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相似文献   

2.
读为何物读为何物?有何重要意义?重新审视读之要义,对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无裨益。读1936年版的《辞海》:(一)诵书也。见《说文·公羊传·定》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疏:“习其读,为习其经而读之也。”199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①看着文字念出声音。②阅读,默看(文章)。③指上学。④字的念法。诵《现代汉语词典》:①读出声音来。②背诵。③称述,述说。可见,“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义:一是“诵”,看着文字念出声音,有别于一般的“看”,这是“读”的最初意义;二是“看”,阅读,默看,“含于内而不宣于外,存于心而不传于人”,是在…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从小立大志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 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 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 昏怠①,辄②以凉水沃③ 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 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范仲 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 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  相似文献   

4.
初中一年级①假如,··…②悄悄话说给xx听③当我升入中学的时候④我和丫X 初中二年级①心声②喜雨③在公共汽车上④……之夜了】” 读了上则材料后,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碑谈你的看法。、- ’高中三年级 ①渡口和明月和成才为“太上皇”,是他舅,熄?肚星理毕②③④刚所小︸③近 附 家 初中三年级 由火--一_ ②春游又只 ③雷锋在我身边 ④笨鸟先飞 高中一年级 ①路--一朴 ②春节叙事 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④月是故乡明 高中二年级‘乍 ①伞 ’②春风 ③谈立志 ④勤奋是打并智慧仓库的钥匙 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现在我们当然不需要…  相似文献   

5.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孤:很小的时候死了双亲。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别人坏话。[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相似文献   

6.
穴一雪欧阳修论作文项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④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穴选自《东坡志林》雪〔注释〕①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②乘间穴jiàn雪:乘机。③自工:自然会好。④疵穴cī雪:缺点、过失。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穴雪②世人患作文字少穴雪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译:____…  相似文献   

7.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②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③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④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注释】①失:过失。②则:犹“之”:③心:心理。④救:补救、弥补。【练习】一、给原文加上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2分)1.将下列词语填写完整。(6分)①()声匿迹②物()天择③天衣无()④()耳不闻⑤世外桃()⑥一()莫展2.根据课文默写。(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④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⑤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3.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名句。(4分)①吟咏山水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抒发离情别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春望》,回答问题。(4分)春望国破山河…  相似文献   

9.
专精耽学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①。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也③。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之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在欧阳修五六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枝在地上写字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颖,又见母亲如此辛劳,所以学得很认真。欧阳修10岁时,母亲就开始督促他读父亲留下来的书。时间不长,欧阳修把父亲留下的书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常山来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往往糜粥④不充,日昃⑤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肠 1.汉代传《诗经》共有四家,称为古文诗学的是 ①齐之辕固②鲁之巾培③燕之韩要 ④赵之毛袭 2.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①孟子②庄子③荀子④韩非孔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 〔D《左传》②《战国策》③《史记》 ④《汉书》 4.《报任少卿书》的作者是 ①左丘明②张衡③司马迁①班 固 5,刘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①曹植②王架③张琳④刘祯 6.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①讽刺小说②传奇小说⑧志怪小说 ①轶事小说 7.被后者喻为一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①李白(客王维③刘禹锡①王昌 龄 8.《送李愿归盘谷序》…  相似文献   

13.
邴原泣学     
苏茂新 《阅读与鉴赏》2007,(12):35-35,72
邴原少①孤,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③。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  相似文献   

14.
景清借书     
景清①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③。时同舍生有秘书④,清求而不与。固请⑤,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⑥于祭酒⑦。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日:“此清灯窗所业⑧书。”即诵辄卷⑨。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⑩以此相戏耳。”(选自《泽山杂  相似文献   

15.
读书方法很多,但有五种是常用的:①带题求解法。带着渴望解答的问题而读书,既解了题,又读了书。②交替阅读法。文理科书或各科书交替阅读,使相应区域的脑细胞能轮换休息,读书效率会大大提高。③钩玄提要法。通观全篇,反复琢磨,融会贯通,然后提炼出篇章的要点。④鲸吞  相似文献   

16.
[原]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相似文献   

17.
(一)欧阳修论作文[原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④乘间⑤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⑥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⑦;世人患⑧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⑨病不必待人指摘⑩,多作自能见之。”(选自《苏东坡志林》)〔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③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北宋大文学家。④尝:曾经。⑤乘间(jiàn):乘机。⑥唯:只有。⑦工:好,巧妙。⑧患:弊病。⑨疵(cī):小毛病。引申为缺点。⑩指摘:批评、挑剔。〔译文〕近年来孙莘老认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请教他怎样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其他…  相似文献   

18.
2 选择 1)西安半坡遗址反映的是: ①仰韶文化的情况 ②齐家文化的情况 ③龙山文化的情况 ④细石器文化的情况。 2)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别在于: ①石器形状的不同 ②石器是打制还是磨制 ③石器种类的多少。 3)夏朝的建立者是: ①禹 ②启 ③益 ④鲧 4)最能体现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兄弟之际     
至于兄弟之际① ,吾亦惟 ② 爱以德 ,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 ,劝 ③ 之以习劳守朴 ,爱兄弟以德也 ;丰衣美食 ,俯仰如意 ,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 ,但④兄弟惰 ⑤ 肢体 ,长骄气 ,将来丧德亏行 ,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 ,吾不敢也 ![注 ]①际 :间。②惟 :只是。③劝 :劝勉。④但 :只会。⑤惰 :懒惰。【导读】从某种意义来说 ,曾国藩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在他逝世后的百余年间 ,对他顶礼膜拜的名人可以开出长长的一串 ,梁启超、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杨昌济、陈独秀、蒋介石……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对曾国藩也推崇备…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王充传 (南朝·宋]范晔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②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