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淡如 《课外阅读》2010,(10):57-57
青年才俊赵元,被升为一家跨国公司台湾分公司的CEO,向他恭喜并要求请客的人太多,盛情难却,包下了小餐厅请了二十个好朋友一起吃饭。  相似文献   

2.
“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指人格高尚的人。”早时的君子想是东临碣石、远观沧海、衣袂飘然的高贵男子,举止优雅足成典范,舌绽莲花令人歆羡。可是一旦沦为没落贵族,“君子”们便是蓬头垢面、再无神采,这不知打碎了多少人对“君子”这一形象的美好遐想,故有了“不堪落魄”一说。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的就是谦谦君子。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包括一些观摩课),40分钟,学生动口读读,动口说说,却未见动手写写,未见动手画画,未见动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光动口读读说说,这样的实践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4.
动物也君子     
舒文 《初中生学习》2011,(11):35-35
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动物也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决斗。不同的动物也奉行着自己独特的决斗规则,每个角逐者都不得违背。在这一点上,动物堪称“君子”。 蝙蝠一般倒悬在岩石上,用鼻子互相碰撞,以此抒发自己的愤恨。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的就是谦谦君子。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包括一些观摩课),40分钟,学生动口读读,动口说说,却未见动手写写,未见动手画画,未见动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光动口读读说说,这样的实践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指儒者,即知识分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表现在道德修养、志向抱负、胸怀气度、职业以及行为方法等方面。孔子把君子和小人对举而言,是为了让他的学生牢记两者的差别,尽快从小人提升到君子的境界,积极从政,以实现自己君子治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老师讲得真情投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切都是这样正常,可仔细看时,才发现大多数同学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堂课下来,效果究竟如何——“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问不知!”  相似文献   

8.
汤曼璐 《新读写》2011,(12):33-3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义是指道义、道德、正义。利与义之间的取舍一直是道难题,是舍义取利为小人,还是舍利取义为君子呢?这道难题考量着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李莉到某企业面试,主考官在认可了她的基本情况后,向她提出了薪酬问题。李莉认为,进入该公司工作是对自己的肯定,自己没有过多的要求,薪酬和该公司职员一样即可。但主考官提出,月薪能衡量一个员工对自己的评价,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不能回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做一个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必是坦荡之人。但若仅仅是坦荡,那又过于个人化,除此之外,还应具备忠诚、无私等品质。潭嗣同就是君子。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戊戌变法”的引领者,为改变中国当时衰败的状况,他愿抛头颅,洒热血,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发起爱国运动。虽然“戊戌变法”仅存活了103天,但它凝聚的是谭嗣同这样的铁血男儿拯救民族危亡的英雄气概。在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没有逃跑,反而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在狱中,他坦然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句。  相似文献   

11.
肖传静 《初中生》2008,(6):48-48
此“君子”非彼“君子”也,我说的“君子”是指“瘾君子”。 《中学生守则》规定:不吸烟,不喝酒。可是,路唯对规定不屑一顾。有一次他吸烟时被我这副班长碰上,我冲过去要他丢下手中的烟,并且警告他,如果再吸烟,就扣他的品德分。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用尘世间的事物来形容教师的话,我认为莫过于“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的兰花了。兰,从深山幽谷中飘然而至,如君子孤高雅洁超脱,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寂寞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正像我们教师的真实写照,淡雅,从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方式,借用一句成语叫做“君子动口不动手”。家长总让孩子们要“听话”,这个不准动,那个不准摸,于是孩子们嘴巴蛮灵,能说会道,而动手能力极差。曾在电视中看到,四五岁的孩子没有家长的代劳,竟不知道怎样将熟鸡蛋剥开装进嘴里;上小学的孩子不会削苹果、系鞋带;中  相似文献   

15.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文献之一,其中"君子"一词出现的次数多达百余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君子"思想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君子"词义的梳理,探讨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所具有的标准,进一步把握<论语>中"君子之道"的内涵与实质,最终落脚于君子在价值追求层面所彰显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君子风度     
老师问小哈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小哈默答道:“它是圆的.”  相似文献   

17.
杨孟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23-26,44
"君子"一词在春秋以前的典籍中多指人的地位、身份或称谓。至孔子时代,尤其是《论语》中对"君子"大发其义,较之以前有很大的转向。这时的"君子"多指向人的道德伦理方面,是集道德修养、文化学习、能力地位于一身的理想人格的体现。这一转向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在:井田制、宗法制的逐渐瓦解;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促进了士阶层的发展壮大;人本主义的觉醒与人的道德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9.
君子于世     
李明月   《高中生》2014,(2):28-2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20.
君子淡如水     
浅水 《阅读与鉴赏》2009,(10):18-18
王谠的《唐语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改写后大意如下:有个叫崔枢的人,赴汴梁赶考,与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长达半年之久,两人因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临终前对崔枢说:“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