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本人从实践角度施行了四种“课前五分钟”活动方案,谨将每种活动方案的开展步骤,优势与不足,以及个人实践后反思得出的建议几个方面对如何高效利用课前五分钟做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老师剪好一个“囍”字需要3分钟,现在老师需要剪10个“囍”字,每剪好一个后他都会休息1分钟。那么他要剪好10个“囍”字要用多长时间?我们可以画出一张示意图(如下图),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从下图可知,老师每剪完一个“囍”字就会休息1分钟,剪一个“囍”字所花的3分钟与休息的1分钟一一对应,直到剪完第9个“囍”字之后休息1分钟,这里所需要的时间列算式为3×9+1×9=36 (分钟),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等五篇课文在能力培养上提出明确要求,“要学会快速阅读文章,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力争每分钟达到500字左右。”初中语文新大纲也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看来,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其意义应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刘巧珍 《宁夏教育》2009,(7):111-111
五分钟虽短。但有时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题记“老师,今天该王亮演讲了!”“老师,今天该刘小敏读日记了!”“老师,今天该张月背古诗了!”“老师,今天该某某讲故事了!”五年来,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在这样一声声稚嫩的提醒当中开始的。课前五分钟,无论是精彩还是平淡,我坚持了五年。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有序训练,与阅读、写作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课,张老师满面春风地快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在黑板这块黑土地上种上‘鲜花’。”“黑板怎么成了‘黑土地’?又怎么种花?”台下同学纷纷议论起来。张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并在黑板上写了两行字:“百花盛开万里香———‘花’字组词大比拼。”还讲了比赛规则:用“花”字组词,组两字的、三字的、四字的,例如,鲜花—花仙子—百花怒放,这样的形式为一组,组三组为及格,五组良好,八组优秀,比赛时间为五分钟。黑板也被平分为四块,每组一块。每组都选好一名组长,负责写字。比赛开始了,四位组长在黑板上飞快地写着。同学们谁都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6.
“微型小说”在过去也曾叫过“三分钟小说”、“小小说”、“掌巴小说”,这种类型的文艺作品并非始于现在,早在五、六寸年前就已在我国流行过.譬如在《星期》、《半月》等鸳鸯蝴蝶派刊物中则有“三分钟小说”的专栏,诗人戴望舒的最早创作就是在这栏目中发表的小说.不少著名作家如郭沫若、巴人等也都写过仅几百字或千把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7.
一、快速成文法概说快速成文法就是潦草速记、串连信息。即以最快的速度,潦草地将构思、思路图上的信息点串连成文。正像古人所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刘勰《文心雕龙》)也可说是“缀字属(zh(?))文”的过程。但必须提高速度。开始可从60分钟600字练起——1分钟写10个字;逐渐缩短时间,增加字数,55分钟700字……到40分钟800字;50分钟千字文——每分钟20字为目标。潦草速记是快速成文的一种方法,是指习作者将头脑中的信息按思路用语言以极快的速度串连在一起,写在纸面上。具体讲就是,成文前紧扣文章的中心,串连点、线并且速记下来,很快构成一篇文章的草稿。只讲求将头脑中或构思图上的字、词、句、符号、略语等速记纸面,而暂不计较字迹的工整与规范,使文章“立”起来即可。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的墓志中,表天干的“丙”字常用“景”字替代以避讳。那么为何唐时要以景字代替丙字呢,究其原因,主要有:无论在意义上,音韵上,还是从五行与五方、五色、五时的对应关系来看,两者都有相通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在音乐课堂的开始安排“五分钟音乐活动”对一节课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音乐教师如果能在“五分钟音乐活动”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五分钟音乐活动”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入到音乐的环境和意境中去,那么他就能顺利地进入到下面各个环节中。五分钟和谐的开端可把师生导入快乐的音乐海洋。  相似文献   

