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两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此次会议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一、"两会时间"成为世界时间1.外媒记者参会人数增多。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报  相似文献   

2.
朱奇栋  朱启超 《职业圈》2012,(24):105-106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为了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二五”规划的特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确保“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3月3日至13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境外媒体对此次“两会”将如何落实改革决定充满期待,并据此观察中国未来发展及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两会”都会有一些新气象。相继于2001年3月2日—12日和3月5日—1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不例外,但网络的参与应该说是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今年首次大规模参与了对“两会”的报道,而作为国家对外传播重点网站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两会”都会有一些新气象。相继于2001年3月2日12日和3月5日-l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人大四次会议也不例外,但网络的参与应该说是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今年首次人规模参与了对“两会”的报道,而作为国家对外传播重点网站的中国网,首次对“两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成为这“亮点”中的一个光彩夺门的“光源”。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全国“两会”审查并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等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备受世界舆论和国际受众关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遵循“三贴近”原则,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突出外宣特色,努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文。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被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 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宋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炙。  相似文献   

9.
5月16日,全总组织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主持会议并就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作重要讲话。会上,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豪传达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传达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全总领导王炯、陈荣书、张世平、王瑞生、李世明、李滨生出席会议。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任职的全总原领导,全总原领导同志,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局级以上干部,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两会”首次准许境外媒体记者在征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本人同意后,可进行直接采采访,在他们看来,这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后的第一次演练,并把“两会”采访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前中国对国际媒体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0,(10):65-65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举行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届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报告工作,大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以及“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加之“两会”前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使得今年的“平年两会”依旧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一、世界媒体全方位聚焦 历年全国“两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今年,世界媒体同样表现活跃,关注程度和报道基调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两会”历来都是亿万人关注的焦点,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全国“两会”见证着中国的发展进程。2006年三月,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为首都北京增添了春的气息。有人说,今年的“两会”是中国人用智慧决策未来,用爱心规划家园,用责任拥抱世界。它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它给信息传递者——媒体,提供了一场“盛筵”。“两会”上,海内外数百家媒体、2000多名记者,齐聚北京,媒体之间的竞争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两会”的声音通过媒体传遍世界各地。记者的身影闪现在会场内外,构成了“两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结束了夜以继日的紧张采访,还带有一身的征尘,但谈起十多天的所见所闻,许多记者还沉浸在感奋中。我们向新华社对外部、《中国日报》、新华社上海分社、《今日中国》、中国网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上会记者们约稿,请他们谈谈是如何报道“两会”的,“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的形式和内容,他们是如何在媒体大战中挖掘独家新闻的,他们在“两会”中的感受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难忘经历。我们把这些一一汇集起来,便有了这一组关于“两会”体会的文章。也许他们记下的并非都是重大事件的全部,有些不过是点点荧光。但正是这点点荧光,汇集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灿烂星河。同时他们的经验中也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希望能给在外宣领域中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2006年十届四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前后CNN和NHK播出的中国新闻为研究对象,围绕两者新闻选择和报道方式的差异,通过对其内容的比较和分析,阐明中国应对国际舆论环境的有效办法,就是用更多的事实说话。作为中国“一年之计”的晴雨表,全国“两会”历来是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年年都要上演的重头戏,“两会”历来是国内外媒体派出精兵强将予以争夺的一块阵地。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也毫不例外地将这个在春天举行的政治性会议作为每年的第一次战役性报道。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华人,我有幸参加了2004年的“两会”报道,负责英对外稿件的写作和编译工作。刚刚过去的这半个月高强度的劳动让我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9,(7):64-64
首次全球智库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2009年7月3日至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首次全球智库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本次峰会将有约100家国际国内主要智库、组织,数百位政要、学者以及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参加。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关注‘两会’是因为它展示了中国政治的前景,体现了中国未来一年的大计。无论是在代表或委员的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两会”期间,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临近三月,中外记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参加2005年3月5日和3月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如何报道“两会”?“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怎样的“两会”报道能起到绝佳的宣传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人民画报》、《青年记者》等多家媒体的近十位上过“两会”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以期给即将上会的记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相适应,江苏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在省内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吸取了基层的经验与建议,借鉴了兄弟省市的成功做法,参考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使《规划纲要》高起点、高标准,既有宏观指导性,又有便于实施的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蓝图。  相似文献   

20.
人民网、新华网推出新业务用手机报道“两会”2005年2月24日,人民网与中国人大新闻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共同开办的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站(wap.people.com.cn)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开通仪式。无线互联网是以手机为媒体终端建立的无线网络,随身性极强,相比于有线互联网络,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信息传播更加及时。这次人民网与中国人大新闻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合作,除了继续以手机短信报道“两会”新闻外,首次推出了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新闻网站——“两会”无线新闻网站,这是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第一次以无线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