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思维方法 ,就是将问题涉及的若干物体或事物变化的若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由于不考虑物体系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具体细节或事物变化的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可减少未知内力 ,大大简化数学运算 ,化难为易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一方法在分析问题中的巧妙用处。1 分析求解系统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 ,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使物体系内的物体处于某种运动状态 ,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是隔离法 ,但有时会使解题过程变得复杂 ,方程过多 ,浪费时间 ,若用整…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难在何处?难在研究对象繁多,过程复杂.学生面对冗长的习题文字叙述,众多的研究对象和多个物理过程,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若能巧妙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将问题涉及的若干物体,或事物变化的若干过程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由于不必考虑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具体细节或事物变化各阶段的具体特征,解题时就可快捷简便.现分别从“对象”和“过程”两方面举例说明整体思维方法的巧妙之处.一、对多个物理对象进行整体思维例1质量为0.6kg的物块,投入装有水、底面积为400cm2的柱形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容器中水未溢出.求…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所研究的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而系统内的物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比较简单,且要求整体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可以把系统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了中间量的繁琐计算,达到简捷巧妙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定参照物,通常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是有些相对运动的问题中,题目本身就要求以其中一个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此时若物体的运动情况稍微复杂就不容易判断其相对运动的结果了.  相似文献   

5.
F=ma适用于单质点的动力学问题,而在具体问题中,所研究对象往往是多个物体,若对每个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列式求解,则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6.
参照物就是在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就是把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地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人为选取的一种解题方法.它们是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技巧和方法. 一、整体法 方法概述:在研究一个复杂过程或连接体时,若整个过程中的某段运动对整个过程没有影响,或不要求求解连接体中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则可对整个过程或整个系统进行整体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物体仅在重力场中的运动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运动,但是对处在匀强电场中的宏观物体而言,它的周围不仅有重力场,还有匀强电场,同时研究这两种场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就会变得复杂一些.此时,若能将重力场与电场合二为一,用一个全新的"复合场"(可形象称之为"等效重力场")来代替,不仅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思想方法呢?一、概念类比为了方便后续处理方法的迁移,必须首先搞清"等效重力场"中的部分概念与复合之前的相关概念之间关系.具体对应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产生的,而物体随地球绕地轴转动需要的向心力,也是由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那么,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加快,物体所受的重力会不会变化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探讨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具体关系,下面具体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中关于动量定理的表述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从动量定理的表述可知 ,其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物体 (或者是速度相同的多个物体 ) ,而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多属于两个以上物体相关且运动状态各异的问题 .如果对每一物体逐一运用动量定理来分析求解 ,其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倘遇这种情况 ,其实只要将关于系统的动量定理应用于所研究的系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求解的效率将会得到提高 .一、系统的动量定理系统所受外力的总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变化 .若将系统受到的每一个外力、系统内每一个物体的速度均沿正交坐…  相似文献   

11.
在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习题时,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一个孤立的过程.这时,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运用,它把一切系统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运动情况,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从而避开了中间量的繁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善于用整体法,恰当地用整体法,往往使问题简化,解题带来方便.本文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在用重要力学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整体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2.
力的分解是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物体受的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或几个作用效果.比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重力G的作用效果是挤压地面,若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F,力F的作用效果与重力G的作用效果的方向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所研究的运动一般是基本的、简单的、特殊的运动,很少涉及到复杂的运动,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但是在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运动时,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常规方法有时显得比较繁琐,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中的一个运动的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即用相对运动的方法)有时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摩擦力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同时也是难点,正确认识并掌握摩擦力的相关概念,对解题思路有极大的提升。在摩擦力分析过程中,涉及静动摩擦力的方向及摩擦力做正功还是负功,因此对摩擦力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接触且存在弹性力:在判断物体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的方法,可以把一个物体去掉,看是否会改变另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弹性力;若物体仍然保持原  相似文献   

15.
当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的合力一定为零.而若将此平衡状态缓慢改变时,虽然物体有了变化,但由于改变的缓慢,则认为物体在改变的每个瞬间也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每时每刻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也称之为动态平衡.因此,习题中出现"缓慢"移动的情景可以作为动态平衡处理.由于要达到新的平衡,原有  相似文献   

16.
一、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叫做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系统(系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且是系统发生的一个物理过程.2.内力、外力及其冲量系统内的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系统以外其它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叫外力.冲量是力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法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而言,当问题涉及到多个物体,但无需求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可取其中的几个物体或全部物体为研究对象,用整体法解,迅速准确,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计算部分中规定:“要求大班儿童学习将一个实物或形体等分成二份、四份,知道原实物或形体比每一份大,每一份都比原实物或形体小。”为了掌握大班儿童在学习等分过程中的特点,确定等分教学的具体要求、方法,以及探讨通过等分教学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我们进行了个案调查和教学实验,现小结如下: 幼儿理解等分的特点1.幼儿对等分的理解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例如,当老师问:“一个苹果要给两个小朋友吃,每个人要吃一样大,应怎么分?”几乎百分之百的幼儿能凭生活经验感知一个物体的二等分,就是分成两份一样大的物体,因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个物体分成两份一样大的事例。当  相似文献   

19.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其所受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若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则力对时间有积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则力对空间有积累,使物体的动能或其它形式的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动力学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其所受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若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则力对时间有积累,即物体受到力的冲量,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则力对空间有积累,即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或其他形式的能发生变化。这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