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班级里,经常会看到幼儿的一些极端私己的行为,如:有的幼儿看到教室中间有椅子倒了,他们会当作没看到,马上走开。当问及他为什么不去把椅子扶起来时,他的理由却是"这不是我的椅子";还有的孩子会悄悄地把玩具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让别的小朋友都找不到,这样他就可以一个人玩了。如果别人无意拿走了他的玩具,他要么是把玩具再抢过去,要么就不开心、发脾气。这些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现在的家长和老师一谈起自己孩子的私己行为时,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从中也可以体会出父母的一些无奈和担忧。从人的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2.
正"对不起"是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中文明礼貌知识和习惯的认知内容,是我们用来表达歉意,而且是表示真心愧疚的话。而在幼儿生活中,"对不起"这句话已经被有些幼儿当成了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变成了他们做错事后的"挡箭牌"。现象一:石杰抢了朱婧的玩具,朱婧向他要,他就把朱婧推倒在地。朱婧哭了,他连忙说声"对不起",然后不管朱婧,自己就去玩了。现象二:王萌洗手时,不小心把水甩到了姜悦  相似文献   

3.
陈燕 《福建教育》2010,(7):98-99
【设计思路】 在幼儿的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无处不在。一天,一名幼儿带来了一个发条玩具,这个发条玩具引起了班上许多幼儿的关注,后来许多幼儿接二连三地把发条玩具带来幼儿园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发条玩具的一些特点,如上足发条它就会动得很快;发条松了就慢下来了;发条玩具玩久了,发条老是被卡住,玩具就停下来了,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对幼儿玩具操作活动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玩具的起源研究表明,玩具从一开始就被人们用作教育和训练的工具。人们创造玩具,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幼儿,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技能。玩具承载着社会和成人的教育目的以及对于幼儿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美妙的声音     
在玩区角活动时,韩文凯守着一盒拼插玩具却没有插出什么,而是把两个管状的玩具放在耳朵上,一副笑眯眯、美滋滋的陶醉样。我没有阻止他这种按常理来看是不好的行为,而是也拿了两根同样的玩具放在自己的耳朵上。啊,我听到了。所有的声音都变得好听了,像从远方传来,伴着沙沙的声响,妙不可言。韩文凯见我有了与他同样的表情,便热情地介绍说:“沙沙的,像下雨一样。”多好的比喻,多有趣的发现!老师像幼儿那样使用玩具材料,这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式。当我们用幼儿的方式操作材料时,才会真正体验到幼儿的真实感受,才会真正理解幼儿。美妙的声音@何爱…  相似文献   

6.
矛盾周杰伦     
一直觉得周杰伦是个很矛盾的家伙。 有人把他的音乐当作世纪圣典,有人质疑 他的音乐价值;有人狂热地喜爱甚至崇拜 着他,也有人常常把他当靶子抨击;有人 把他当成坏小子、小混混,更多的人则把 他当成了优质偶像新好青年。但无论别人 怎样看待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着自 己喜爱的音乐,过着自己简单又忙碌的 生活。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他都已经 成为这个时代一个很醒目的符号,让人 难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非非已经1岁10个月大了,常常用左手拿着她的奶瓶满 足地喝着奶,就算吃其他东西也总是先用左手拿调羹。我 要求她换手时,才很不情愿地改用右手拿汤匙调羹。真担 心她将来会是个"左撇子"。为了避免将来上学后"与众 不同",我该做些什么? --非非妈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不少附设在小学里的幼儿园(班)和农村幼儿园(班)严重地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这种做法,混淆了两个不同年龄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把幼儿园办成小学,使幼儿整日处在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生活之中,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1,(4):40-41
智力发展这个月的宝宝明显有了好奇心。在他的眼里,新的玩具、没听过的声音、没到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人、新的感觉都很有趣,他对此充满了好奇。这时候宝宝已经能够认识他所熟悉的一些物体和地方,也开始知道了自己的生活程序。看到乳房或奶瓶,他会表现出很急切、很激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与戏     
清河鱼 《高中生》2012,(1):45-45
把生活当成戏的人,可以处变不惊;把戏当成生活的人,容易抑郁成疾。  相似文献   

11.
阿姨家的小弟弟才八个月,可爱极了。想听听关于他的有趣的新闻吗?新闻一小弟弟饿极了,到处找妈妈的奶吃,谁知抱他的是爷爷,他的嘴巴不知怎的凑到了爷爷的胳膊上,于是就用力地吮吸起来,他把爷爷的胳膊当成妈妈的奶了。新闻二小弟弟的尿布湿了,阿姨帮他换尿布,湿的尿布刚拿下来,新的还没系上去,小弟弟又尿尿了,结果把床单也尿湿了一大片。阿姨哭笑不得,小弟弟却歪着脸对着阿姨咯咯地笑起来。新闻三小弟弟能自己拿奶瓶喝奶了,可是他拿的奶瓶是倒的,他捧着奶瓶竟也啃得有滋有味。小弟弟的新闻还有很多呢,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吧。开门见山,“有趣…  相似文献   

