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用投影仪     
人们在利用投影仪时,一般是放投影片。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然课的特点,利用儿童“好新”的心理特点,把一些常规实验放到投影仪上去做,使学生感到新鲜,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无意注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磁铁的性质时,课前我先把很多小寸钉均匀地放在投影仪上,讲课时,灯一打开,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钉子对学生来说并不稀奇,可是被放大的钉子都跑到幕布上去了,学生就觉得新颖,显露出一种好奇的神态。我再把一根条形磁铁平放在投影仪的钉子上,然后提  相似文献   

2.
利用投影仪光源强、能放大的特点 ,可以增大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可视度。例 1 :《物理》第一册P93 页 ,实验《光的色散》图 6~ 2 6。这个实验往往需要在室外强阳光下进行 ,若在室内我们用投影光源代替太阳光 ,将此实验这样改进 :将投影仪打开 ,让光线射到屏幕上 ,然后手持三棱镜 ,将三棱镜的一个棱与投影仪的载物玻璃正中接触 ,我们在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例 2 :《物理》第二册《电和磁》P15 1页实验。改进 :将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 ,把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的玻璃上 ,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 ,打开投影仪 ,轻敲玻璃…  相似文献   

3.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2)将盛有浓盐酸的表面皿与前两个表  相似文献   

4.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用活体植物在投影仪上做观察实验湖北省仙桃市大福乡高龙小学(433024)郑彦秋为了做好观察实验,我把一株活体植物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十分清楚地观察到了茎里的管子运输水分的情况。具体作法是:1找一株茎杆较透明的(如凤仙花)植物活体,洗...  相似文献   

6.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颜芳 《山东教育》2002,(26):47-47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成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年来,我把投影仪和培养皿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原电池的实验教科书上作为演示实验的原电池实验装置是用铜片作正极,锌片作负极,用烧杯作盛稀硫酸的反应容器。实验过程中有氢气放出,但这一实验现象,只有前排的同学能模模糊糊地看到,后排的同学根本看不到产生的氢气。学生看不到现象,教师的讲课就没有说服力。为此,实验中我选用了投影仪和培…  相似文献   

8.
“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铁》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一节内容,做好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各实验的颜色变化,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实验一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1.实验主要仪器①培养皿(中间用蜡烛分隔成两部分),②投影仪。2.操作①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调好投影仪焦距,将影像投放在屏幕上。②取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右边,氯化铁溶液约1mL装在培养皿左边,使之形成一薄层。③用胶头滴管取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氯化铁溶液中(即培养皿的左边),注意…  相似文献   

9.
借助投影仪可把某些化学实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可见度,下面举例说明。1 金属钠跟水和乙醇反应快慢的比较 平时上课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比较这两个实验快慢程度,利用投影仪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是用两个培养皿置于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分别装上水和乙醇,然后将钠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合上投影仪开关,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比较其反应的快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做金属活动性顺序演示实验时,将镁带、铝片、铁丝、铜丝(或铜片等)制成相应的元素符号字型,如Mg、Cu等,放在大烧杯底摆正,再用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然后沿烧杯壁慢慢倾倒稀盐酸,这时学生可以在屏幕上很直观地看出不同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的不同的剧烈程度,进而深...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实验课上,我无意将玻璃切片放在打开的投影仪上,玻片被投在幕布上,并且被放大了许多。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增大投影的放大倍数,使玻片能清晰地投在幕布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呢?这样既提高了普通投影仪的功能,也使上生物课方便多了。我先用一些显微镜头和放大镜,在投影仪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教学中,用投影仪投影实物,演示教具,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讲《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一课时,把捉来的蜈蚣、蜘蛛,放进透明度好的塑料盒中投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们各有几条腿?是怎样爬行的?把蝗虫或甲虫的脚放在投影仪上,经放大后,可看清昆虫脚的特点,了解它们为什么不但能抓爬树,还能在植物叶子的边缘上爬行的原因——有爪。讲《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一课时,把蜻蜓、蝗虫的翅进行投影,能清楚地看到昆虫的翅的特点和结构:膜质的、透明的,以及支持翅的翅脉。  相似文献   

13.
我在《鲫鱼的外部形态》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能看到活泼的鲫(鲤)鱼。首先给每两位学生备好1个大烧杯或中等玻璃杯,盛好清水分发活鱼,边讲课边进行观察实验。其次准备好投影仪、幻灯片或挂图等,以便显示鱼的体形、体色,教师另备个中等玻璃缸盛好活鱼,直接放在幻灯机的镜面上。使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鲫鱼的形态和运动。  相似文献   

14.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用50mL,的大针管(针管外径34mm),在活塞上涂一薄层凡上林,然后在计管小孔处卡上针头(是一个注射器),用针头吸入少量乙醚(剂量小于1mL),然后在针头处插上胶塞(图1),这样密封非常好,不漏气。将此装置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通过屏幕清楚地看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及现象首先做下面实验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装置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 ,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 ,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 ,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 ,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到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图 2 盐的溶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依照上面的实验操作继续实验 ,装置如图 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 ,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接…  相似文献   

16.
以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从“依据已有事实,初步论证酸与碱的反应→利用建构模型,论证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辨识微粒变化,推理酸与碱的反应”三个环节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从素材收集、实验事实、宏观微观等视角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推理论证。围绕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分析,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通过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个例论证,推理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普遍规律,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教学中,合理利用普通投影仪进行实物投影,指导学生观察或演示某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观察、实验的可见度。在自然教学中,我利用普通投影仪做了以下几个实物投影:一、水蒸气凝结条件对比实验准备两个装温水的杯子、甲乙两块透明洁净的玻璃片。先将两块玻璃放在载物台上,通光后观察(它们的情状相同)。将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把甲、乙分别盖在两个装温水的杯子上片刻,同时取下玻璃片,放回投影仪载物台(有水珠的一面朝上)。通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的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通过溶液的颜色的改变,学生明确了酸和碱是能反应的,课本的实验到此为止.然而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实验来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或者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上,就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三·八”节将到 ,怎样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教育 ,的确需要动一番脑筋。想起看到过的一个“保护生鸡蛋”的故事 ,决定好好利用一下。节日前三天下午放学前 ,我要求每个学生从家中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来 ,一天之内保护好它 ,然后再安然无恙地把鸡蛋带回家 ,用什么办法都可以 ,但要保证鸡蛋不破碎。第二天早晨 ,我早早来到教室 ,看到绝大部分同学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的把鸡蛋放在一个盒子内 ,周围用泡沫围住 ,然后盖紧盒盖 ,用胶条封严 ;有的用软纸包了四五层 ,然后用厚布套好 ,放在盒子里 ,装进书包外口袋 ;有的用棉花围住鸡蛋 ,放盒内 ,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物》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器官——根”,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生长的特性。其中根系在土壤里的分布究竟有多深多广.学生是不清楚的。通过“看一看”栏目的根系伸展图,学生也难以理解大自然中根系的分布情况。从理论和实际上讲,根系的入土深度和扩展范围通常分别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和扩展范围。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做了以下的实验。把“根系在土壤里的分布”十分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选择茶杯大小的铁丝网箱,放在生物园的田地里,装上较松软肥沃的泥土,然后种上蚕豆种子(也可以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