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解读,探讨了"半工业化"对于"中间经济"的拓深、近代中国半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半工业化"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原工业化及其特征 原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一词,出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在关于工业资本主义起源的争论中提出的。原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前那种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手工业生产,主要阵地在乡村,生产的主要形式是家内生产,农民全家把农事与棉织业、皮革业、金属制造业及其它制造业结合进行,但并非所有乡村工业都以这种组织方式生产。乡村工业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故而产品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乡村趋于解体,人口大量流失或涌入的村庄面临着熟人社会的原子化与去亲密化。与此同时,部分半工业化乡村却依然保持着和谐与活力。在半工业化乡村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低门槛、高灵活的工作岗位保障了村庄黏性,维持着成员的稳定,乡土性与工业化互嵌之下形成了特有的劳动力配置机制——"碎片整理"。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空心村相比,半工业化乡村保有了共同体紧密的社会网络,为信息在劳动力市场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与完全工业化乡村相比,半工业化乡村信用与规矩的通约降低了临时性雇佣双方的风险,而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基于法理权威的雇佣合同只能得到特定签订者的承认,与高度灵活的"碎片整理"相悖。最终,在这些处于工业低级发育阶段的乡村内部,闲置的碎片化的半劳动力被就地整合进劳动力市场,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代际关系以及进城购房预期,有利于形成区别于完全城镇化或断裂城镇化的"城乡连续统"。  相似文献   

4.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经历了从学术性向功利性的转变,调查研究的实用性取向突出,既关注乡村手工业的广泛性,又注重其差异性,将概况性调查与精细化调查结合起来,理论上具有超前性。这些调查为深入研究近代乡村手工业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不过,在运用调查材料时,应审慎地分析各项调查的背景、方法、时段、对象等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潍县乡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发育。它不仅引起手工业内部结构的变迁,而且使整个潍县城乡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如传统农家经济结构的变迁、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各种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行业的兴盛、城乡集市贸易的发展、以规模生产和大宗集散手工产品为特征的手工业型市镇的勃兴。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建立在他对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传统工业的认识之上。在他的早期构想中,合作式的组织方式被看做乡村工业发展的样板和模范;而当乡村工业化勃兴之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模式"分析框架用以诠释中国农村的乡村工业发展形态。从"合作"到"模式"的过渡彰显出费孝通农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这是他对乡村工业化的存在和发展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紧密的传承性,同时亦可以看出费孝通乡村工业发展思想中前瞻性和解释性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既是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乡村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前一个时期,除工业乡镇有所发展外,乡村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的外流。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将大量农民从乡村中剥离出去,客观上也将乡村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之后,城市的扩张、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人口的回流和"乡村的复兴",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功能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逐渐从对立走向互动和互利。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贵州,乡村旅游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如何认识自己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其职能,既有效保护乡村旅游资源,又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个体化社会背景下,中国乡村社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村公共管理面临挑战;人口迁移与流动成为常态,乡村社区由熟人社会变为半熟人社会;维系农村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瓦解,乡村文化呈荒漠化;乡村家庭赡养与教育功能弱化,隔代养育成为“常态”.随着这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各级政府对待乡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已逐渐由“市场主导”向“政府主导”回归;乡村幼教机构的增多在给予乡村家庭更多学前教育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恶性的价格竞争,加之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因经济收入低下而极其不稳定、“逆向选择”现象普遍,致使乡村学前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质量挑战.政府在主导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时必须在扩大教育机会的同时保障基本的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规范乡村幼教机构办园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传统工业生产力发生了一些变革,主要体现为手工工具的改良和“石磨 蒸汽机”的技术模式,这是手工业从传统向现代技术过渡 的中间技术,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若干积极效应: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区的兴起,同时在某些方面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农村中存在着三种形态的手工业,即农民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工匠手工业,其中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场手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匠手工业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三种形态互为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可以概括为3步:第一步,经由新民主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第二步,制定并实践“一化三改”总路线,第三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农民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着家庭手工业,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种手工业的主要性质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它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主张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第一个人。康有为提出的关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依据、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的思想,虽然因历史的原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但其主张对后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进行的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手工业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夏初期开始至19世纪中叶。技艺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对生存技艺的传承。最早的手工业专门著作《考工记》记述了官营手工业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保留有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后的儒家经典著作《学记》反映了当时“父承子继,世代相传”的技艺教育制度;私学兴起又促进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给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根据地建设,除了发展农业生产外,就是大力提倡和发展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以达到经济上的自给与半自给。在各级民主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推动下,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副业、手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组织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农村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要从一个半封建半残民地的农业国尽快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工业国,首要的问题就是认清国情,科学地把握历史定位,同时,还必须依据国情选择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形式,将市场经济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配置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50余年间,由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进口机制工业品的猛烈冲击或逐步蚕食之下,传统手工行业已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表现出种种复杂情状。总体上看,尽管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基盘已经遭到不断侵袭和削弱,但除了个别行业一经与国外机制工业品接触就一败涂地之外,大多数手工行业尚得以勉强维持不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