10.
克制自己     
我的英语成绩“红灯”闪闪。我只得在早晨六点钟就起床朗读英语。我想起床,可心中的惰性却像一个狡猾的蓝精灵。它笑眯眯地说:“再睡五分钟吧!”我很乐意地照办了。过了五分钟蓝精灵又柔声柔气地说:“再躺五分钟吧,暖被窝里多舒服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目之所及,耳中所听。常是“经典诵读”四字。可在学校中,我常常见课前五分钟,由班长带领背诵“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不管什么年级什么班级。往往都一个腔调且面无表情,或看两本名著,在大多数老师眼中好像这就是经典诵读的全部。面对经典诵读,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提纲挈领读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纲挈领读书法 ,简称“略读法” ,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 ,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略读与“精读”和“快读”相对而言 ,是从阅读的粗细详略来区分的。精读与略读的区别 ,简而言之 ,精读求深度 ,略读求广度。“精读如读书 ,则深沟坚垒 ,得地能守者也” ;“略读如看书 ,则攻城争地 ,开拓土宇者也”。精读要求理解率在 90 %以上 ,阅读时常用朗读、吟诵等方法 ,每分钟只能读 2 0 0字左右。略读要求理解率在 80 %左右 ,须用默读 ,初中生每分钟可读 2 50 - 50 0字 ,高中生约 60 0字 ,大学生约 70 0字 ,成人 80 0字左右。精读要咬文嚼字 ,反复揣摩 …  相似文献   

13.
顾一雄 《小读者》2010,(2):58-58
请你在空格中填入合适的字,从“虎”字开始,按逆时针方向组成八句首尾相接的成语。限时3分钟。  相似文献   

14.
孙同怡  陈亮 《现代教育》2014,(6):101-101
信息技术教学对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课有很多内容既需要教师讲解演示,又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上机操作,而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怎样提高上课效率就成了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平日教学中,应从“精、细、准、主、思”五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9,(5):9-9
一住3年级的小学生,做寒假作业遇到了难题:要求找出一个字。与题目给定的12个字组成12个新的字,在12个给定的字中,4个字放在找出字的上方,4个放在找出字的左边,4个放在找出字的右边。题目的“备注”中有“3分钟找出正确答案者为优秀”,但孩子苦思冥想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做不出答案,只得请教大学毕业的父母。然而,  相似文献   

16.
用1分钟读课文1000字,用2分钟简述200字的课文内容。课堂上几十名学生进入了紧张的竞赛之中。这是魏书生在讲授《普通劳动者》一课时的两个小镜头。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时间观念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时间观念,课堂教学是最有利的机遇和途径。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用1分钟速读课文1000字”和“把1000字的课文读一遍”,两种提法在学生的大脑中反应是不一样的,前者较紧张,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因为有时间要求;后者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1000字课文可读几分钟到十几分  相似文献   

17.
“谦”“慊”“嫌”“歉”“嗛”是一组以“兼”为声符的同源词,字形也相近。在文字的发展中,这五个字常常辗转相同,意义交叉严重,古今的字义与用法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给后人的理解和运用造成困惑。本文结合前人的注解与用法对“谦”“慊”“嫌”“歉”“喋”这五个字的含义及通假情况进行整理,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乔  周美玉 《教师博览》2023,(18):40-42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不得其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构不成一条文化传承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甚少。基于此,文章提出语文“课前五分钟”环节力图循序渐进,探索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利用好“课前五分钟”,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19.
按照通常的设想,教学生缩写课文,先应详细讲讲什么叫缩写,缩写的作用、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然而,陈爱莲老师一反“常规”,不去先啃术语、定义,而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难题”(布鲁纳语):要求用三分钟把《火烧赤壁》的故事讲出来(此文约1000字,按一般速度朗诵,需五分钟)。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产生了疑问:三分钟能讲完吗?老师作了肯定的回答:只要能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就能在三分钟内讲完。学生又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于是,老师出示“四要”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汉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来汉语言字的现代化运动的浩瀚内容,可用“五化”一词作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五化”,即语言的共同化,体的口语化,字的简便化,表音的字母化和中的信息化。拙对“五化”作了简要的回顾和粗略的总结。指出,这是汉族语生活的显进步,也是汉语言字科学的重大演进;而且,汉语言字在国内各民族,在国际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