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邓经春小说以人性为艺术视角,或讴歌人性的善与美,或揭示人性的复杂变异,或剖析旧的观念、旧的体制对人性的压抑、扭曲和戕害,体现了作家的人本精神。此外,其小说在结构布局、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也颇见功力,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浅论张爱玲小说悲凉的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以她天才的智慧和自身独特的人生体验,在小说世界里重现了人性的悲凉.这种悲凉是一种深沉,一种蕴藏的愤怒,一种崇高的爱情的毁灭.文章从具体作品分析出发,充分发掘和掌握现有研究材料,以女性的视角和综合归纳的方法,通过对其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血亲关系的冷漠、两性关系的金钱化和生意化等描写的深入分析,着重对张爱玲小说悲凉的人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张爱玲的人格心理、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訏骨小说的主要笔力集中于人性的反思,他淡化小说中人物的社会性,而主要表现其作为社会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等共性,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性”意识;现实背景只作为人性表现的衬托幻影而存在。徐骨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京派小说对人性的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京派小说对人性的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艾特玛托夫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探索艾特玛托夫小说的人性主题.艾特玛托夫早期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灵息相通的世界;后期作品从原始和谐走向人性的悲剧性冲突,小说中先是揭示人性之恶,然后沿着一条拯恶向善的套路,呼唤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急愤图强,晚清小说从整体上乃是认知压倒内省,辞意浮浅批判稚拙。人物形象则由于直露的形而下指向,缺乏空灵飘渺的形而上追求,无法构成人性所需的双重冲突,因此晚清小说人物普遍枯瘦扁平,人性内涵相对狭窄稀薄。晚清小说中的人性意识、人权观念均在苏醒抬头,从整体上看,晚清小说仍走在注重道德的社会性一侧,对人性的认识与近代人文要求还有质之差异。但晚清小说迈出的对人性的追求却是五四文学不可或缺的台阶。晚清近代小说理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兼收西方文艺理论与西方哲学,获得了相当的深入性与某种最初的现代性。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将会围绕人性而展开。  相似文献   

8.
京派小说家出于对城市文明的失望而转向乡村 ,试图建立一个充溢永恒人性之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特征和气质是在与城市的对立中显现出来的。它在空间上的孤立与城市的流动 ,在时间上的停滞与城市的变幻 ,在社会关系结构上的单一化与城市的繁杂化的对立中呈现这个世界的唯美和易碎的特征。这个世界在空间、时间和社会结构上的特点是美的人性存在并得以保存的原因 ,同时也是小说家主观选择和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刘庆邦的文学书写就一直充分体现着一位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将创作的视野投向乡村与城乡的结合地带——矿区,视乡民与矿工为小说的主角,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呈现着他们的人性景观。  相似文献   

10.
卢焱 《语文知识》2011,(3):14-17,20
余华之所以成为先锋作家的代表,是因为其作品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并以此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余华以描述欺诈、诱奸、死亡为手段揭示人性丑陋和社会黑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人性荒原,更重要的是告诉读者,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走出人性荒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一致认为,《人间喜剧》的主题在于其社会批判性。但这并非作品思想内容的全部。人性是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是具体、深刻而又全面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也诠释了其现实主义成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与政治哲学家们一样有着深邃的政治哲学思想。然而与后不同的是,邓小平摆脱了人性论的学理羁绊,直接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得出了制度比人性更可靠的判断。他进而主张用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能够防止“好人变坏、坏人作恶”的制度。同时,他紧紧抓住“人的问题”,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形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高度上揭示人的本质;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来谈保障人民的物质利益;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论述了人才辩证法的思想和人才成长的四大规律;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崇高价值目标;从批评和揭露西方反动势力侈谈人权的虚伪本质和险恶用心出发,旗帜鲜明地阐明人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立场.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特点是解放人、开发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15.
张欣小说的叙述主角大都为清丽淡雅的白领丽人,好驾轻就熟地为读展示当下都市女性生动质感的情受画廊的同时,在更深层次上,从都市丽人的生存本真反思传统,审视都市化精神的时代变迁,是一首沉浮于都市欲海中的士的挽歌,透视出了化转期都市人性的缤纷的芜杂。  相似文献   

16.
姚倩 《培训与研究》2010,27(3):60-6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在充满动荡的北美社会里对普遍的人性和人类生存状态进行透视与思考。《风筝歌》和《乖乖贝比(A)》两篇小说分别以少女和幼女为主人公,从女性经验出发,以一种理性的升华来表现对人性的宽宥。严歌苓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既有性别的,更有超性别的,归根到底是在揭示人性,而且揭示的相当深刻、感人。严歌苓的才华使她的作品完全可以凭借文学性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几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在表达人性的深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划分,指出芥川对人性边界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三阶段的上升过程,即从剥离人性的面具、显示面具对人性边界的顽强的遮蔽性,到对人的自我感觉的“本心”加以怀疑、不惜让自己陷入疑惑和痛苦,再上升到揭示人性在自我超越中提升自己,直到展示人性本身的悲剧性冲突这一最高境界,并对每个阶段的人性结构进行了一种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