's conceptualization. More Westernized parents valued nonconformity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conformity, whereas less-Westernized parents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unconditional respect for elders and interdependence than on conditional respect and child independence. Regarding parenting styles and practices, though all parents endorsed the practice of warmth significantly more, followed by guan, and significantly less dominating control, there was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less-Westernized parents practiced guan more than more-Westernized parent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parenting gifted childre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