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勒弗菲尔的翻译理论,分析意识形态对庞德的翻译的操控。通过分析发现:庞德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汉语诗歌文本进行操控和改写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受他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所影响,译文也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所以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从心智哲学意向性角度看,隐喻从意向性开始,意向性是诗歌隐喻的灵魂。译者主体性在诗歌隐喻翻译中是必要且合理的。基于心智的意向性为诗歌隐喻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视角,必将促进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意象翻译中,译者不仅需用目标语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而且需再现原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从而再造诗歌意境。意象图式是在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具体空间的抽象概括,当这种抽象概括投射到诗歌的语言层面便会形成诗歌意境。将意象图式理论运用于诗歌翻译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诗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隐喻意义,从而指导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再造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音韵、音调和音节等形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而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英汉诗歌韵律的差异性和各自独到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保持诗歌音韵的协调和节律的和谐,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乐美,从而再现原诗歌的音乐性和欣赏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诗歌翻译的几个概念问题、译诗问题、译诗研究问题的阐述,明确诗歌翻译的内涵,肯定其可译性,提出要加强诗歌翻译评介,突出风格翻译,倡导迎难而上和严谨高尚的诗译道德。  相似文献   

6.
李凯  付瑞阳 《考试周刊》2009,(37):30-31
诗歌翻译不是纯语言转换和内容传递,还应将原诗中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也传递出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相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从分析翻译与美学的关系出发.探讨在诗歌翻译中,译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原诗中的美学艺术与审美价值,并在译诗中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7.
付悦 《文教资料》2010,(13):14-1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的重要开拓者。他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杰出的译者。然而,在国内外关于徐志摩的研究中,他的诗歌创作往往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而他在翻译上,例如诗歌翻译上做出的成绩,却经常为诗名所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徐志摩翻译的汤姆斯·哈代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徐译哈代诗歌分析徐志摩的诗歌翻译思想。从而客观地认识徐志摩在诗歌翻译上的积极探索,以及其作为诗人译者在新诗运动、白话诗体写作和翻译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思远 《英语广场》2023,(12):27-30
相较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模式,解构主义翻译观是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化”的拆解,消解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产生的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共识与历时及作者与译者等二元对立,提倡意义的延异及重构,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解构主义翻译模式较适用于文学作品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本文将举例浅析解构主义翻译视角下的诗歌翻译,其翻译过程尤为突出译者主体性,彰显出解构主义翻译下重构性和创造性等优势,为诗歌翻译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兴起,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潮流相互碰击;随着翻译与文化结合的盛行,网络诗歌翻译也应运而生;网络诗歌翻译呈现出自由、开放、互动和保留传统的特点是对传统诗歌翻译的挑战,也是媒体时代下文化取向的新发展;译者应趋利避害地客观对待网络翻译,为翻译多元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话语分析角度,运用社会语言方法,通过分析庞德在诗歌翻译中以第一人称I为主语的谓语动词类别,发现庞德通过词汇的句型简单易懂的日常语言,用叙事手法为主,直接表达个人情感,较少谈论理想和评价的译文语言,在他翻译的诗歌中建构了与原文一致的劳动阶级人民的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领域的一座宝库。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它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符际翻译是利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的一种翻译方法。唐诗的以景抒情、借景言志的特征使宜于描写静物的画成为诗歌翻译的辅助手段。文章从符际翻译视角出发,论证了画这种图形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一种阐释诗歌的翻译手段。它不仅为译者拓展了思维,而且绕过了语言和文化的藩篱,挣脱了原语言对翻译的种种束缚,给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翻译空间。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原型范畴,翻译是对源语语篇和译语语篇进行原型分析进而确定最佳译文的过程。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也应该从原型理论视角进行分析,从而使译者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再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挑战和补充。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把象似理论运用到诗歌翻译中,探讨诗歌的象似性翻译观,以期对诗歌的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译者的选择性、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三方面。本文通过古典诗歌的两个具体译例进行分析,说明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给译者以更合适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赵婷 《海外英语》2013,(2X):153-160
Poem or verse is a kind of literary genre, which is ruled by syllable, tune and rhythm scheme, uses concise words, plentiful emotions and rich phenomenon to highly give the picture of social life and spiritual world. In ancient China, musical poems were called songs, while poems without music verses. To translate poems is inevitable. This paper begins from poem translation and chooses theory of translation as bedding in order to discuss how to translate poems and various meanings of poems at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tells theory to know more about transla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poems of three dynasties by way of explor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making the foundation to go on. The third part researches features of poem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7.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译者的主体间性看,庞德将译者主体与原作客体的交往,转换为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赞助人、译者与其他译者的主体间性交往;从译作的文本间性看,庞德的翻译并不拘泥于原文,而是文本的重构,他所完成的是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译文与引文的文本间性对话.庞德的汉诗英译,无论是在翻译史上,还是在文化交流史上,都堪称同性互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意象密集、形断意连、沉郁顿挫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杜甫独具一格的诗风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杜诗的过程中必须从其独特性入手,处理好局部意象与整体意境的关系,并通过异化处理尽可能地保留意象并置的艺术形式和原文化意象所蕴含的异域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诗歌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0.
"Allusion"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