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叶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  相似文献   

2.
杨美宇 《高中生》2008,(10):60-60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贲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古人极爱"拈花惹草",故有莲之洁,菊之隐,牡丹之富贵。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     
月光如水,温柔地倾泻下来,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银白的静谧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是个温暖的春天,阳光和煦地笼罩着大地。沿途的桃花开得正好,放眼望去,有如一团团红云,张扬着春天的美丽。蝴蝶穿梭于百花之中,  相似文献   

4.
“桃”     
桃花红艳,桃味香甜。在民俗中,“桃”一直被视为平安、康乐的吉祥物,颇受民众欢迎。其象征之意有三:桃水,为五木之精,有辟邪扶正的功效。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花暗喻美色。《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句。桃实象征长寿,“仙桃”的故事出自《神异经》,民间年画中长寿翁手捧仙桃则更是人们所熟悉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找们今天的节目可部是关于桃花的。是的,今天的“中国风”节目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就是“桃花礼赞”。在二三千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名叫《桃夭》的诗。对,《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文老,这“夭夭”“灼灼”,用现在的自话怎么讲?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论者认为,象《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等诗句中的“之”是助词,或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置于中心词与限定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现象。而笔者认为,此类“之”的词性仍然可以被看作是指示代词,它不仅具有“这样的”、“那样的”意义,而且还常常修饰限定表性质状态的形容词,充当状语或补语,指示事物性状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桃花意象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了,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怒放的桃花如火如霞,为新娘子出嫁营造出喜庆的气氛。到了唐代,桃花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更多的诗篇中,诗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桃花,使之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桃花朵朵开     
花之情挑花从《诗经》深处妖俏而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向·桃天》,奏出了以桃喻人之先曲.自此桃花的艳丽、柔媚、多情便如影随形地与红粉佳人迤逦在中国文化路径上。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索若铅华”(《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由眼前鲜艳的红白花瓣的桃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诗词多婉曲含蓄 ,因为诗人常常运用寄托的手法来隐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有寄托的诗词耐人咀嚼 ,能给读者鉴赏再创造的空间。寄托源出传统的比兴。起兴和寄托都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暗比。只是起兴所比喻的意义可通过后面的诗句体会出来 ,较为贴近 ,而寄托的暗比意义则不直接道破 ,较为隐晦。请看《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如归 ,宜其室家”。诗人先写桃花茂盛艳丽的情状 ,触景生情 ,想到这位姑娘的美满婚姻 ,并引出“之子如归 ,宜其室家”的良好祝愿。诗中前两句乃起兴之句 ,其暗比义在后两句中道出。而寄托义则不直接道…  相似文献   

10.
【原词】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母亲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赏析】《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子之歌》将七块被帝国主义掳夺的土地比喻成失去母亲的儿子。它字字血、句句情、声声泪,凄楚悲怆,动人心魄。而我们选的这篇——《七子之歌·澳门》又以拟人的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分析】《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歌曲。歌曲充分运用音乐语言的特殊表现力,真切、自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渴望澳门早日回归的急切企盼之情。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边城》的主旨2.欣赏品读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创作动机和初衷【教学难点】理解《边城》文本的不和谐因素【教学方法】鉴赏,品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的一个美丽神秘的小城,这里有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这个小城是哪里?想必同学们都猜到了,它便是凤凰。凤凰之子沈从文的《边城》的原型就是他的家乡凤凰。  相似文献   

13.
七子之歌     
经典的歌曲难忘的旋律【小编"点"歌】《七子之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学生》2013,(11):28-31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5.
一、全命题作文1.心灵之歌【友情提示】写好此文认真审题是关键,“心灵之歌”是一个象征性的文题,它意在让我们用心唱响真善美的赞歌。我们对真诚友谊的呼唤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人心善良的渴望是心灵之歌;我们对时尚之美的追求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是心灵之歌……心灵之歌是最真切最  相似文献   

16.
大脚皇后     
《今日中学生》2014,(13):32-34
正论语【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所犯的错误就少了  相似文献   

17.
大脚皇后     
论语【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所犯的错误就少了。  相似文献   

18.
全命题作文1.心灵之歌【友情提示】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文题,意在让我们用心唱响真善美的赞歌。对真诚友谊的呼唤是心灵之歌;对善良的渴望是心灵之歌;对时尚之美的追求是心灵之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是心灵之歌……心灵之歌是最真切最动人的渴望与期许,有了这样的意念与追求,心灵才会变得纯  相似文献   

19.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冰心是一位与世纪同龄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学贯中西,才华横溢,创作繁富。在长期的创作中,冰心形成了轻柔典雅,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外衣则是其作品的语言特色。冰心自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熟读古典诗词,名家名篇。五四以后,她又大量学习吸收新词新语并用于创作和翻译。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凝炼精粹优美灵动的语言风格。她的作品中,不少词语都带有个人习惯和情调,同义逆序词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类。 逆序词又称倒序词,其起源很早,先秦两汉典籍中已不鲜见。如《诗经·桃夭》第一章有句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第二章则为“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室家——家室”互为逆序。又如《诗经·东方未明》第一章句云“东方未明,颠倒衣裳”,第二章为“东方未明,颠倒裳衣”。“衣裳——裳衣”也互为逆序。他如屈原《楚辞》中的“长久——久长”;汉蔡琰诗中的“离别——别离”;《后汉书》中的“忌讳——讳忌”,还有友朋——朋友、心腹——腹心、训诂——诂训等等都见于先秦两汉典籍。这类同素异序词都是一正一逆,体现了汉语构词方法的灵活便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