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行”互动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哲学基础,社会信息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社会背景,社会信用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时代特征,诚信信仰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基本价值目标,观念规则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2.
坐标与范式--论政府文化的规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府的文化范式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府文化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信仰与理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秩序与公正的理性原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社会的信用与公平,以及政府本身的服务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ethnic group),其民间信仇表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该族群民间信仰情况的深入调查和描述,试图揭示出其中灵魂多元化的信仰、“神异性权威”(charisma)和“传统型权威”(tradition)两重性民间权威等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内涵。由于存在着稳定的结构、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存活的反思性空间,代表着所谓“小传统”的那些活生生的民间仪式及其活动,将会在金平傣族社会中持续不断地展演下去。  相似文献   

4.
法律具有在社会主体间价值共识与认同基础上的社会信用性。法律信用既是法治运行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又是社会主体应当具备的一种主观心态与文化素质。法律信用在法治系统构成中占据基础性与决定性地位。考察与把握法律的社会信用性,有助于充分认识法的运行的内在结构,养成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的法治观念,自觉进行法治实践活动,遵循法治的基本要求,在理念层次上保障法治实效的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诚信教育内容中,培养诚恳真挚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是根本;培养诚实做人、诚恳做事、诚意待人的思想品质是关键;树立坚定正确的信仰、信念、信心是灵魂;树立遵守诺言,信用至上的道德品质是重点。因此未成年人诚信教育要紧紧抓住“诚挚、诚实、诚恳、诚意”和“信仰、信念、信心、信用”等内容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传统信用文化已经与社会的现代化不能完全相适应,所谓儒学重建或复兴传统诚信文化虽然有着重大的文化复兴的意义,但却不能有效解决今天所有的信用问题;其二、在中国信用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仍然是今天现代信用文化建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现代信用文化的伦理学基础不同于传统理想化的“诚”,而是更加务实的“正当”和“正义”概念.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的正当性以自觉接受社会共同利益界限的限制和约束为前提条件。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是现代信用文化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信用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信用化已经与社会的现代化不能完全相适应,所谓儒学重建或复兴传统诚信化虽然有着重大的化复兴的意义,但却不能有效解决今天所有的信用问题;其二、在中国信用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仍然是今天现代信用化建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现代信用化的伦理学基础不同于传统理想化的“诚”,而是更加务实的“正当”和“正义”概念.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的正当性以自觉接受社会共同利益界限的限制和约束为前提条件。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是现代信用化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民间地藏信仰的社会心理 ,指出对死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民间神鬼文化中存在着神位“空场”及地藏信仰与传统道德价值耦合共同构筑了地藏信仰的民俗基础 ;能愿满众生、度苦扼厄则是其核心内容 ;自我牺牲、服务众生是其在民众生活中首要的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信仰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五信”教育,即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国家社会信仰和宗教信仰。基础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夯实大学生的法纪信仰和道德信仰,关键是弘扬主导信仰,根本是着眼最高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袍隆扣”是黎族的创世始祖神,以其为核心建构起来的“袍隆扣信仰”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袍隆扣构建了黎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自然生态世界,成为黎族民众广泛崇拜的祖先神,其信仰化过程有着深刻的必然性。通过对袍隆扣信仰的考察,袍隆扣信仰在建构黎族社会秩序、调控族群生活方式、维系族群成员关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在今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袍隆扣信仰对黎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依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诚实守信就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延绵不绝的传统美德,一种为人处事的规范和原则。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我国历史上许多史书都记载了“诚信”两字在个人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诚信已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宏村基督教堂建设中的资金筹措为出发点,精心构筑起了以“教堂、教民、教会”为元素的三维故事脉络.认为通过基督教仪式的浸润和信仰体认,教民在信仰世界中形成了对上帝的虔敬,这是动员教民的信仰约制,也是教会组织成功动员的砝码;此外,教会也在村庄公共事务和对外交流中塑造了认同的合法基础,从而从教民和教会两个行动主体的角度回答了基督教信仰与社会认同世界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格教育的核心之一 ,面对人格缺失所造成的丧失理想和丧失信仰 ,应该用科学标准去体现人格教育的社会价值 ,认清人格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通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广人格教育 ,纠正人格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
信仰与信用     
大体说来,社会分信仰、制度、礼法、实践等四个层次。信仰是社会的最高价值,社会控制的内在手段,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核心。首先是信仰,接着是对它的整个运用——信用,即政治法律的秩序,与最后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也是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5.
“车无辕不行 ,人无信不立” ,“言必行 ,行必果” ,中国自古是一个讲究诚信的民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已经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 ,它与制度问题和法制建设紧密相关 ,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信用缺失问题 ,不仅损害人民利益 ,而且损害国家利益。什么是信用社会 ?如何建立信用社会 ?岭南学术论坛之八“信用广东———铸建信用平台 ,促进经济发展”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 ,并为广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了数据“三权分置”的构想。信用数据同样属于数据范畴,信用数据权利配置过程中存在相关概念、类型、权利主体、利益结构、权利属性等基础理论与规范构造的问题。信用数据是指与特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相关,可以用以识别、分析、判断其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履行状态的数据。依据“数据二十条”提出的标准,可以将信用数据分为个人信用数据、企业信用数据、公共信用数据。个人信用数据权利的权利主体是自然人,且在条文表述中不应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作为限制。个人信用数据权利的利益包含人格精神利益、人格财产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人格精神利益归属于自然人,人格财产利益可采用“一般+特殊”的识别方式确定归属,社会公共利益则归属于国家。个人信用数据权利是兼私益性与公益性、宪法基本权利与私法性质的新型人格权。信用数据“三权”的权利主体是处理者,其中的企业、公共管理机构应作为关注重点。信用数据“三权”的利益包含财产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财产利益归属于处理者,社会公共利益包含了社会管理利益、国家经济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民敏感信息与企业商业秘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狼来了”的道德故事蕴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逻辑,这一价值逻辑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道德信仰与道德核心的反应,是道德建设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对“善恶有所报”信条的抛弃、不健全的社会制度、有局限的认知水平是造成“狼来了”的道德故事逐渐失去道德教育效用的主要原因.再立道德信仰、完善社会制度、提高认知水平是“狼来了”的道德故事失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古代社会,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一直存在,“虔敬、至诚”被认为是探求真理道路上的宝贵品质,这一时期理性的目的也是求真、求善。文艺复兴和“西学东渐”之后,信仰贬值,理性贲张,理性的指向发生了从人本体到科学知识的转向,工具价值代替主体价值。但是,通过考察历史上众多先哲对信仰的态度,不难发现信仰在今天依然不失为一种品质;面对人文价值日渐失落的大学'近代中国的新儒家们筚路蓝缕,复兴书院教育,而在近代书院申'“诚”都是做学问的基础;由此不难窥见求真之路上信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第三,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直觉使道德主体能够洞察道德信仰的本质和内涵,形成统一、稳定、持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坚定对道德价值理想、目标和规范的信奉。道德直觉的整体性造就了道德信仰的完整性,瞬间决定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直接性,“非逻辑性”暗合了道德信仰的本质性要求,无意识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超越性。奠定道德信仰的基础、提供道德信仰的方法、坚定道德信仰的理想性是道德直觉促进道德信仰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