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黑洞是宇宙中吞噬万物的恶魔,是任何物质陷进去再也逃不出来的无底深渊。但是,1975年,霍金在研究中惊奇地发现,黑洞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只吃不吐,实际上,它们正在不断的辐射粒子,这就是黑洞辐射(因为霍金在黑洞辐射上突出的贡献,现在我们通常称这种辐射为霍金辐射)。要了解霍金辐射,还要从霍金对黑洞视界的研究开始,因为正是在对黑洞视界的特殊性质研究的基础之上,霍金发现了神奇的霍金辐射。不可能减小的黑洞视界在黑洞一系列的特异的性质之中,黑洞视界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接近黑洞而不被黑洞吞噬的最近的距离范围。黑洞…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黑洞视为贪得无厌的饕餮。它无尽无休地将进入它势力范围的星体拽入深渊,撕成碎片。但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黑洞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家伙很可能正在孕育着恒星的新生。人们常常认为,黑洞附近的物质高速运动,恒星很难形成。然而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还不到一光年的轨道上,却运行着一批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呢?起先,天文学家们猜测,这些大块头恒星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它们是在距离黑洞很远的星团中形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了黑洞周围,并且环绕它运行。但这么大块头的恒…  相似文献   

3.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仙女座星系M31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银河系约250万光年。浩瀚宇宙依据星体质量排序称霸,太阳系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拥有99.86%太阳系质量成为"太阳系主宰"。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拥有1000~4000亿恒星,如同太阳系被超级放大。所有恒星长期的围绕一个中心质点运转,与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长期围绕太阳运转大体相同。经科学计算,银河系中心点的黑洞质量达到1000~1200亿太阳,此超级大质量黑洞的"视界线"达到2688~3226亿公里,约50倍太阳到冥王星距离。该超级大质量黑洞星体犹如我们太阳系中的太阳,统治着整个的银河系及空间范围,成为"银河系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8月9日,研究人员发布了迄今制作的最庞大的三维黑洞和大型星系地图。地图精确地描述了超过一百万个星系的位置和距离。大多数的星系都包含了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距离地球10亿到60亿光年。该研究团队表示,将这些黑洞和大型星系绘制成地图,能够帮助科学家重新追溯  相似文献   

5.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吞噬一颗红巨星。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一个距地球27亿光年的星系中央。由于距离黑洞过近.不幸的红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测到红巨星被黑洞吞噬。  相似文献   

6.
百年引力波     
正今年,距离引力波概念的提出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里,被誉为"人类认知自然最伟大的成就"的广义相对论,一直在成长着。我们通过这个伟大的理论知道了时空的弯曲以及一些由时空弯曲可能产生的奇异事物,比如黑洞、引力波、奇点、虫洞甚至时间机器。在过去的某些时期,甚至现在,其中有些事物被不少物理学家视为洪水猛兽,对它们是否存在提出过强烈的怀疑。就连爱因斯坦本人直到逝世前都还在怀疑黑洞的存在。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  相似文献   

7.
黑洞是充满神秘感的天体。“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虽然对黑洞的外部表现已经十分了解,但对黑洞的“内心”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能"看见"黑洞的望远镜位于世界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已经组合成一台虚拟的"地球大小的望远镜",并首次对黑洞进行拍照。这一巨型天文观测网络系统被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只有如此大规模的望远镜才有能力"照亮"黑洞,"看清"黑洞的边界。所谓"事件视界",是指黑洞最外层的边界。望远镜目标指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人马座A*黑洞以及M87星系黑洞。前者是位于银河系中心一个亮度极高且致密的无线电波源,属于人马座A星系的一部分,星系的"心脏"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I0009-I0010
我们的银河系中心潜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一些围绕它旋转的热气体可能会落入其中。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欧洲空间局(ESA)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对这些热分子气体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它们能有这么高温度,可能是黑洞正在给自己“烹煮”美餐。该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心一个无线电光源人马座A*(SgrA*)区域,质量约是太阳的400万倍,距太阳系约26000光年。这比其他有活跃黑洞的星系近了好几百倍,让它成为研究黑洞周围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黑洞的了解比起白洞来多得多,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有两种:第一,黑洞与白洞之间存在量子化的关系,即独立性。某个黑洞在宇宙的某一个空间存在,某个白洞(和它相独立的)在另一个空间内存  相似文献   