12.
邻居家年轻的妈妈教幼儿10以内的加减,幼儿屡屡犯错,总是不得要领。有一小学老师路过,对他妈妈说:“你不妨用食物试试。”果然有效。现在即便是在路上,你遇到那小孩,问他:“小文,假如你有了3块糖果,再给你4块,那么你会有几块糖果呢?”“7块”,小文很快就能说出,一脸的得意。如果你再问“3加4等于几呀”?他就一脸茫然,吞吞吐吐。你若换成玩具或他喜欢的零食,他的回答又是准确无误,每每如此。这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的认知总是从具体事物开始的。“糖果”“玩具”就是小孩的生活,生活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3.
我的儿子差不多8个月了,可他对什么玩具都不太感兴趣,拿起来不到两分钟就丢开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引导他? 江苏 林玲 玩具是陪伴宝宝健康成长的亲密伙伴,培养宝宝爱玩玩具、会玩玩具,还会管理玩具,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上海闸北某幼儿园曾做过一次测试,请数位幼儿到某指定幼儿手中取玩具,结果有90%以上的幼儿是动手抢或求助老师去取,只有极少数幼儿采取语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换的办法获得成功,许多幼儿一方面只会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成自己的伙伴,却不能与真实的同龄伙伴友好相处和交往。不知从什么时候,新闻媒介开始频繁操作起“孤独的独生子女”的新概念来了。日长时久便“炒”出了泡沫,孤独和独生子女似乎成了一对连体婴儿。虽说孤独并不独钟于独生子女,但孤独确是独生子女的影  相似文献   

15.
围绕幼儿生活素质教育总目标,我们确定了幼儿劳动服务技能的训练要点:(1)自己能穿衣、脱衣、系鞋带;(2)会洗手帕等物件,认识洗涤剂;(3)会整理、保管自己的玩具、用品;(4)会铺床、叠被;(5)会洗刷碗筷、茶杯;(6)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会倒垃圾;(7)能给花草、树木浇水;(8)认识主要的农作物和畜禽等动物;(9)做好值日生。 根据训练要点,我们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中班的蒙蒙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最近总有小朋友告状,说蒙蒙把班里的玩具拿回家。这天,当蒙蒙准备离园时,凯凯对老师说,蒙蒙又拿了班里的玩具。老师叫住蒙蒙,果然在他怀里发现了一把小手枪。蒙蒙妈妈见状,厉声责问蒙蒙:“你怎么可以偷班里的玩具?”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河南齐迎霞)读懂孩子这本书幼儿有着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征,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而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幼儿的行为,我们就会认为幼儿是在“犯规”、“惹祸”。其实,幼儿“惹祸”行为的背后大都隐匿着其年龄特征。蒙蒙的行…  相似文献   

17.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那么正常的现象:譬如,个别小朋友饭吃得慢,老师和保育员便给幼儿一调羹一调羹地喂饭,一口还未咽下,一调羹又送进幼儿嘴里一边还大声叫:“快!快!往下咽,吃得慢的就别想睡午觉。”再譬如午睡时,许多教师亲自替小朋友解钮扣,脱衣服,而有些小朋友明明自己能穿脱衣服;上美术课,个别小朋友画得不是很理想,老师就一声不响地在画上添上几笔……仔细想想上述现象,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育者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替幼儿做了许多理应由幼儿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幼儿园教育中的“短期行为”。出现这种短期行为之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教师自身。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得到一点好评,就在孩子的画上“加工”一下;或者认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麻烦,不如为幼儿代劳省力,等等。幼儿教师出现这样的“短期行为”实在是不应该的。它将对幼儿产生极大  相似文献   

19.
玩具是幼儿的亲密朋友,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它是幼儿认识周围生活的工具,是发展幼儿智力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正如鲁讯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幼儿家长们为了满足幼儿需要,购买或自制了多种多样的玩具,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随着幼儿家中玩具不断丰富,许多幼儿自发地将家中玩具带入幼儿园,由此引发出许多值得我们幼儿工作者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幼儿为什么会将家中玩具带入幼儿园?家中玩具被带入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人,通常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为生活世界,一为梦想世界.生活世界完满的人,是不需要梦想世界的,但世界上有生活完满的人吗?没有,所以人人都需要梦想世界,梦想是每个人的精神面包.有的人把这个面包做出来了,他就成了作者,如果做得又好看又好吃,他就成了大师;有的人不会做面包,只会啃,他就成了读者;还有的人,一边啃一边说三道四,他就成了评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