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2.
校对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价值是由校对特点决定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这个规定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反映校对的三个特点:第一,校对的基本功能是消除...  相似文献   

3.
手写原稿正逐渐被电子书稿所取代。电子书稿的出现简化了出版环节 ,缩短了出版周期。与手写原稿相比 ,电子书稿也存在自身的特点和问题。因此 ,分析电子书稿的校对流程 ,探讨电子书稿的校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 ,完全无纸化的工作流程是不可行的。因此 ,电子书稿的校对流程是一个将传统校对模式与现代化的校对手段相结合的流程 ,下面分两方面对该流程进行分析。1 校对模式分析在传统校对流程中 ,一校的主要功能在于校异同。二校、终校以校异同为主兼顾校是非。整理则要对校样进行字体、字号、版式、图、表、公式等进行规范和整理。对于…  相似文献   

4.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校对工作经验准确的、概括的总结。校对工作是直接关系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明确宣布:“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今年11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还将重庆市主城区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重庆市在评估中还规定:编辑、记者、校对人员必须参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培训,并且要求持证上岗。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8)
学术期刊轮换校对初探文/夏洪志轮换校对是指根据期刊每期的校对次数(如三校),安排相应的校对人数(如三人),依校次轮换校对内容,每期轮换校对人员的一种校对组织方法。有的也把轮换校对称为交叉校对法,其实,轮换校对与交叉校对是有根本区别的。交叉校对指的是校...  相似文献   

7.
微机排版的校对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排版的校对技巧王小仲校对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技术工作,它要求编校人员不仅要逐字逐句核对原稿,还要熟悉编排规范,具备一定的校对技巧和专业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着重谈一下微机排版的校对经验技巧问题。目前我们不少有经验的编、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根据铅印...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传统的校对工作大量地集中在对照原稿校异同上。新闻出版署颁布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根据这项规定,要求校对人员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照原稿“校异同”,这是对校对的最低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二是如果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交由责编解决,校对人员无权擅自修改,即“校是非”。随着磁盘书稿的出现,使图书出版从作者定稿后即具有了最大的保真性。编辑只是对书稿进行取舍的选择,很少做…  相似文献   

9.
“图书质量保证体系”把校对工作列为图书质量中期保障的一部分,对校对工作的作用和责任作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付印前的“三校一读”制度,特别指出终校应由具备中级职称的专业校对人员担任。这些规定,无疑将有效地提高图书质量,同时也对校对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科技期刊专业校对人员要适应新形式发展,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规范化知识、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1.
分析现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科技期刊专业校对人员要适应新形式发展,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规范化知识、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2.
校对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涉及到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人员考核等三个主要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1、制定合理的标准。一般校对质量指标,以校次来区分,初校的错字率为万分之三,二校十万分之四,三校十万分之二。而数量指标,一般的年指标为500-600万字左右,但要视各出版社具体情况来规定。2、健全校对制度。不要任意减少校次,根据不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编辑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校对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专业校对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校合一”和“校对主体社会化”,其核心是取消专业校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偏见,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1重新认识校对规律,适应校对角色功能的转变传统的校对模式为“三校一核红”。一般来说,前两个校次重点是校异同,校对者不加入自己的观点,称为“死校”;第三个校次重点是校是非,着眼于发现作者和编辑可能出现的疏漏或知识性差错,这一过程包含着校对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献语料的校对,使校对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与传统校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实行机校与纸校相结合,忠实原文与实施规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校对工作在保证辞书质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辞海》的高质量与其多达12次的校对是分不开的。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辞书(尤其是大型辞书)校对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辞书校对工作中充分发挥“校是非”的功能谈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从“校是非”来看,辞书校对工作与一般图书的校对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两者都要注意发现原稿和校样中的错字、别字、衍字、缺字,并注意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常识性、资料性错误等;特殊性则体现为辞书的校对还必须特别注意结构形式和编写方式方面可能存在的“硬伤”…  相似文献   

16.
“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这是《出版工作条例》上关于校对工作的规定之一.这句具有国家法规性质的话,看似平常,实则是从长期出版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深刻经验,不能等闲视之。一定的校次保证了图书的质量提到出版物无差错的例子,人们都会想到经典著作。下面试举《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简称“乙种本”)的排印全过程为例,来看一定校次的重要性。乙种本初版于1964年,排印参照经典著作的出版要求进行。排出校样后,初、二连校,退厂改样后,三、四连校;这四个校次,都  相似文献   

17.
编辑读校——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读校(或称编辑者校对)是其重要一环。近年来,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编辑对读校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说忽视读校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编辑读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改校样,参与校对,主要任务是检查校对人员的校对情况,并解决他们在校对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二是校读清样,即对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一次全面检查。尽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提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不尽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读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在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必要性。为此,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3)
编辑在校对中的原稿意识文/雷智勇在学报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报的出刊过程中,许多编辑部在校对稿件时先让作者自校,然后再由编辑部进行二校、终校。不少编辑同志在终校尤其是二校时,为图方便省事,往往不再对照原稿校对,而是直接运用“通读校对法”。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校对实践,详细总结了图书封面校对的工作重点;强调校对时应着意封面内容与扉页、版权页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对封面设计规范化的校对要点;提出出版流程中应对付型校样和封面同时进行终校的建议,以确保图书封面零差错.  相似文献   

20.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