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目标分类对慕课中通识教育课堂内容的科学规建功效甚大,高校的慕课应吸收传统教育的优点来进行转型。同时,高校的任务是对人进行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战略。首先对慕课与传统教育的区别、通识教育与慕课的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从"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三个维度对慕课中通识教育的课堂内容设置进行探讨。通识教育与慕课的结合能支持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改变社会的学习生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源于“文雅教育”。通识教育的作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拓宽基础、沟通文理,有利于自身的前途,拓宽专业基础,扩展职业机会。通识教育在今天,一方面,在理念上,它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但另一方面,在实践申,它的重要性叉不断地被淡化,甚至被忽视。通识教育制度困境的出路:加强通识课的教学管理和通识课的考试制度,把通识课与专业课放在同等的位置,鼓励和培养通识课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为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水质是人体健康与社会发展之本。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课程考核以及问题的改进等方面,论述了通识课《水质科学:健康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辨别能力与博雅通识方面的经验与改进。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应该是存在于校内的大众教育、自由教育、开放式教育。方法论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的规划中必不可少。通识教育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体认与回归。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和通识教育均是我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变革、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在理念内涵、本土创新、目标定位、资源融合等方面迎来发展的全新机遇。与此同时,“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偏离以及“精英课”与“水课”之间的差距是通识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路径是:精准把握通识教育的定位,构建基于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体系,建立完备的通识教育管理系统、具有深度的通识课程体系,探索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源于"文雅教育".通识教育的作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拓宽基础、沟通文理,有利于自身的前途,拓宽专业基础,扩展职业机会.通识教育在今天,一方面,在理念上,它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它的重要性又不断地被淡化,甚至被忽视.通识教育制度困境的出路:加强通识课的教学管理和通识课的考试制度,把通识课与专业课放在同等的位置,鼓励和培养通识课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中国也不例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通识教育的发展并努力尝试着通识教育在本国的出现与发展.那美国通识教育与我国的专业化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优势,我国实行通识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的高校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矛盾重重,两者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完善、大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大学精神的弱化等方面都是造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理工科教育存在着过于专的弊端,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理工科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本文首先从科技、经济、学科发展等方面论述了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理念在理工院校的推广,促进了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发展,特别是在音乐学习方面,通过建设包括音乐鉴赏课在内的音乐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操.文章通过对理工院校大学生音乐学习现状的分析,剖析了音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通识教育下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提出音乐鉴赏课在音乐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院校音乐鉴赏课曲折发展的作用,依据音乐鉴赏课的内涵,提出了包括多元化教育、特色教程、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内的音乐鉴赏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成人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提升成人基本素养和通用能力,抵御职业风险,增强就业竞争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要求,也是成人高等院校突破发展瓶颈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当前,成人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滞后于成人教育发展。台州电大从2010年秋季开始进行开放教育通识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通过"整合资源、多元教学"建构成人通识课教学新模式,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的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支持与放大效应发挥,并进行深刻反思,努力促进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和人格完善有重要作用。慕课(MOOCs)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兴起给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现状,在探讨慕课对通识教育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引入慕课资源;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慕课学习指导;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四种通识教育改革实施策略,以期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陆信礼  李平 《文教资料》2011,(1):196-197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通识教育的开展来说,国外大学开始较早,我国通识教育的开展只有20多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话题探讨颇多.这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开展必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作者从通识课教学的实践方面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诸多原因,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不均衡.多数学校大规模开展通识化教育的难度很大,那么以《基础英语》课为基点,开展通识化教育是符合所有各方利益的选择。本文从我国通识化教育的现状谈起,探讨了《基础英语》课通识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开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N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考核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通识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将通识课程纳入各项考核,实现通识教育课程由"水课"到"金课"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