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种国家形象广告在国际媒体的逐步推出,我国对外传播观念实现了新的跨越。笔者认为,我国对外传播已经正式进入了以国家品牌建设为核心的多元整合新阶段。它既包含了传播主体的整合;也包含了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整合,各界期待已久的大外宣时代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动态,连续、科学、系统地评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Lightspeed GMI,72016年lfJ至3月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5)。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强我弱”的不对等地位,需在多个关键方面加强努力,以重塑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首先,在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整合中华文化的多元元素,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其次,在传播对象上,应形成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应的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此外,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同时,不断丰富传播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影响范围,引领全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7.
2011年新年伊始,伴随着胡锦涛主席访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国际新闻的流动中,西方国家在国际传媒中对中国的指责是否公平合理是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指摘增添了中国外交中“软实力”的建设代价,使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大打折扣。 要改变现有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并塑造美誉的国家形象,就需要考虑如何在传播全球化的流程中表达中华民族的历史,阐释中国“和谐文化”的意义。 成功的和谐文化传播不仅要随着中国对非政策的演变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还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引领中国对非外交活动的进展,从而更彻底地赢得广大非洲国家的受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2月11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华通明略三家机构共同研发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会。该调查报告的主题是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渠道,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形象以及中国品牌形象的看法。调查范围覆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中国七个国家的2359位受访者。  相似文献   

11.
据媒体报道,2010年下半年我国拍摄了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跟之前商务部推出的“Madewith China”宣传片不同的是,此次采用全明星路线,可谓星光灿烂,在60秒钟的广告中诉说或展现了中国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传播中,一个国家的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关注、报道,其频率和态度,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国之间的亲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种关注和报道,自会引导形成他国在本土的国家形象.凭借在舆论导向上的巨大号召力,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所塑造出来的他国形象往往直接作用于民间,形成民间对于一个国家的普遍印象.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国家场馆作为传播本国形象的在场性媒介,是表征国家意涵的视觉符号,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价值追求,亦是关于国家想象的意义系统。本文拟就上海世博会境外国家场馆建筑来谈谈其创意设计及其所蕴含的国家(地区)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高光时刻,也是后疫情时代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新名片。本文选取了在阿拉伯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7家媒体,包括沙特《利雅得报》《中东报》、埃及《金字塔报》《第七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闻网和阿联酋《宣言报》《海湾报》,以议程设置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以上媒体关于冬奥会报道的量化和质化研究发现:阿拉伯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正面和中性报道约占到八成,报道议题集中展现了中国在科技、体育、经济和外交四个方面的积极形象,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消除误读和歪曲、展现责任和担当,并且可以继续以扩宽合作、舆论引导和多元叙事等策略为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助力。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意义上,国家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大众媒体,但中外媒体的制度差异使得我国利用媒体改善国家形象的战略实施不如人意。与大众媒体相比,学者及其学术活动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所具有的价值鲜有论及。但事实上学者身份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高,由学者参与的学术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客观、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17.
中非两大文明的交往历史悠久,尤其是1956年中非建交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中非关系历经风雨而情谊日深,在多个领域和宽广舞台,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成就了一段"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佳话。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大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手机等很多方式来了解世界。面对这样的局面,怎样通过媒体来塑造国家形象也成为传媒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影响国家形象的众多因素中,新闻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新闻传播能力西强我弱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灿烂的文化而备受世界瞩目,尤其近年来,这一地区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挑战:阿语传媒的激烈竞争阿拉伯国家的电视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