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代古音学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古音学是在吴开拓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隋唐人的协音注释为它作了前期准备 ;对前儒经说的怀疑以及对《集韵》《礼部韵略》旧韵模式的不满 ,促使了宋人对古音学的研究。它的蓬勃发展 ,一是表现为研究古音的著述很多 ,二是研究古韵的学者很多 ,他们在各种著述中发表了很多古音学方面的见解。宋代古音学虽然以通转叶音说为主体 ,但宋儒之中不少人对古本音问题以及对叶音说的错误 ,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了古无叶音说的口号。本篇从古音学史的角度 ,探讨了宋代古音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社会基础 ,并讨论了宋代古音学的历史功绩及其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2.
谢艳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6):29-31,39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学界在古音学领域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梳理并简介了对自宋吴棫以来历代古音学家的研究概况及主要论著.同时,文章对谐声古音研究论著和成果进行了蒐集、整理、考辨和评价,认为归纳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评介各家谐声与古音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之优劣及得失,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是古音学研究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5.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姚文田的古音研究为例,分析了清代古音学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古音学研究对上古音这一研究对象界定模糊的事实.通过对上古音研究资料的分析之后,我们认为,上古音没有可参考的韵书,韵文也很缺乏,选择<诗经>韵文作为音系的代表,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众多古音学家不约而同的"无奈"选择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清代古音学虽然无法严格界定上古音的范围,却在相同的对话空间中将上古音的研究不断推向鼎盛阶段.但要保持上古音研究的发展与壮大,扰不应停留于对<诗经>的研究,而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争论、不断去开拓,延伸汉语研究的理论深度与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7.
综观汉语古音学的发展脉络,音系构拟是其发展的必经阶段。清代古音学缘于顾炎武等人发明的理论方法而走向鼎盛,又缘于理论方法及材料的极致利用而走向衰微。高本汉带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及他的古音构拟是汉语古音学再次走向发达无法拒绝的选择。清儒只能模糊描述上古音,却从未放弃"精确"。高本汉之后的古音学家,力求精确构拟上古音,却无法回避"模糊"。难以调和的分歧、极为有限的共识,越来越精确的构拟却似乎在走向越来越模糊的另一端。分歧是难免的,但必须积极寻求共识。于中西文化碰撞的视阈中反思汉语古音学的理论与方法,定会给语言研究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 ,可以叫做投影法 ,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文继而探讨了几位学者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六书音均表》一书探讨段玉裁在古音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其成就主要表现为:在继承先贤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创新—首先是古韵分部上的创新,其次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如支脂之分立、尤侯分立、真文分立的论断,十七部排列次第与合韵说,同声必同部说,古三声说,语音分三期说等,正基于此,人们才第一次对古音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段氏还从语音角度解释假借、转注;并将古音理论运用于训诂实践中,因声求义,等等,为我国古音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音学地位若单从时间先后看,是承先启后的,而从乾嘉时代学术的特殊性考虑,确是遥遥领先的。  相似文献   

10.
论段玉裁的古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古音学的研究中,段玉裁(1735——1815)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古音学的代表作《六书音均表》虽然是在前辈学者陈第、顾炎武、江永以及他的老师戴震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但却有极大的发展。古音研究的某些新的领域还是他亲自开拓的,从而把古音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黄侃的古音研究中处处表现出系统论的思想。如古韵分部中贯穿的阴阳入对转的思想、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对古本音的认识与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永是清代有名的古音学家之一,但是前人的研究大都认为他是继承顾炎武而来的,通过分析江永的声、韵、调研究来探究他的古音学思想,考察江永在古音学上的开创性,认为江永对古音的研究是古音学研究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高诱注中保留的66条注音例,为我们研究上古语音提供了重要的语音史料。对它们逐一从音义关系上加以考察,可以探究出高诱注音的准确性及其标注音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广韵》异读字中含有大量反映中古时期各地方音的信息,由于现存资料有限,还不具备系统研究这种语音现象的条件;但是对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零散材料进行收集,通过考证的办法,还是可以窥见其中的部分现象.通过对这类现象的考释可以为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史研究积累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敦煌唐写本P.2529号卷子系现存敦煌写本《诗经》中篇幅最长者,并被认为是"依六朝善本"抄成。从文字学的角度予以考释,发现其中的"古文"、"籀文",不仅有利于对《毛诗》原文意义的理解,而且对研究汉字的古音、古义和最初的形义关系都有重要的实证意义。本字、源字、正字为准确理解诗句意义,厘清学界争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其中的通假字和简体字,对于研究古音通假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上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贤前彦对此时期的音韵学已有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大体说来,两汉音系接近上古音系,而南北朝音系接近切韵音,三国魏晋正是变更的关键时期。因此,弄清这一时期语音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研究漫长的语音发展史无疑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