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通学 《天津档案》2006,(11):27-28
档案是人类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最初的结绳、刻契记事到后来字编史,草绳、兽骨、龟甲、竹简、石头、羊皮、织物等都曾在相当长的时期作为档案载体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纸张的发明是档案史上里程碑式的飞跃,纸质档案至今仍然是最主要的档案形式。  相似文献   

2.
如果在谈西方报纸标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报纸标题,自然会产生有益的联想。报纸标题,其实是在报纸上以一定视觉形状陈列的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和版面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始人作画于洞壁,启萌了人类最早的关于“版面”的概念。文字成熟之后,从洞壁跃上了莎草纸、泥板、石板、羊皮,以及龟骨、兽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纸,才衍生出今天的报纸,也才有了现代报纸标题。文字在每一种载体上的出现,也就是“版面”概念迭代的轨迹。宋朝人王安石曾经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我却认为,甲骨文何尝不是中国最原始的报?  相似文献   

3.
<正> 从结绳记事,刻木为时的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人类活动和人类社会就与各种信息、知识载体交织在一起,须臾不分了。如果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发展的历史踪迹,无论是早期略简单地直接被用作载体介质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石块、泥板,还是中原古老文化的甲骨、龟壳;无论是经过了初步加工,有了较强载体介质意义的古埃及的莎草纸与羊皮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图册;无论是自印刷术发明后一直占据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主导地位的各类印刷物,还是二十世纪人类智慧之光,信息革命大潮中的骄子——机读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较为漫长的信息知识的载体与介质不断发展、换代、跃新甚至某些阶段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革命的同时,一个固有的特征却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周航 《群众文化》2000,(5):28-29
我们在梳理字载体演变历史的时候,会找到这样一条清晰的脉路:甲骨→钟鼎→竹简→帛→纸→电脑。载体的容量和载体阅读的范围是随着载体的演变而变化着的,即由小至大从窄到宽的过程。字载体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字自起源之时,便是少数人独揽的对象,写作也不例外地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行为,  相似文献   

5.
袁然 《青年记者》2012,(33):39-40
阅读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是重要的人类文化活动。书籍则是承载人们阅读愿望的载体,阅读总是和书籍相关联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本身的制作材质经过多次演变,从甲骨、玉石、丝帛、羊皮、竹简木牍,直到纸张,而纸质技术又把人们的阅读需要提高到阅读享受。但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  相似文献   

6.
一、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物质条件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与行用,都是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于印书,也是需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物质条件的。其中除了要有用来雕版的木材外,还必须具备用来印刷的纸、墨和楷体字。纸是印刷术发明和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纸,无以发明和行用印刷术,或者说印刷术若离了纸便失去了自身的载体。我们不可想象印刷技术的刷印裁体是甲骨、是石料玉片、是竹简木  相似文献   

7.
刘建余  方绍富 《图书馆》1994,(3):34-37,24
文献载体由古代的甲骨、青铜器、竹简、缣帛过渡到纸草纸、树叶、纸,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最近数十年中,文献载体家族添了不少新成员,先后出现了缩微品,磁性载体、数字光盘、半导体及磁泡存储器、其它光学存储载体等等。目前虽然纸版文献仍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新生各载体已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优越性,这些现代文献载体的出现及发展将极大地改变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服务方法和手段,促进图书馆的网络化、国际化,终将推动图书馆信息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和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木筒、竹简,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木简、竹简,狭窄而长,竖写起来很方便,毛笔也是从上往下写方便。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是古代的书写方式。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了,但汉字书写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仍然是通行竖写。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都仍是竖排竖行。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份子学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9.
纵览出版业数千年历史,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信息载体的变化有着重要联系。从甲骨、竹简、帛到纸张,出版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激动人心的革命。 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力工具,在出版业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它与传统出版业的整合,必然结束一个传统出版时代。网络出版的出现,促使传统纸介质的分子书向比特介质的电子书转化,出版业将发生一场最彻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信息、文字载体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起初只能阅读记载在甲骨、金石、竹简、帛书或羊皮纸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大概持续了几千年。近代人类进入阅读机械印刷在纸上的信息文字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如今,人类正在阅读出现在电视、电脑屏幕、记录在光盘,以及来自网络上的信息文字,这段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或十几年。时下,古老的信息文字载体除了在文物与艺术品这一层面仍有保留价值之外,从信息的承载与传递这一层面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在电子媒介与“无网不胜”的新媒体时代,以纸介质为信…  相似文献   

11.
第三节造纸术的发明汉代学校发达,文化事业的蓬勃兴起,对于书籍的需要量日益增多。士人录写经传师说,以及学术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都需要大量的书写材料。当时人们多用竹简和缣帛写字,简重缣贵,很不方便,迫切需要一种质轻而价廉的书写材料。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长期以来,人们根据范晔著的《后汉书》上的记载,认为造纸术是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发明的。《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25年)《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  相似文献   

12.
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对广告主题的有效表现起着决定作用。艺术修养是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艺术鉴赏和创作素质。广告主题表现的艺术修养可由表现主题的载体来认识,广告主题表现常运用文案、图形和影像、诵读和乐曲,艺术中最大三门类是文学、美术和音乐,可以认为文学修养作用于文案,美术修养作用于图形和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后现代理论出发,分析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化中滋生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网络文学,统计四大原创文学的点击榜文学类别,以创作者、文本内容作为突破点,对网络文学进行后现代的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有句名言:“我的主要工作,毕生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文学就是人学。”可见,写人是文学的共同特征。电视剧离不开这个特征。回想一下,这些年来我们拍摄的电视剧,凡是写人写得深刻的,像《四世同堂》,《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告别白桦林》等,生命力就极强,而那些单纯追求情节的作品,反映某项事业发展情况的作品,反映某一社会思想问题的作品,一般容易变成隔日黄花,失去光彩。我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多达数千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长远保留价值的不多,不少作者不重视写人,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电视剧写人,比之其它文学形式写人,有些  相似文献   

16.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词.不是自找霉头,公然与大家为敌么?不写也罢。还是留着以后给别人写吧。  相似文献   

17.
徐瑄 《新闻战线》2012,(10):67-69
新媒体就是给人类提供的免费的午餐?版权从此消失?人类从此进入了知识共享的空间?很显然,无法无天的网络自由是错误的,必须设法在作品创作者和那些认为互联网是可以免费使用的人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载体主流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信息交流载体体系中的主流载体不会一成不变。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信息载体技术的进步 ,网络载体终将取代当前主流载体———纸介质载体的主流地位。参考文献 2。  相似文献   

19.
魏艳 《青年记者》2010,(5):56-56
今年两会,又一样新鲜东西进入了老记们犀利的视线——环保石头纸。 据会务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低碳“石头纸”,是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上,并制作成便签纸、文件袋等供代表委员们使用。  相似文献   

20.
纸戏剧最初以文化交流的方式被带入国内,经过十年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阅读推广方式.本文尝试对纸戏剧进行定义,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表演特性;将纸戏剧与容易与其产生认识混淆的绘本进行比较;从纸戏剧独特的舞台设计、富有变化的卡片抽拉式表演、特有的互动方式、轻松的集体阅读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在促进幼儿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并探讨纸戏剧给儿童文学创作者和出版者带来的挑战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