11.
问专家     
正黑洞中存在着惊人的能量,人类是否能从黑洞中获取这些能量?黑洞有着强大的引力,能吞噬周边一定范围内所有的物质,看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使用黑洞里的能量。因为只要我们穿过黑洞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就会被它吞噬。但是如果换个方法,或许可以做到。理论认为,黑洞不是只进不出的,其中的能量也可以逃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有机会把从黑洞里逃出的粒子收集起来。但是黑洞非常黯淡,一个质量和太阳相等的黑洞,发出的辐射相当于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黑洞能够吞噬一切物质。如果一个天体在黑洞的附近,一定会被黑洞所吞噬。由于黑洞的内部压力很大,任何物体都会被压得粉碎。黑洞长期吞噬物质,黑洞内的物质就有可能会被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天体。形成一个新的天体往往需要上千万年,甚至需要几亿年。由于它们长期处在这个环境当中,反而适应了环境。再经过几亿年的进化,新的天体也诞生了生命,只不过他们长期处在黑洞之中。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与我们地球不同,也许他们一旦脱离了黑洞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遭到毁灭,如同我们地球向太阳靠近,对地球来说也是世界末日。再者,…  相似文献   

1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几十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但是黑洞能吸进整个宇宙吗?在原则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填满黑洞,因此,宇宙也会被黑洞吞没。但是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宇宙正在飞速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与解答     
黑洞问答专题我们2003年第12期发表了《黑洞里隐藏着什么》一文,很多读者来信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一并作答。各位编者你们好!请先原谅我来打扰你们。我是想请教请教。《大科技》我也看得不少了,但是只怪我才疏学浅,对其中的许多东西都不明白,只好来问问你们:1、黑洞是什么?只是一个空间?或是物质?它是由什么构成的?2、如果反物质进到黑洞里,会发生什么事?3、如果两个黑洞相撞,会怎么样?4、黑洞什么都会吸进去吗?我们班上许多同学都喜欢看《大科技》,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一次聊天时一起提出来的,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解答。谢谢! …  相似文献   

15.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作为宇宙中奇特的天体,我们通过认为它们不会发生与超新星爆发类似的物质抛射事件,更多时候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并形成可视的吸积盘,但有时候黑洞在吞噬恒星物质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暴。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范围处于100至10万倍,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10,(5):103-108
假如太阳有一天变成黑洞,地球会被吸进去吗? 虽然在电影和科幻小说中,黑洞通常都被描述成茫茫星海中的恐怖漩涡,其强大的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但是黑洞的引力并非毫无限制,不然我们的宇宙早就被各种黑洞吞噬殆尽了。黑洞是高质量的恒星坍塌而成的致密暗天体。“最简单的黑洞是中心存在奇点、外面被‘黑洞表面’环绕的天体。”  相似文献   

17.
从常识上讲,我们是无法亲眼看到黑洞的,因为在黑洞位置,没有任何物质能够逃离,甚至是可见光也被黑洞吞掉了。幸运的是,黑洞其实并不完全是“黑”的,当太空中的气体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拽进黑洞时,气体温度会升高,并向外发出射线。这些射线从黑洞的边缘向外散射,让我们能看到黑洞的轮廓。目前人类的观测技术还不能直接观察到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轮廓,但美国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已经利用计算机从理论上描述出,观察者看到的黑洞轮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根据他们的描述,如果观察者能够观察到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轮廓,他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5-I0016
科学家发现黑洞会“打嗝”,实为喷气现象 天文学家日前观察到在遥远的星系中心发生了一次黑洞“打嗝”现象。科学家表示黑洞“打嗝”时所释放出的亮度相当于是星系中最大恒星爆炸时的10倍。上述黑洞“打嗝”现象是在天文学家研究NGC660星系的过程中发现的,该星系与双鱼座星系相距4400万光年,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黑洞具有超强的引力场,对于其周遭的物质,黑洞总是大张着嘴巴毫不犹豫地全部吸进。但总有一些单个光子还能挣脱出黑洞的强大引力,从而逃逸到太空。这些逃逸的光子在黑洞附近产生强烈的耀斑,使得黑洞在那一刻看起来犹如闪光灯一般耀眼。虽然科学家们现在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些耀斑产生的原因,但这现象在黑洞附近确实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20.
别担心,这里我们谈到的黑洞并不是吞噬万物的宇宙怪兽,而是尺寸非常小的迷你黑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