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一般而言,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际行为主体通过与他国公众互动,进而影响国际环境的活动。~①与主权国家之间的传统外交相比,一国的公共外交活动所针对的是他国公众,通常以教育、文化、信息交流等形式,与他国公众形成互动,影响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最终影响他国的对外政策。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  相似文献   

2.
公共外交重信息更重情感Web2.0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播生态格局,催生了外交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外交2.0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利用Web2.0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来与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其外交政策的落实,各国政府通过微博、播客、博客等新媒体技术对他国公众所进行的传播活动都属于公共外交2.0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三种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者,社会精英是最活跃的力量,普通公众则是最为雄厚的基础。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过去五年的外交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即是“全方位”“多层次”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认为,基于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的双重背景,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三类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在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同时,中国网民、外国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值得关注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传播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国际传播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各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谋求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各国都很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世界舆论场竞争尤为激烈.而二战之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传播的政府官方背景被逐渐淡化,在“公共外交”理念的倡导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步入了全面发展与提升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法国对外传播“高级文化”和“多元联盟”的战略理念和历史经验具有现实启发意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指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外交和对外传播机构规避西方受众对“中国威胁”负面想象,在“泛政治化”的传播情境中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空间;面对西方反华力量的舆论攻势,以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以全球公共精神的高度保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外传播通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价值的路径指引。对典型传播模式的个别和一般特性的区分与调适,对他国传播经验本土和全球双重意义的辨析与取鉴,是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参与构建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凯雷 《对外大传播》2011,(12):38-39
政府与媒体的公共外交,应多办活动,多讲故事,表达形式很重要;要重视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新媒体,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活动的协同配合;无论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还是应用社交新媒体,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应当重视、尊重民意,决策与传播要摸准民众情绪。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当前,中国形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建构何以影响到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1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的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形象塑造者,有能力设置公共议程,选择公共话语的阐释框架,影响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然而,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参与公共讨论、建构公共话语的新传播场域。人们不仅直接从新闻网站、社交  相似文献   

11.
正中韩两国新一届政府执政后,两国均对彼此间的外交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韩国朴槿惠政府从建立东北亚地区和平合作体系的外交目标出发,调整了李明博政府时期"亲美疏华"政策,选择进一步充实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也在2013年首次明确将周边也视作中国外交的首要外交政策方向,更加重视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共同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两国均向对方国民众开展公共外交和多样化的传播活动,以期获得对方公众对己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进国家利益、改善外交关系。基于此,本文选择中国驻韩大使馆与韩国驻华大使馆、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与驻华韩国文化院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急剧增长的通道,企业海外投资也日益成为中国国际存在及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企业公共外交增进中国国家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正成为当今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企业公共外交就是一国企业为了改变外国公众观念、塑造自我良好国际形象而开展的信息、知识和价值传播活动。与传统单纯的企业公关不同,企业公共外交的建构与实施基于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数字化工具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对外形象极具现实意义。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要充分利用一系列数字交流媒介开展多层次政党外交对外宣介党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的大背景下有效利用云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联动与培训,增进他国主要政党领袖及青年后备人才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进而促进他国民众对党的了解。此外要及时通过新媒体以可视化语言向外界民众展现中国共产党正面、立体、鲜活且“接地气”的形象,逐步培养他国民众对党积极正面的情绪认知。在美西方不断强化意识形态之争的情形下,也必须认识到党的对外形象传播并非朝夕之功,今后要稳步建立党对外形象传播长效机制,挖掘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不断消除外界误解,逐渐形成正反馈,从而稳步提升党的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公共外交,在今年"两会"上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什么是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用一个图表和几个例子给出了明确的阐释:简单说,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目的是提升本国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升级,世界互联网正处在从Web2.0向Web3.0的过渡阶段,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互联网的雏形正在显现,并开始重塑国际传播格局。本文从内容、渠道和受众三个国际传播的重要层面入手,结合全球最新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对Web3.0时代的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Web3.0时代下,以“非同质化代币”(NFT)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实现传播内容的“非同质化”升维和“高保真度”的认证,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概念能重构虚实共生的传播渠道,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一代受众的崛起体现了传播受众的迁移,三者共同构成了未来“元软实力”塑造的重要维度。当下我国要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在迎接挑战的同时防范风险,为下一代互联网国际传播做好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7.
数字公共外交是指在一国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下,在充分倾听公众舆论的基础上,政府、智库、媒体、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依托数字技术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对话与关系建构。当前,中国对美数字公共外交主要面临战略机制与平台规划不完善、外交实践缺乏对话意识与定制化传播、多元战略叙事欠缺布局与联动三大主体困境。同时,还面临着美国对华舆论整体趋于负面消极、美国政治极化与妖魔化中国同频共振和“数字围剿”、遏制中国技术研发与平台升级、深度造假与偏向性算法固化受众对华刻板认知四大外部困境。本文提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数字公共外交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将中美对话理念由目的转向过程,以数字共情提升对话效能。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亦逐渐增多。通过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跟踪,我们发现自2012年公共外交论文发表高峰后,2013年、2014年公共外交领域的学术研究数量曾有所下降,且概念较为繁杂、体系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环境故事的国际关注度整体偏低、环境对外传播议程设置能力较弱、海外受众对中国环境的认知相对片面和消极等问题,我国需面向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公众这三类核心受众,分别以传递中国环境主张、开展话语竞争与改善中国环境感知为重点规划对外传播体系,并基于主题设计、叙事方式和传播手段三个层面设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5):64-64
《中国软实力:传播中的公共外交》 作者王坚是南加州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国际传播、公共外交,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相当丰富的著述。该书就中国在软实力建设中做出的努力,中国公共外交系统的扩张,中国的形象设计及其影响,成长中的中国政府发言人体系,中国的企业外交,海外华人、互联网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