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元代文献资料,并结合蒙元时期曾游历过蒙古地区的外国旅行家留下的游记,以及蒙元时期所绘的图像资料,探讨了榆林窟第6窟蒙古族供养人坐具,认为这种坐具是蒙元时期设在诸王斡耳朵(宫帐)中"宝座"的一种;此外,文章还说明了此坐具的源流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四大斡耳朵由后妃们依次继承。元朝建立后,元廷封甘麻剌和他的子孙为晋王,镇守漠北,兼领四大斡耳朵,史称“守宫”。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从财产的继承角度研究这一现象,却没有触及它的本质问题,即用途问题。翻检《史集》和《元史》,不难看出,保留是为了祭祀之用。新近的考古发掘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成吉思汗四斡耳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白室和今天的成吉思汗陵性质相同。均为成吉思汗灵庙,是蒙元时期遗留下的守宫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瓦刺、清代的卫拉特等都是十三世纪斡亦剌惕的不同音译。斡亦刺惕是蒙古古老部落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将斡亦刺惕划分为四个千户。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后来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它不仅习惯上被称为四卫拉特,而且它终是由四个部分组成。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卫拉特在蒙古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卫拉特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代的斡耳朵本是后妃居住之所,自元太宗时始设机构,至世祖时趋于完善.斡耳朵的主要职能是召集忽里勒台大会、进行宗教及丧葬活动,它在蒙元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了解和研究斡耳朵有助于深入认识蒙元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札剌亦儿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影响的部落,其驻地随着蒙古高原和蒙元历史的演进而有所变迁。公元8—9世纪,札剌亦儿部曾驻牧于哈剌和林一带。辽代东移至斡难与怯绿连河之间。蒙古国建立不久,又移牧漠南上都路。随着元朝建立,忽必烈迁都幽燕,札剌亦儿部被徙至辽河流域,讫元终。另有部分家系,因身系军籍或累世入仕朝廷,从而得以驻留汉地食邑或分戍中原。  相似文献   

6.
札刺亦儿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影响的部落,其驻地随着蒙古高原和蒙元历史的演进而有所变迁。公元8—9世纪,札刺亦儿部曾驻牧于哈刺和林一带。辽代东移至斡难与怯绿连河之图。蒙古国建立不久,又移牧漠南上都路。随着元朝建立,忽必烈迁都幽燕,札刺亦儿部被徒至辽河流域,讫元终。另有部分家系,因身系军籍或累世入仕朝廷.从而得以驻留汉地食邑或分戍中原。  相似文献   

7.
本是对蒙元时期的特殊商业现象——斡脱进行研究。首先,对蒙元时期的斡脱语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蒙古族中早就有发这个音的词,后来西域人到蒙古国后,这个词出现了多种意义,其中之一是成为一种商业的专称。其次,本重点论证了斡脱作为一种民事行为相当于现代的信托行为。最后,对斡脱作为信托在蒙元时期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蒙元军队进入嫩江流域的研究是史学界的一个空白.因金东北路长城的阻碍,成吉思汗崛起后,没有向东进攻嫩江流域,而是向西攻打草原各部、西辽,接着打西夏、金中原,进而造成了一路西征直达欧洲的攻势.直到窝阔台时代,蒙古军平定辽东后,才真正进入嫩江草原.但嫩江流域仍处于斡赤斤家族统治,直到忽必烈平乃颜、哈丹后,元中央政权才真正撑控嫩江流域.是东北路金长城的防御,影响了成吉思汗的进攻方向,也影响了12世纪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9.
明代长城修筑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长城,人们往往想到是秦始皇所修。其实秦统一前燕、赵、秦都曾在北部沿边构筑过;秦以后汉、隋、金等也曾经营。但是,因年代久远都已颓圮湮灭了。今天常为人们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长城,基本上是明代所修。十四世纪中叶,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国号为明的新王朝。蒙元贵族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回草  相似文献   

10.
“斡腹”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世纪蒙古铁骑的赫赫武功与蒙古汗国的辽阔版图,可以说与“斡腹”密切相关。“斡腹”本为蒙军作战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战术,后演变为蒙古汗国前四汗时期征服西夏、金朝、南宋的总体战略。此战略有一个假道西夏灭金,假道西夏和南宋灭金、假道大理灭宋、假道大理和安南灭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将元结视为自己的远祖,诗中多次提到他.元好问从政治、隐逸、文学三个方面评价元结,评价较为客观.元好问也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受到元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作者身份及创作意旨的多元性、创作特征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决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镜花缘》的思想艺术总体成就虽不及《红楼梦》、《水浒传》等书,但在不少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小说史上一部理想与现实结合,融知识性、奇幻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大创新意义的“别开生面”之作。  相似文献   

13.
颜元是清初重要的哲学家,他反对程朱理学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肯定人的本真自我和情感欲望,主张习行以为学。这影响了袁枚个性思想的形成,并成为其“性灵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开元升平源》是唐传奇之一,鲁迅《唐宋传奇集》录其全文,而研究者对其注意不够。卞先生对此文题材、背景、史实及其标题、作者、写作时间等作了崭新而翔实的论证。这对于全面把握其创作倾问,深刻揭示唐传奇的社会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教坊内分部色,地方设有行教坊司,主要掌管承应乐人,参与宫廷仪式性演出,从事宫廷演剧与创作。元代教坊艺人为元杂剧的繁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人由于政治上受压制,故多沉沦感和与统治的对立感。一变而为虚无冷漠、滑稽谑浪,并因之而产生两种生活态度;避世与玩世,前遁入山林,后步入市井。但元代人所崇尚的隐逸精神浪子风流只是表面现象,他们的内心其实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7.
从科举时代保定所产生的状元、三元及其历史影响中,反映出保定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良好的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元典章》中收录了关于元代妇女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及大量案例,内容涉及婚礼、嫁娶、官民婚、军民婚、休弃、夫亡、收继、不收继、次妻、驱良婚、乐人婚、服内婚[1]611等方面,反映了元代社会、法律、妇女生活、婚姻特点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19.
元初文坛占据主流的是以北方文士姚燧为代表的汪洋恣肆、雄浑刚健的文风;元仁宗延祜之后,袁桷的散文地位上升,其平易自然、含蓄清丽的风格成为主流。这种风格为南方文士虞集、欧阳玄等人继承并有所发扬,在元代散文中影响深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