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 《教师》2010,(32):98-98
一、前言中学物理教学既承担着物理知识的传承、物理学科能力的生成,也承担着科学思想的启迪,心灵世界的开拓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等目标。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问题意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了追求高容量、高难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习题的训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化。通过教学案例,浅谈高中物理课堂应从"追求知识加速跑"走向"发展思维慢慢走",物理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物理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已经不再适应高中物理课改新趋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集中体现在如何解题上,非常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常被物理教师忽视,这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也不符合新课改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目标,所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被教师重视起来,研究性学习也是未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赏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而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并且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经常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对课堂的参与意识不断下滑.面对这一问题,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激励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同时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到课堂之中,以便深化学生的成功体验,使其对物理学习产生更为强大的学习热情.本文首先对“激励教育”的理论依据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励原则以及实践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然而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高中物理教师.针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高中学生找回"自我",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6.
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物理又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之高中物理概念规律较多,且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容易理解不深刻不到位,因此课堂提问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新教材追求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主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物理教学问题 1.不重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点恰恰是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越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是变"分组实验"为"演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讲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学生埘一些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处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不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归纳、整理出来的.这使学生没有经历体验,导致他们感到学习物理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人教版选修3-1教材第3章第2节"磁感应强度",在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物理年会上进行了公开说课.现将笔者在说课中的做法整理如下,供同仁们参考.1物理化与生活化并重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强调,要把物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和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这能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的新课改中,高中物理的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然而,仍有部分教师还在使用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物理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主动地思考,真正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初中三年学习,再经历中考的筛选,优秀的学生顺利地进入高中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甚至少数理科优秀的学生对学好物理失去了信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出在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搞好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高一新生顺利跨过物理学习的"衔接期",应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第一个原因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学起来也简单易懂,而高中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有了更高要求.这就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结合教学经验,简要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运用哪些手段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缺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缺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商等问题,聚焦高中物理PBL教学法中的"问题构建"的研究,以使教师通过将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基于PBL教学模式,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PBL教学法中的"问题构建",并提出PBL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个人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互促进,并能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学成为重点改革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意识和物理探究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分析及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简单论述,希望能够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教师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建伟 《天津教育》2023,(29):71-73
<正>动能和动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两个观点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并不容易实现。许多学生在理解动能和动量的定义和性质时经常会遇到困难,更不用说将这些观点应用于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中了。因此,研究一套针对动能和动量观点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工具。本文探讨了高中物理动能和动量观点的教学方法,尤其关注如何运用这两个观点解决实际物理问题,采用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一切新知的源泉,我们的认知起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应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优化物理教学,丰富学生的物理感知,更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这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觉得教师讲的时候听得懂,但自己解题的时候很容易出错,而且对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也是错误百出.这种状况充分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需要我们去深刻反思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物理难,难于上青天",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发出的呼声.而其中的物理习题课,更是容易给学生诸如"听天书"般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伤害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物理习题课中,有两类现象较为突出:1.题海战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往往在一个时间段内受训大量的散题,即一个个孤立的题,题与题之间没有协同起来,没有形成一个教学目标.2.解题教学条文化:教师上习题课时直接给出解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这门学科是高中阶段最具难度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的教学实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当前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为了应对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一直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吸收、题海训练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物理难教,学生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出现"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这种现象,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出现了"台阶"现象,也就是说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初高中物理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跨过这个"台阶",就成了广大初高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适应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难度小,趣味浓,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