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品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的积极的一面在于:有利于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其商品,灌输对该种商品的购买意识,培植和刺激受众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和购买欲望。这对于开拓该种商品现实的和潜在  相似文献   

2.
“受众商品论”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受众”这一特殊商品,具有积极的批判和启发意义;但同时,其定义的“受众”商品本身属性上有着诸多的消极特点,又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本文试着从“受众”这一关键概念出发来解读“受众商品论”,并以此管窥传播政治经济学历史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所处的媒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微观上,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受众对政治民主的参与、提高受众应对危机传播的能力以及建构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2):32-35
本文从媒介实践的视角对受众商品论在我国的现实存在进行了简析,从社会、政治、传播、经济四个维度对受众商品论在我国媒介实践中的生存、演化状况进行了反思、解读,指出受众商品论应警示性别歧视固化倾向、避免对媒介主导意识形态功能的忽视,展现了受众商品论在我国新媒介生态中不断被演化、商业模式不断被重构并投射到媒介实践中,从而不断焕发出新生命力的图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我国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受众商品论四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通过探究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与流通的问题,提出了"受众商品论"的观点。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媒体用来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商品。本文从"受众商品化"展开,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注意力经济学派对"商品化"的两种学术观点,阐述"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化"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正成为一种时尚,而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拥有健康。媒体通过节目向受众传播一种健康理念,受众则会选择那些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信息来收看。而且,由于受众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及健康  相似文献   

7.
聂宇飞 《东南传播》2020,(12):95-97
受众商品是传播政治学的奠基理论之一,从唯物史观出发,打开了大众传媒工业研究的全新视角。但是传媒随着人文、科技、资本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十年里,受众商品也出现新表征。因此,试图观察"受众商品"理论中提的经济角色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出全新的受众商品规格——"设备镜像",以窥探在数字媒介时代受众被剥削的路径。发现不仅在个体维度上剥削范围外延,甚至完成了对公共资源的价值掠夺。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发展迅速而复杂,它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这种冲击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受众所在的媒体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受众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新媒体深刻的影响,受众可以参与到民主政治中,大众对于危机传播的应对能力得到增强,其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受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增加新媒体对于民主化的发展进程,有  相似文献   

9.
新闻受众学     
新闻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为新闻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考察受众接触新闻传播媒介的动机、目的、渠道、习惯、方式、时间和场所,以及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兴趣、需要、信度和评介;研究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政治信仰、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民族  相似文献   

10.
在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口碑传播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植,网络口碑对受众行为,尤其是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口碑网、闺蜜网等口碑类网站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标志着互联网环境下的口碑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对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市场研究表明: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1.
马丕莲 《新闻世界》2014,(8):346-347
传播研究中受众观先后经历了作为靶子、社会类别、使用者、商品及解码者的受众等诸受众观的演进。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即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凸显、受众的文化特质得到重视。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主动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要理性全面看待主动的受众。  相似文献   

12.
受众商品论对认识资本主义传播业性质和运作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但也有很大争议,受到各方学者的质疑和修正.本文尝试梳理受众商品论的历史和现状,并思考其在当代新媒体语境下的意义,以及所需要进行的更新和转变.首先,追溯受众商品论的源头,理清斯麦兹的论证;其次,梳理学界对受众商品论的争论;再次,论述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商品论的新突破;最后思考受众商品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传播研究中受众观先后经历了作为靶子、社会类别、使用者、商品及解码者的受众等诸受众观的演进。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即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凸显、受众的文化特质得到重视。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主动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要理性全面看待主动的受众。  相似文献   

14.
唐弦 《声屏世界》2002,(4):45-46
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受众也在嬗变。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特点,对于传统媒体积极应对新的传播局面,吸引受众,更多地占有媒介市场的份额,十分重要。新的传播格局中的受众处在网络传播时代,受众往往是新旧媒体的复合受众,既上网、又视听传统媒体。受众的需求和活动空间扩大,受众在传播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变化。处在传播新格局中的受众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受众本位意识提升。受众本位意识,即受众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受众对自…  相似文献   

15.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被广泛使用后,"积极受众"、受众能动性等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认为,与电视传播不同,新媒体孕育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为受众参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开放性文本的出现、媒介对受众个体的社会化建构;在传播文本方面,体现为意义的"内爆"和本文的失真。同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受众的参与空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之相应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信息内爆"弱化受众能动性、碎片化阅读削减传播效力、媒介成瘾导致受众行为失范、复制技术降低受众创新力。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并存。  相似文献   

16.
受众心理机制与广告劝服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鹏  柳珊 《现代传播》2002,22(1):108-110
受众心理机制直接影响传媒广告的劝服效果。受众处理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分为边缘路径和中枢路径。前者在受众的“动机 -能力 -机会”心理指标较低时效果显著 ,后者在该指标较高时效果显著。与此相对应的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方式。其中感性诉求方式强调“典型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以此对受众施加心理暗示 ;理性诉求方式强调商品的性能优势 ,满足受众既存的认知期待。不同的商品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心理机制的不同确定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17.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麦兹(Dalls Smythe)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从经济学视角透析媒介、受众、广告商三者间关系的"受众商品论".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最终产品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消息、思想、形象、娱乐、言论和信息,而是使用媒介的受众.媒介通过提供各种节目作为"免费午餐"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形成"受众力"商品,并把该商品出售给广告商借以获得报酬.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力是被制造、被出售、被购买以及被消费的,有自己的价值①",因此是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网相比档案馆,受众类型更加多样。要增强网站信息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可以把受众细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制定相应的网站传播策略。最后要注意统筹传播策略和稳定现实受众、争取潜在受众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媒介产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生产出的产品,它借助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换,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即是消费过程的体现,受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而媒介产品具有引导受众消费的功能,所以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应当依托受众进行媒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节目的宣传,不断提高节目质量,让它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好“帮手”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为受众着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者和受者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信息只有为社会大众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过去有些对农节目,只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使农民不愿看:一是节目冗长,有效信息量少;二是节目形式呆板,声画两张皮,说教过多;三是编播时间不科学,没有紧跟农事。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