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往往认为充满幻想和冒险的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他们喜爱阅读从福尔摩斯到邦德等神秘冒险小说和侦探小说,这些作品是将实际生活中阴森悲惨的杀人案件、间谍活动加以虚构而成的。这无疑是因为其中充满了英国人少年时代所幻想的那种冒险和使人毛骨悚然的情节。一度取得保守党内要职,最近又退下来的曾引起一场风波的作家杰弗里·阿查的新作《俄罗斯皇帝的密约》一书,从表面上看是部描写苏联克格勃和  相似文献   

2.
<正>《在路上》(1957)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中心人物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小说以凯鲁亚克及其朋友卡萨迪等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主人公萨尔、迪安及其他同伴不安于平庸生活,一次又一次任性地踏上横穿美国的旅行之路的经历。在路上,他们狂喝滥饮、放纵性欲、吸毒偷盗,似乎做尽了为一般世俗所不容的种种勾当,远离了社会,远离了家庭。但事实上用心阅读小说可以发现,他们在看似放荡不羁的生活中,从来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新的一期出版,每当此时,作为一名编辑,总是诚惶诚恐,不知过去的一年呈现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读者共情或者有所收获.回顾2020年的《大理文化》,小说仍是重头戏,全年"开篇作品"和"小说平台"共刊发小说19篇,约计26万字.在数不清的来稿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能看到故事背后的那一个个人物,体会到故事里的一段段感情.回顾2020年《大理文化》刊发的小说,我能记起当时编发的情况,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校对,都让我对这些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每一次编稿、改稿都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认为无论在讲故事的手法还是故事本身都很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6.
梁平 《滇中文化》2007,(2):29-30
我离休后感到时间宝贵,很少阅看长篇小说,尤其是现代的婚恋内容小说.然而不久前周少金先生赠给我一本他的新作长篇小说《未婚女人》,其新颖的构思、感人的故事情节,却深深的吸着了我,每晚阅读至夜半12点,有时看到非常精彩的情节,还反复细阅欣赏。我认为这部小说,是目前玉溪市本土作家,紧跟时代,反映当前城市火热的生活,难能可贵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入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  相似文献   

8.
<正>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一生与遭禁相伴,人们知道劳伦斯多半缘于他那部出版伊始便因"黄过左拉"而遭禁的长篇小说《虹》和被誉为"邪恶里程碑"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然而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在世界文学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据统计,在英语语言中,劳伦斯是除莎士比亚之外被研究得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生撰写了11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是与L.M.斯  相似文献   

9.
在充满物欲的年代,普遍意义上的写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日渐变得浮躁起来.为此,我们愈来愈看不到具有生命本真意识与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文字,更难看到充满大地意识的思想文本.在到处都在流行作秀文字和策划炒作快餐读物的今天,作为阅读者,我少不了像在超级市场中越来越找不到绿色食品似地惶恐.幸运的是,在我快要对阅读生活前景担忧的时候,先是苇岸的&;lt;大地上的事情&;gt;和&;lt;太阳升起以后&;gt;给了我一抹神奇的亮色,然后就是刘亮程的&;lt;一个人的村庄&;gt;给了我十分痛快的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10.
<正>一、小说与fiction中国的古典小说与西方的"小说"不完全是一回事,西方的叙事文体fiction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的文体,而只有"小说"一词与之相近,于是fiction便译作了小说。小说与fiction只是近义词而非同义词。中国作家真正按照西方的fiction文体作起小说来,还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此前的小说,为了区别于后来的小说(fiction),汉学家浦安迪给它提了个名字,叫"奇书体"。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上期文章《漫画中的葡萄酒文化——神之水滴中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神之水滴》这部漫画小说的故事梗概,以及主人公神咲雫与远峰一青比试赏鉴葡萄酒水平时提到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为了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神之水滴》这部小说的主旨是推广葡萄酒文化,我们将结合小说情节着重介绍作品中反复出现的15支葡萄酒的特点及其产地概况,因为每一支葡萄酒都不是虚构的。《神之水滴》之Domaine Gros Frereet Soeur Echezeaux  相似文献   

12.
拓展人们视野的作家石巍编译拉尔夫·埃利森以其唯一发表过的一部力著向千万人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拉尔夫·埃利森一生只发表了一部小说,但谁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作家,却公认他是美国文坛的一位奇才。他1952年发表的小说《看不...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于中国现代小说生长所发生的作用,是既调整了中国作家看取"现代"的视角,也丰富了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的诗性品格在这种小说体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在文体意识上,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体裁、语体还是风格,都在艺术创作的中西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李劼人从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出发,致力于发掘文学叙事中的人性存在和文体深层的诗性向度,他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现代审美精神,无疑是其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书名<娴满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娴满香是三个女人名字的简称.<娴满香>就是写这三个女人命运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小说.作者宋景贤是洱海东岸的乡贤,原籍辽宁,满族,从部队解甲归田,曾经当过人民教师,后因故弃教务农,解放后随夫来到大理,长期居住在挖色镇.<娴满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同时获得了"普林策小说奖"和"福克纳文学奖"两项殊荣。之后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大获成功,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该书描述了不同时代的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采取了三条主线并行叙事的结构。三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迈克尔·坎宁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的思想主旨,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游戏之作,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反映社会阶级斗争的政治小说,也有人从金丹大道的立场来理解《西游记》。对此,詹石窗先生的新著《詹石窗正说西游——〈西游记〉解密》(以下简称《解密》)分别进行了介绍与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詹先生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养性修真为特色的人格教化。"~([1])在《解密》一书中,"养性"和"修真"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以一部爱情小说《奥斯卡和卢辛达》荣获英国最高文学奖。这部小说以19世纪的英国和澳大利亚为背景,叙述了一位虔诚的牧师和年轻的女继承人因赌博成瘾而勾搭在一起的故事。它既嘲笑了宗教,也讽刺了社会上心胸狭窄的人。《奥斯卡和卢辛达》是参赛的六部小说中最受迎欢的一部,从而赢得了15000英镑的书籍奖。凯里亲自从悉尼住所来到伦敦市政厅,接受评委会主席迈克尔·福特颁发的奖金。福特先生是前  相似文献   

18.
读者初阅《最后一支歌》时,也许会误认为它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纯爱小说,但正如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所言,小说囊括了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兼顾多条情感线索。它内容丰富,文笔凝练,构思精巧,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纯爱佳作。《最后一支歌》就如一篇华丽的爱的乐章,伴随着夏日海边的清新气息,在你耳边悠悠奏响,起承转合,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女作家伊莎贝尔·沃尔夫(Isabel Wolff)被称为英国女性小说的掌门人,自她的"情缘小说"系列的前两部(《古董衣情缘》《画中情缘》)出版后,便立刻席卷英国畅销书市场,刮起了一股继简·奥斯汀之后,最具治愈效果的英伦小说潮,位居亚马逊全球热销作家排行榜前列。比起《古董衣情缘》中对各种颇有历史的奢饰品所进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普式描述,《画中情缘》则像是一股涓涓细流,不紧不慢中婉婉道来一段段故事:女画  相似文献   

20.
《苏菲的世界》(1991)是一部备受青少年青睐的哲学史小说.该书以"套盒式"的叙述手法讲述了少女席德、哲学导师艾伯特、少校以及苏菲之间的故事.天才少女苏菲对哲学思想的感悟使她慢慢意识到自己身陷他人的笔尖之中,最终依靠意识的觉醒进行反抗并逃离了虚幻之境,成为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