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在立法上对抵押权登记采取折中主义,而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担保制度的发展趋势,要求抵押登记具有完全的公信力,抵押权登记的公信力源于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则,两者内涵一致,抵押权登记公信力的价值功能表现在维护交易的安全和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是与抵押财产有利益关系的抵押权人以外的人,且仅指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2.
抵押,作为现代社会的担保形式,在维护银行信贷、促进资金流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内的借款交易中,采用抵押等物的担保是非常普遍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抵押贷款在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中也得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抵押,作为现代社会的担保形式,在维护银行信贷、促进资金流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内的借款交易中,采用抵押等物的担保是非常普遍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抵押贷款在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中也得到广泛采用。由于我国的抵押担保制度尚处在初始阶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抵押的几个法律问题,结合司法实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进行探讨。一、可抵押财产与不可抵押财产在法律关于构成有效抵押的诸条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可以抵押的财产与不…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财产指存储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有价值的特定数据和信息,分为交易价值、不具备现实交易价值、转化型三类。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独立性、可控性、经济价值。具有现实交易价值以及转化型的网络虚拟财产符合“物”的属性和特征,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司法实务中需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其价值评估方法,为犯罪所得数额的界定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父母将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抵押,引起了交易活动中交易安全、第三人信赖利益以及未成年人财产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亟待考量。当前该种抵押的行为存在权利归属不明确、处分行为性质模糊、处分行为导致的后果不适当等困境。由于个案之间情况相差悬殊,价值判断和政策考量不应过于死板,且不能过于偏颇倾向于某一种利益。应对问题进行规范分析,明确没有特殊情况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应属于未成年子女单独所有,《民法典》第三十五条属于对父母抵押行为的法定限制,行为最终的法律效果应结合个案和基本原则的考量来决定有效与否。  相似文献   

6.
房产抵押登记,在我国《担保法》中被规定为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曲解了登记作为房产物权变动公示的效力,此种立法在实践中弊害无穷,不仅有可能助长房产物权交易中的背信行为,也违背了合同法鼓励交易,尽量减少无效合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房产抵押登记的目的,对比不同立法房产抵押登记的法律效力,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不动产抵押登记是抵押权设定的成立要件,而非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抵押合同的有效成立产生房产抵押登记请求权,房产抵押登记的完成,抵押法律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7.
浮动抵押源于英美法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对新类型担保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浮动抵押灵活的制度价值和对融资金融的益处,我国在物权法中引入了浮动抵押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物权法上浮动抵押的特点和不足,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买地券是古代人们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让生人或死者同各类神祇进行象征性"交易",使死者得到安居之所的一种契约。在墓中随葬"买地券"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广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史料。金塔县出土的清代道光十五年《王敏买地砖券》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风俗、民间信仰和土地买卖契约等都有一定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发展等与家族相关内容的历史书,而作为家谱前具有概括定论性质的部分,谱序就成为了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今徽州地区保存下来的大量谱序对研究谱学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探析徽州谱序发展概况对明代徽州家谱的研究和谱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买地券是古代人们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让生人或死者同各类神祗进行象征性“交易”,使死者得到安居之所的一种契约。在墓中随葬“买地券”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广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史料。金塔县出土的清代道光十五年《王敏买地砖券》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风俗、民间信仰和土地买卖契约等都有一定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均田制的废弛和租庸调制的瓦解,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控制重心在唐宋之际发生转变。唐前期的土地交易分为立契、申牒、公验等环节,其中,勘验土地买卖是否合法的申牒是控制的重心;中唐以后,土地买卖的限制取消,涉及土地的税收交割成为重心。宋代将唐后期的契书和公验统一起来,形成公契。它既是双方交易的标志,也解决了土地交易后的税收转移问题。从注重申牒到着眼于割税,反映出唐宋之际国家对土地交易控制逐步加强的趋势,也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2.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的分化与流动,扩大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因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权、责、利”界定不清;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匮乏。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须切实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受让人的合法权益,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土地登记制度。通过对法国的公告制度、德国的土地登记簿制度以及澳大利亚的托伦斯制度等三种土地转让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法国的土地交易安全性较高,德国因土地转让纠纷引起的诉讼也很少,而澳大利亚的土地交易安全性较低,因而引发频繁的诉讼。  相似文献   

14.
周麒 《重庆师专学报》2011,(5):58-60,74
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受习惯法影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调解制度。文章对该制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在凉山彝族民间调解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民间纠纷调解资源,推行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彝族民间调解与人民调解调适、建立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型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存量房屋计税价格包含的因素主要有房产类别建安造价、基准地价、土地交易、重置成本、成新率、修正系数、评估价值等经济技术指标。地产计税价格包含的因素有存量房地价、地产基准地价、土地交易价格、修正系数、容积率、经济用途、实地地面熟地价及评估价格。为保证房地产评估的公平性,要着力构建房产和地产计价评税平台,加强房地产计价评税和征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彭州市试行的"土地银行"这种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为例,分析了"土地银行"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模式,认为"土地银行"有效节约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其他社会成本,缓解了西部地区土地"闲置"的问题,增加了农民福利。但是由于组织形式和其他因素,"土地银行"仍有可能面临较高的组织费用。通过分析"土地银行"的运行模式、推广意义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在微观农户层面和宏观制度层面尚存在制约因素。要打破其发展瓶颈,土地流转改革必须立足于因地制宜调整政策以及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海城市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首批试点单位,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阐述海城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经济理论,分析海城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总结得出海城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经验启示,即健全入市主体、探索入市范围内多种途径的具体操作、创新入市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入市交易规则和配套制度体系、构建入市市场机制和协调入市与其他改革试点的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交易形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对于传统交易中涉及到的合同成立、消费权益保护、商标侵权等等问题,应当在一般规则的基础之上,根据电子商务活动的特殊性,给与特殊的规范和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