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5):54-57
业主对开发商有怎样的话想说,在装修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什么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品牌企业?走进小区。与业主面对面分享他们对楼市的感动,了解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品——楼市感动,关注消费者。关注业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1999年8月11日上海记协和《新民晚报55共同举行的唐宁新闻作品研讨会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讲了一段故事:他去新加坡访问时,新方请他填写一个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内容,如性格、爱好之类,其中一项是:如果人有下辈子,您愿干什么?谢晋毫不犹豫地填下:“下辈子我愿当记者。”当时全场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3.
正版权工作,我是从白纸开始,边干边学,逐步建立起如今相对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体系的。我是从译林的前两任社长手上接过了原本由他们亲力亲为的工作。他们转交给我的亲笔手写的信函和圈圈点点的资料,记录着译林版权事业发展的开端。这个平台给予我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我热爱并投身这个职业,但在遇到困难还能坚持下去的,则是在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职业精神。很多年以来,有关版权相关的一切事务,大到版权谈判,合同登记,外汇支付;  相似文献   

4.
版权工作,我是从白纸开始,边干边学,逐步建立起如今相对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体系的.我是从译林的前两任社长手上接过了原本由他们亲力亲为的工作.他们转交给我的亲笔手写的信函和圈圈点点的资料,记录着译林版权事业发展的开端. 这个平台给予我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让我热爱并投身这个职业,但在遇到困难还能坚持下去的,则是在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职业精神.很多年以来,有关版权相关的一切事务,大到版权谈判,合同登记,外汇支付;小到合同复印,样书打包等等,都由我一人承担.  相似文献   

5.
袁光厚同志这篇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很好,有思想性,很生动感人。他的经验,说明了几个问题:一、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过程,是兴无灭资的思想斗争的过程。不斗倒个人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学不到手。只有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无产阶级思想才能占上风;无产阶级思想占了上风,才能把毛泽东思想当作最高指示去坚决行动。二、政治是业务的统帅和灵魂,只有突出政治,业务才能有方向,有生气。突出了政治,有了革命精神,就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可以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袁光厚同志的经验证明,只有政治上过硬,业务上才能过硬。只有突出政治,业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三、只有确立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有老老实实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政治思想过硬,作风上才能过硬。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不怕任何艰苦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为了对人民负责,在工作中敢于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馆,人们把它比作文明的宝库,知识的海洋。可见从事图书馆工作,为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人们铺架“阶梯”是一个多么光荣又崇高的职业。我单位的图书室仅有一间60M~2的阅览室和一间小小的藏书室,我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而服务对象却是娄底铁路地区管内近万名职工,其中相当一部分职工分散在湘黔、娄邵沿线五十多个车站和六十多个工区。在这种点多线长人手单一、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基层图书工作?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这一直是我努力探索的课题,奋起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各样的专业户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什么养猪专业户.服装专业户.运输专业户等等,比比皆是。我十分羡慕他们,但从我的实际出发.经过干择万选,我想当个写稿专业户。新闻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行业。广大通讯员是新闻行业的一支生力军。我写稿有近ZO年的历史。多年来与报纸、书刊、稿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勤奋学习.笔耕不辍。1995年因写稿成绩突出.被上级公安机关荣记公安战线个人三等功。总之,读书、写稿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旋律。社会上多种多样的专业户,究其成功…  相似文献   

8.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广大读者最关心的还是何时能看到中文版的获奖作家的作品。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荣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使他在世界文坛顿时变得炙手可热。凯尔泰斯原本在中国默默无闻,从未被介绍过,这次也一下子成为外国文学界、出版界关注的对象,而中国出版业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大商机。  相似文献   

10.
愿当绿叶--图书馆工作二十一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已经度过了二十一个春秋。我很想潇洒退休度晚年,但总下不了决心,因为我热爱图书馆事业。那是1964年秋季,我刚上初中,劳动课班主任分配给我和几个同学的任务是到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我们跟着图书馆馆长叶老先生进了书库,“呀,这么多书!”我们一齐惊叹起来。我暗暗发誓,长大了就干图书馆工作。1976年,我台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城南中学当了老师,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上得心应手,且出色完成任务,我所任的班级被评为先进班,自己也被评为先进班主任。但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滞后直接影响教学的现状,不能不使我…  相似文献   

11.
我当通讯员     
我从1970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报社和电台写稿,至今近20年了。在新闻写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很多教训。这里,愿和爱好新闻这一行的同志谈一点体会。记得我写第一篇稿是1970年4月,到1972年春,寄出90多篇,只有当时的县广播站用了几篇,据说还是为了照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冷嘲热讽自然不会少,但我总觉得,自己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农村来说,也算是个“才子”,人家能写成,我为什么不能写成呢?于是,我决心写到100篇,如果再不登,那咱也就真不是那块料子,从此也就别再干这个了。 1972年秋,我在吉林省桦甸镇胜利  相似文献   

12.
干校生活中,炊事班长是个举足轻重的小角色.说这个差使不过是个小角色,是因为它实在平凡得无可称道,算不上个“长”字辈.手下三员大将,两男一女,多半属于老弱病残,都是原来作家协会的本职炊事员;再有的只是忙时拉来帮厨的临时工,整天哥儿几个围着锅台转,起早贪黑都是为了三顿饭,不但没有随大队出工下大田的豪迈,甚至还不如蔬菜班或养猪班那样兵强马壮,人员齐整.  相似文献   

13.
我当被告     
<正>在我的书房里,我一直收藏着一份特殊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的日期是2002年8 月。之所以一直收藏着,除了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被告外,更是因为它在时刻警醒着我:在进行日常的新闻报道时,切勿忘了“法”字。  相似文献   

14.
我当通讯员     
有的通讯员认为,采访是专业记者的事,业余通讯员是搞实际工作的,生活在第一线,不必要多花费工夫去搞采访。其实不然,业余通讯员虽然生活在第一线,也需要深入采访,否则,就无从下笔。有的通讯员说:“我没去采访,只看到一个单位的一份资料,写了篇报道,报纸也用了,也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通讯员,是不在编的新闻工作者。通讯员为报纸写稿或拍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见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稿件见报?这是通讯员们经常议论、研究和费神的问题。我给报纸当通讯员20余载,以前写文稿,近年文稿、图片一手抓,又侧重图片。近三年间,我拍摄的照片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32家全国性报刊采用89幅,新疆日报等省级报刊采用360多幅,从中摸到一点门道。要努力提高新闻敏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有的通讯员在复杂纷纭的事件中能迅速发现新闻并拍到照片,而有的通讯员往往在新闻面前无动于衷,这是观察力不同,也就是新闻敏感的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0月,在社会闯荡了几年的我终于于22岁那年圆了龆年的梦幻,走到记者、编辑的岗位上,于是,我写下,发表了2100篇新闻,近百篇政治、经济论文、调查报告、内参,一百多篇新闻论文,一批文学作品,出版了专著《新闻开发法》。我的身份是农民(户口在农村)。回眸往昔,在一串串不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初,我成为《河南日报·周末》的一名负责编辑。当时,虽然我已有近14年的新闻实践,而且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搞星期刊,但这个新创刊的《周末》一版《社会经纬》却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和随意,因为版性的宽泛使它与许多报纸的专版、栏目极易产生雷同和交叉。  相似文献   

18.
19.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20.
副刊编辑是我深深热爱的职业。我热爱它是因为它给我带来的那种非同一般的人际关系——那是一种省略了繁文缛节的、无须相见相认而瞬间通达的人际关系。通常我在堆叠如山的来稿中跋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