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时期的中国,曾是东亚地区最先进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对东亚诸国皆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同一时期,日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尝试走出国门,派出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物制度以推动日本的全面发展。在对外交往活动中,鸿胪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以鸿胪馆视角考察日本在与唐朝以及新罗等国家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东亚认识,探讨鸿胪馆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小泉内阁时期降到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和胡锦涛的暖春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由寒冬进入了暖春;麻生内阁基本上沿着安倍、福田内阁的对华路线前进,使中日关系保持了之前的良好发展态势;鸠山内阁是日本改朝换代后民主党执政的第一届内阁,在对华关系方面较之自民党政府表现得更为积极、友好;菅直人内阁期间的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开始降温;野田内阁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关系出现拐点;第二次安倍内阁继续右转,中日关系再次结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的农副业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加强。粮食种植专业户开始出现,而蔬菜的种植尤其引人注目;茶树、花卉、水果、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也很大;牛、羊、狗的豢养相当普遍,并出现了禽畜饲养专业户;专业化的渔民也越来越多。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加剧了农户对货币的需求和对市场的依赖,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卷第22题是一道有关中日关系的试题。题干由四条材料组成,前两条材料分别摘自《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后两条材料则取自《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和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就材料的选择和立意言,反映了中日关系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建设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唐宋金元时期,泰山面貌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即由“神圣祭坛”逐渐转换为“文化空间”.具体体现在封禅大典神圣性减弱,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学术研究发轫启始及儒学新思想在泰山崛起.故这一时期,堪称为泰山“文化山”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6.
上川岛,历史上是一个远离大陆、偏安一隅的天涯荒岛,被视为化外之地。随着明清时期国家权力的渗透和扩张,有关上川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文献记载也逐渐增多。这些历史文献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从“盗寇之区”到“贸易之岛”的“上川印象”。其既反映出了王朝国家的统治权力逐渐向海岛边疆的渗透与扩张,又折射出早期中葡贸易的困境与变通之法。  相似文献   

7.
古罗斯与拜占廷早期关系始于公元6世纪,止于公元9世纪,以战争和贸易为主要交往方式,以7世纪上半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主要交往方式是战争,后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贸易.早期的战争和贸易对双方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加剧了拜占廷国内危机改变了民族分布,又极大推动了古代俄罗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三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首先以论坛召开背景为出发点,对三次论坛的内容精要进行了详尽解析,明确了"跨境教育"一词的提出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阐述了三次论坛推动了各国在发展跨境教育方面达成共识。最后对论坛给予我国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蓝建 《教育史研究》2010,(1):55-58,69
Literacy在我国一直译为“扫盲”,而我们又一直将扫盲理解为识字,有时甚至直接将literacy译为“识字”、“识字教育”或“扫盲教育”。从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在探索literacy教育发展的途径,特别是近年来对literacy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变化充分体现着国际社会的教育公平与效率观。  相似文献   

10.
从实践和法律角度对绿色壁垒定位,认为绿色壁垒即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一种特定行为规则。在国际秩序既定游戏规则下,要跨越绿色壁垒滥用对本国造成的不利,首先要读懂规则,依规则行事;其次要抓住规则体系中导致权利被滥用的法律空隙,利用规则应对冲突和维护国家权益;还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完善国内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抵制假“绿色”之名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寻求国际秩序与国家主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六载,也是困惑的十六载.虽然已从书本上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如今重新理解“教学”二字,我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道理;并因“教”而生“困”,因“困”而问“学”.这也是我从教以来切实的经历和对教学的体悟.教师只有从“教”之术走向“育”之道,才能趋近教育...  相似文献   

12.
被诗歌吟咏过的历史遗迹称为“诗迹”。唐时“诗这”开始大量产生,形成了唐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了解“诗迹”的产生过程对了解其周边的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解释“诗迹”的视点出发,对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一诗中的“香径”一词做出进一步深层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揭示了这一人物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于如何认识人力资源红利,本文提出了新的分析框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口红利分析框架,引入人力资本红利和就业红利两个概念,综合考量人力资源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据分析框架,本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教育大发展,中国正在获得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红利,在未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抵消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的负面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持人力资本总量的持续增加,从而支撑整个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高增长,为未来2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巨大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本文认为,中国最有效的公共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这包括对教育、公共卫生及健康、就业及培训等,这些投资将会对中国带来长期的多重的红利。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一些语言表达模糊的课题。以汉武帝时期经学思想的变化为主题,分析思想变化的历史渊源、内容与实质、特点、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各地采访,记者不断被涌动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深深地感动着。如今,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孩子在少数民族学校学的那一点汉语知识了,而是从小就把孩子送到用汉语授课的汉族学校上学。少数民族教育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表明了少数民族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走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小学,正值课间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十几个维吾尔族小学生闯进了记者的视线,再往远处一看,一群维吾尔族小学生正和汉族小学生,还有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17.
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该怎样理解、怎么读,讨论已多,但多着眼于文字训诂方面的讨论,结果依然是莫衷一是.而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者甚少,往往又是一带而过,故不能得出较好结论.文章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试图找出最合适的解释及读法,从而给这一问题下出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熊辉 《考试周刊》2014,(26):34-35
演歌多数是描写世间的男女悲情、喜怒哀乐,并配以哀怨的旋律,被公认为"日本之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深入人心,最终走上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情感相结合的道路。但与之相对,还是有很多外国朋友,甚至是部分日本年轻人对演歌这种传统文化比较陌生。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阐明演歌与日本的紧密联系,分析得出:演歌不仅表达了日本人追求瞬间美、物哀的思想,还深刻地体现出了日本的海洋性,内外结合的文化吸收方式,以及政治与文艺相脱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白描”手法源于中国绘画,后用于文学创作。明代归有光运用此种技法创作了许多“小文章”,桐城派自方苞起承其技法,也写出大量于细节处传情的“小文章”。这种传承既与时代原因有关,又是散文内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生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抱怨没内容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加上课外阅读积累少.通过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寻找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