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来华外国人入境需要获得宋朝的同意,其入境方式和入境手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凭证入境,即外国人凭借着有效凭证入境,代表群体是外国使节;一类是受理入境,即外国人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来到宋朝口岸后被获许入境,代表群体是投归人,市舶蕃商。前者尚且能规范管理,而后者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外国人能否入境往往取决于宋朝政府特别是边境口岸地方政府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选取更具备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的标记语,即日常言语,以及相关文本语料来研究语言阶级性及译语文化过滤现象,可以发现,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往往与其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乃至社会阶层密切关联,因而语言在相遇时就会表现出它的不平等性,语言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然而每一个人对语言却区别相待,语言阶级性产生的缘由在于人类的社会语言代码在不同背景中的实现方式不同。对译语文本中的文化过滤现象的具体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翻译对语言所具有的时代性会加以深度考察,文化过滤现象的动因之一正是基于对语言阶级性的审视。因此,译语文本也会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人类语言特点的载体,把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语言赋予了权利和利益,使得语言具备了传达特定阶级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日益的发达与强大,与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和交流是很频繁的,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古至今都有往来,目前中日在贸易、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交流,由于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语言习惯等的不同,导致在交流中有不可避免的误会与误解。本文通过讨论中日在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误解,从而达到互相理解沟通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影语言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是导演等电影人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只有两者都视对方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在电影语言的沟通下。彼此平等共生的交流.电影市场才会繁荣,而电影人与观众两者都会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5.
宋代时,中原地区与广大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其中,中原地区对南方饮食文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宋代南方饮食文化向中原地区的输入,官方因素淡化,更多的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特点。而北宋时期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两宋之际,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宋代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任何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都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普通话”课程主要承担学生八项核心能力之一——交流能力的培养任务,更需要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其课程目标,进行改革。具体而言,目标要明确,能力分层级,项目应设计,内容需整合,训练有主体,考核按步骤。  相似文献   

7.
宋代内藏库的支出方式及支出用途随着其财力及国家财政状况几经变化,这些财政职能的变化,无不折射出内藏库作为国家财政后备库及应急库的一些外向化财政特征。宋代内藏库财力的波动主要得益于皇权及特殊时代环境赋予内藏库的绝对事权,由此构造了内藏财政兼具天子私财和国家财政的双重财政属性。这种财政属性得以在两宋长期维持下来,除了适时体现多变的时代境遇下"皇恩浩荡"的主观诉求之外,也与太祖、太宗时期确立以军需为其主要职能的祖宗家法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化因生存方式差异体现出不同形态,文化形成会对民族生存方式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当互联网、通讯方式、交通工具以惊人速度建立发展时,人与人之间距离缩小,进而超越民族与国家的限制。中国与日本在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环节,其差异性体现出文化的差异。阐述中日跨文化交际意义,分析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中日语言存在差异性,推进两国之间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交流,大学英语听力课要重视语言的交流性质,为此要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将听力作为一种技能来训练.  相似文献   

10.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的辅助手段,主要具有直观性、解释性、交际性、强调性、暗示性和补充性等特点。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能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以张谷若先生的译本<德伯家的苔丝>中部分形容词及副词的翻译手法为例,简要分析了译文可接受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指出文学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发挥译语的语言优势,使译文流畅、自然、优美.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前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不同的民族以及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跨文化相遇的现象,进而会造成相遇交谈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存在听不同的现象,其次会出现理解问题.其为国际交流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如何解决交流过程中实际状况是解决现实沟通问题的前提和保障.故此,在研究中,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避免文化的差异性理解以及交流中歧义性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战建丽 《考试周刊》2013,(22):95-96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和日本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层次的交流。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误解和摩擦。了解中日语言交流习惯的差异,可为探索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流是互通有无、融合趋同的过程,语言交流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文章围绕跨文化语言交流,归纳了跨文化语言交流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提出了提高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享交流环节是区域游戏最后画龙点睛的环节,它通过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让幼儿回忆、讲述、交流、讨论在区域游戏中所有感兴趣的成果,获得新的经验和认知,为投入下一次区域游戏做好经验和心理准备。要提高分享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应在分享过程中做到语言的艺术化,营造一个具有生命意识、吸引力的分享氛围,使分享交流的价值效能化。  相似文献   

19.
宋代正值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次繁荣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频繁交流。其中的大食诸蕃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以及中国政治性瓷器出口,不约而同地汇聚于东南亚三佛齐国这个东西交流的市场。经由三佛齐国交换或朝贡而来的香药,不仅开拓出中西交流的经济路线,更承载着宋人渴盼追求的文化梦想。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路线,并不仅仅停留在贸易层面,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及三佛齐人的经济意识,极大的满足东西商品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成了中原王朝香药文化的盛行。  相似文献   

20.
教师挫折性语言的形成和影响呈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逆性,其影响深远。挫折性语言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是一种精神虐待,不是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非暴力手段,对他人进行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和侵犯。师生交流中使用挫折性语言会严重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给师生精神与心理带来后期伤害,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教师使用挫折性语言,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