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轻声、上声变调、儿化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流音变的高难度项目,句调、语速、停延则是语调学习的难点,中高年级学生的语音偏误也主要集中在声调调值、轻声、上声变调、儿化、句调、语速、停延等方面。泰国汉语语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语音项目难度等级和语音偏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将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使语流教学灵活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重视句调、语速、停延等语调教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声及上声变调的教学一直是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流音变的规律,在教学中应重点把握三种形式的变调:一是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二是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是四个及多个上声音节相连的变调。  相似文献   

3.
一、一种值得注意的音变现象音变,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某些音节在单独念的时候,读出来的是它的本音,而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言语活动时,就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断开去念了,而是把一个个音节组合成一连串的语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音变现象。在一连串的自然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以致产生语音变化,这似乎是一种人们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语音现象。在诸多有关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几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诸如变调(含轻声、“一、七、八、不”变调、上声变调、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音节的变调、去声的变调等)、儿化和“啊”的变读等都阐述得较为全面而具体。然而  相似文献   

4.
汤红忠 《文教资料》2009,(12):43-44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变调、轻声、儿化等的音变规则较为繁琐.但从宏观上加以概括,那就是两个字:“互补”。互补原则渗透在语流音变现象中。把握互补原则能提高普通话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孔瑛 《文学教育(上)》2008,(24):144-145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山东莱阳话语流中的"着尾音变"有"单读轻声"和"弱化或脱落导致前字变韵变调"两种形式,我们从共时平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并讨论了其音变条件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里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较复杂,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本文从轻声的性质、类别及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认为上声在轻声前一般变“半上”,变阳平的是因为后字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上声轻读”,从而使上声变调规律的表叙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10.
说“音变”     
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在连续的语流中不免互相影响,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 一、几种主要的音变现象 1.轻声其特征是失去本调。 2.变调基特征是失去本调。 3.语气词“啊”的音变其特征是增加音素。 4.儿化其特征是附加卷舌动作。 二、发生音变的汉字的注音问题 关于发生音变的汉字如何注音问题。一些著作只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提出:轻声不标调,儿化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对于其它音变现象一般不作说明。 按道理讲读什么音就该注什么音。然而事实上情况较为复杂,在操作上不便于整齐划一。前…  相似文献   

11.
这首诗既写得清新自然,又略带禅机,富有哲理情趣。然而,有的论有感于这首被人们广为传诵,奉为经典佳作的诗篇,“作于何时何地,缘何而作,一直令人费解,学人言之不详,颇多歧见”,因而在“登游三清山,观瞻三清宫”之后,撰说是“对其有了新的发现”,认定“朱熹这首《读书有感》诗(《朱公集》卷二为《观书有感》,该数处皆为《读书有感》,不知据何版  相似文献   

12.
本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比较分析英语重音和汉语轻声在音变和构词造句方面的异同点.指出英语重音和汉语轻声会影响并改变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里音位的音质;解释了它们在构词中的语音标志作用及区别词性和词义的功能;并阐述了它们在句子节奏结构中的基础核心作用及分辨句子语法结构和句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音现象,是语流音变的结果;轻声具有辩义和区别词性的作用,但大部分轻声词不具备这一功能,它们的合理存在与口语、发音习惯有关;轻声的审定与规范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把轻声放到口语中规范,双音节词的两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在利用音段音素组成一个表义系统的同时,也利用一些伴随音段音素出现的超音段语音现象,来表达某些词汇和语法。因此,各种语言的语音结构都包括音段结构和超音段结构。在实际语流中,这两种结构是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围绕超音段结构中的声调和语调的定义、特征、及其语言功能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简要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词典及专著收录的轻声词不够统一。通过对《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轻声词的调查,找出了轻声词2043个(有规则的1139个,55.8%;无规则的904个,44.2%),并从不同角度统计了轻声词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儿化"中"儿"的性质,"儿化"与轻声在音变和作用方面的比较等角度,对"儿化"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认为"儿化"就是一种轻声现象。  相似文献   

18.
轻声是汉语最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是普通话测试必考内容之一。通过对参加普通话测试的37名学生问卷调查,发现轻声字的误读现象十分严重。在统计的基础上把这些错误进行分类,探讨造成这种误读现象的原因,为了更好地掌握轻声字的发音,提出学好普通话轻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有自己的特点。对“这个”、“那个”、“去”、“么”四个词音变表意做具体分析,可知鲁南方言音变表意并没有脱离古汉语的破读之法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