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净 《传媒》2021,(13):67-69
在融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创作突破了以往的小众群体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产生的网红音乐已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当前网红音乐传播现状,对其传播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子晶 《出版广角》2018,(15):64-66
近几年,"网红"经济这一现象级热潮吸引了很多广告商的驻足.为了在"网红+"浪潮中得到回报,众多广告商借助"网红"强大的注意力资源,成功地拓展消费市场,促进了品牌传播.文章立足于"网红"微博广告,对其传播范式与传播建议加以探析,旨在促进"网红"微博广告流量变现,为其规范、有序传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更迭成了新的传播生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提升传播力不仅是媒体在新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担负好媒体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唯有通过不断创新自身传播话语、渠道、体系,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延伸到各个终端,方能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观察《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二十大融合报道,对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路径及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5.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程茜 《视听》2021,(1):114-115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红人层出不穷,网红经济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价值链,各主体分工逐渐明晰.在此基础上,对网红传播动因机制的研究可从不同的价值主体进行全面把握,主要分为传播主体、媒介平台、传播受众和资本推手四方面.本文对传播效应进行整体综合分析,以期为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红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今,网红电商发展正盛,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场景生态.本文拟从场景传播的视角出发,主要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场景转化、"网红"介入电商环节,重塑交易场景、粉丝深度参与助推"场景"扩大化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深层次挖掘网红电商的运作规律.同时,针对网红电商市场同质化、泡沫化现象,为网红电商提供个性化传播和服务以黏制受众,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森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提出大众传播游戏理论,把传播效果问题分解成“选择性会聚”“传播快乐”“自我指涉”三部分。本文从传播游戏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红记者”进行分析,进一步从游戏化视角探究网红记者出现背后的成因,总结出大众传播向游戏逻辑转向、用户对主流文化进行游戏化消解两条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0.
路建宁 《传媒》2023,(20):38-4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主流媒体借助年轻态表达实现“出圈”传播的路径探索引发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象级的“出圈”传播,是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在内容生产上,“出圈”传播要突出角色化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培养网红主持人,探索精品节目创新;在传受角度上,要以用户为中心,做好真诚平等交流,用新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在平台建设上,要塑造年轻态、人格化的功能和形象,整合搭建新型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加速崛起,带来传播理念,媒介消费习惯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党报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党报需要适应传媒环境的深刻变革,主动加快发展新媒体,构建立体传播格局,由党报引领主流舆论向以党报领衔的"媒介团队"引领主流舆论转型.党报还要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优势结合起来,塑造"媒介团队"的核心优势,继续保持和扩大党报在新的传媒格局下的主流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周华清  郑骋  王冰云 《编辑学报》2021,33(6):667-672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随着网红经济的盛行,知识网红为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学术传播趋势分析,知识网红对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方面具有引导性。研究发现,利用知识网红的传播优势,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学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发挥知识网红在市场经营和科普传播中的优势,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运营与学术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国莲 《新闻前哨》2021,(2):109-110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了便捷渠道,催生了"网红"现象。近几年随着"两微一端"的应用越来越广,为"网红"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各类"网红"不断涌现。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网红"的关注度都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对现象极网红的传播,从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和传播价值等方面规制和引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传播交流,启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作为台湾传播产品的音乐磁带最早进入祖国大陆。轻快浪漫的台湾流行歌曲、校园歌曲在80年代初风靡大陆。有人形容,即使在乡间小道上,也能听到邓丽君的歌曲。爱情小说、三毛和柏杨等人的作品连续数年成为大陆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5.
《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粉丝规模在10万以上网红人数增势不减,比去年增长51%,粉丝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头部网红增长率也达到了23%,网红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网红经济产业链也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程奇芳 《传媒》2020,(1):35-37
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时代发展的战略要义。但客观来讲,由于市场环境、文化差异、品牌输出等方面的制约,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显著成功的主流媒体并不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缺乏示范引领性。而熊猫频道则是一个特例,在品牌定位、内容生产、视觉设计和社交传播方面,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又形成了普适性的引领,在深化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改革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先进的当下,人际传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影响力,尤其是借助新媒体的人际传播,作用更不能忽视.本文通过对部分典型案例的剖析,探究了复杂的人际传播现象,提出了主流媒体对人际传播中的热门话题也要进行及时引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传播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影响力,必须坚持创新意识,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向网络平台拓界发展,争当"主流网红"。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主持人在传播内容上,坚持高标准,传递主流价值;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平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在传播方式上,积极拓展新领域,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以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同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为代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韩国在国际传播方面有很突出的表现.韩国媒体非常发达,共有新闻机构23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引领报业,KBS、SBS、MBC引领电视业.韩国媒体与政府互动频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全力推介韩国,树立良好形象.韩国国际传播主要着力于四个方面: 一、政府为舵手 1.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国际化传播 韩国政府在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1999-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20.
秦璨  白一惟 《传媒》2021,(19):31-3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纷纷借助互联网探索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对外传播方面,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彰显出诸多新特征.《中国日报国际版》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国际化传播的成功案例,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报道形式、培养引进人才、贯穿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发展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