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饮食习语,并且这些习语中有很多是隐喻习语。这些习语除了约定俗成的固定意义外,还因为词意的扩展而又多了联想意义,表达着生动的感情色彩。本文主要对英汉饮食习语的隐喻和语义理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有关隐喻的一种新理论,即不再把隐喻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是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认为它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正是由于隐喻具有的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是构成词汇多义性的重要理据。Lakoff & Johnson在其著名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复杂,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人们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在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投射。这种不同概念之间的映射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汇系统理据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英汉语的单纯词汇存在语音理据和文字理据两种不同的理据类型,理据性程度差异很大;合成词汇在理据性方面颇多相似之处;而在外来语方面,英语借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本文依据英汉语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的理据性及其在各自词汇系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认为英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比较低,而汉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很高。词汇系统理据性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情况,会对语言自身和语言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舒清云 《文教资料》2009,(28):59-61
理据性的探索有助于学习者理清语言的内部规律,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本文作者从英汉词汇的语音、形态、语义方面探讨词汇的理据,寻找语言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组成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之一。英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在外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是要着重考虑的任务之一。本文从词汇的理据性特点出发,探究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英汉词汇重叠入手,在象似性理论的框架下,对其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所体现的象似性进行初步分析,展现其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和具体语言层面中的象似性方式和程度差异,论证象似性在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规律,进而为英汉词汇重叠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主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是人类最重要、普遍的体验。人类有意识、有把握地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空间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的。  相似文献   

12.
从音、形、义来说,很多英语词汇的形成都具有理据性,隐喻是语言意义变化特别是多义现象产生的重要来源,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对词汇的理据起很大作用。人类有意识、有根据地借助隐喻的思维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词汇的理据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事物的体验和感知。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出发,解释词汇理据产生的认知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习得词汇的热情,还为词汇教学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语言的普遍现象,一词多义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追究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轨迹。本文认为隐喻化是一词多义发生和发展的理据,探讨其发生的特征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隐喻性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一词多义的普遍性,隐喻引发一词多义的本质是隐喻表达式的题域与体域之间的属性相似,方式是以实喻虚,路径是自由的且以交叉放射为主,受个体认知倾向、语境变化和社会认同的条件限制。当词典收入隐喻化的一词多义的时候,相关隐喻的隐喻性已不再鲜活,词典的处理也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词语的理据是指事物命名的根据,反映出词语的表达形式和词义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划分,词语的理据有语音理据、构成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历史文化理据等类型;如果从事物命名所依据的角度来划分,还可划分出更具体细致的理据类型,如类属理据、方所理据、功能理据、事件理据、直感理据等。词汇的理据教学法是指将词汇理据研究的成果或思想应用于词汇教学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运用词汇的理据教学法能弥补长期以来词汇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词语的用法;能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及趣味性;大大提高词汇的记忆效果;而且在文化导入上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形词,但从这些词语的来源理据分析,有些是很不规范的。该文就此作出探讨,并对规范化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词语的产生是有理据可循的,而非杂乱无章.运用语言学中关于词汇理据的知识,从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三方面,对网络词语的理据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网络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形词,但从这些词语的来源理据分析,有些是很不规范的。该文就此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汤洁 《考试周刊》2009,(5):128-129
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转变词汇习得的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并有利于扩展学习者目标语文化以及培养其发散思维。因此,积极借鉴隐喻理论将为英语词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美化手段,而新近二十几年崛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则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隐喻是词义变化的发酵剂。它之所以能在词义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相似性这一隐喻赖以存在的支柱是一个词的词义得以大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及其相似性原理,并以“眼”为例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词的引申意义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