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这里说的对外报道,专门指中国新闻向国外报道,其根本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际新闻向世界报道,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对外报道经常使用外语,但面向海外华人华侨时,用的是汉语。我国从事对外报道的传统新闻机构主要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的对外部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外文局等专业对外新闻机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等。传统的对外报道机构大多是中央单位,也有少数属于地方部门。随着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2.
《新闻周刊》(Newsweek)1933年创刊于美国纽约,原属于麦克劳-希尔公司,1961年被《华盛顿邮报》收购。该刊的立场与《华盛顿邮报》相同,编排和栏目与《时代》有相似之处,经常刊登图片、图表、专栏作家文章以及各国政治、外交人物的传记等。该刊在美国国内一向以时政新闻见长,其时政评论为它赢得了众多的荣誉,是美国时政杂志中因评论优秀而获得荣誉最多的周刊,与《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并称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其新闻范围涵盖美国国内外大事、商业、科技、社会、艺术和娱乐等方面。该刊除了美国国内版,还有三种英文国际版——大西洋、亚洲和拉丁美洲版,日文、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兰文、法文以及繁体中文7种非英文版本,2004年在香港推出简体中文版《新闻周刊选摘》(NewsweekSelect)。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4.
本期点评文章分别选取美国《新闻周刊》和新华社文章进行点评,前者对如何让企业新闻鲜活起来有所启发,后者就如何对外报道揭秘题材阐发了体会。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5日,美国CNN新闻网站国际版推出在线中国新闻专栏《JAIME’S CHINA(吉米的中国)》,每周定期在网站首页头条框中刊播有关中国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利比里亚等一些西非国家因为受到埃博拉病毒的严重影响而获得世界普遍关注,许多国际性新闻媒体纷纷对疫情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在美国,以《纽约时报》为首的新闻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地对这场疫情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报道及分析点评。《纽约时报》历史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之中,其对埃博拉疫情的新闻报道及局势评论竟逾500篇,供稿的重量级记者、专家、学者等接连亮相。《纽约时报》驻中西非新闻站还因为对埃博拉  相似文献   

7.
<正>看着这份作业,我有些愕然。这是这个班的学生第一次做我布置的英语新闻评论课作业:就任何一个话题,用英文写一封读者来信。这位学生就美国在东亚驻军的问题写信给《中国日报》编辑,对他们刚刚刊登的一篇评论提出一些不同看法。我应邀在三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班开过英语新闻评论课。我上这门课,侧重于英语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方法,同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但是这份作业批判精神的指向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7年,美国白宫开始有了拿政府俸禄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大传播》曾经刊登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把美国新闻发言人和政府之问的关系形容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报纸怎么啦?不是破产,就是转网:《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日不再发行印刷版,转而专攻网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改出付费网络版;《纽约时报》负债累累,不得已将自己新落成的大楼部分转租,做“地主”收租以纾时艰……  相似文献   

10.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11.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创办于1843年,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杂志以新闻、评论和分析见长。它对世界微观和宏观经济的报道及分析,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的新闻评论文章,常是各国政要和工商界高级人士的必读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卓南生简介:1942年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早年受教育于新加坡南洋大学,1966年负笈东瀛,获立教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卓南生从事日本研究和新闻评论长达50年之久,先后在东京大学和京都龙谷大学任教,现为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卓南生是资深日本政治问题和中日关系学者,著作颇丰,代表作是《日本的乱象与真相》、《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全三卷)、《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合著)等。  相似文献   

13.
近日,"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漫画新闻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期就新华社和《纽约时报》、《南华早报》的相关文章,探讨如何做好领导人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新闻是我国新闻对外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掌握不好外国读者兴趣和阅读习惯、目标受众针对性不强、写作手法平淡,地方新闻往往流于内容空泛、主题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达不到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标准。如何以全球视野挖掘地方新闻资源,从具体、典型的人物和事件中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小见大”吸引和打动读者?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网站文章《面对危机,东莞并未放弃希望》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短视频凭借其可视化呈现、故事化叙事和交互式传播的组合优势,正在成为新闻业务领域最具竞争性的融合报道形式之一。目前,信息资讯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观点类的评论短视频正在成为新闻机构深度挖掘新闻内容、积极回应民意关切、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本质的重要契机。要通过主动设置议题与巧用直播,争取制作时效;以系列策划拆分复杂议题,体现内容深度;建立短视频新闻品牌,注重分众化传播,提高传播效果;以舆论引导的立场与担当,提高评论声誉,流量向善;培养从业人员的视频化意识与多媒体能力,向“全能媒体人”发展,最终提高新闻评论短视频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评论的特性,就是代表媒体的立场和态度.实际上就是找出与其他新闻形式的本质属性上的差别,或需要特别强调的人与事,从而以全新的方式和独具的特性告知大众群体.文章具体阐述了新闻评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潘天翠 《对外大传播》2005,(3):37-39,43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华文旗舰报纸,它的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3月16日,这两家历史悠久的报纸合并,共同出版了《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该报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也是惟一获得中国官方批准在中国销售的外国中文报纸,另外它也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联合早报》在新闻、评论、副刊及编排、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现在日发行量已达19.5万份。该报的电子版创办于1995年,是东南亚国家上网最早的一家华文报纸。目前是世界最主要的华文新闻网站之一,每日页览量高达200万。2003年,当新加坡人北上中国寻找商业和工作机会,新加坡公司纷纷制定“中国策略”,试图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大展拳脚,拓展业务的时候,《联合早报》立刻做出了针对中国的改革——中国新闻的版面增加了两版,该报派驻中国的特派员也增加了一倍。早报网对中国的报道和分析一直秉持着“角度积极、实事求是、平衡报道、深入剖析”的方针,抱着积极促进中新交流、积极看待中国发展的态度,期望成为中新两国交往的桥梁。今年3月4日,本刊记者走进了该报驻北京代表处与首席特派员李慧玲女士进行了深入交谈,看看这位在新加坡出生,在英国接受教育的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是怎样看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对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8月,央视外语频道综合部评价调研组选取CCTV-NEWS、BBC、CNN等三家国际主流媒体新闻频道中的三档综合新闻栏目进行节目定量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对相似栏目播出效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的调研内容是自采新闻。自采新闻是新闻频道运营的核心资源,反映了其背后电视新闻团队的整体水平,更体现了频道在新闻选题、人员部署、策动报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统一标准,本文将有记者出镜的新闻定义为该节目的自采新闻。我们选取了CCTV-NEWS的《News Hour》、BBC的《Global  相似文献   

20.
许宁 《文化学刊》2009,(4):183-183
2009年4月19日,由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诗潮》杂志社、《中国诗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牟心海诗歌创作研讨会在辽宁社会科学院如期召开。会议邀集了30多位专家、领导、诗人共同研讨牟心海先生50年来的诗歌创作成就。会议由省文联副主席洪兆惠主持。省文联主席王秀杰、省作协主席刘兆林、《中国诗人》主编罗继仁、《诗潮》主编李秀珊等到会祝贺并发表精辟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