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与工科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回归工程”的呼吁和“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已经引起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螺旋式上升的“回归”点上,人们从更高的境界重新审视工程教育应有的本质特征———系统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必将日渐清晰,各工科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凝练与提升也将由此得益。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科学与工程的区别、现代工程的特点,指出了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工程教育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将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及崇尚应用之创新,追求应用之卓越的教学理念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对工程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进行的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定位、目标、培养计划、课程群、实验实践体系、考核方式与评价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构思与设计,构建并全面实施了自然分层、因材施教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论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对成人教育办学传统、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也是对它们的一种超越和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折射出办学者的精神、灵魂和教育思想,指导着成人教育的一切实践活动,决定着成人教育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我校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是“融通性、应用型、开放式”。文章阐述了我校成人教育办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及其实践,提出了实现和深化我校成人教育办学理念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大工程观的视角对工程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详细介绍了基于大工程理念建设一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研究与探索,对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学生在工程实训教育中实际动手训练机会少的普遍现象,结合我校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要求,提出在企业直接开设工程实训课堂,通过与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引进企业化生产管理模式,以产品生产为载体,将学生实训考核交由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和学校任课教师共同负责,建设校外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和实习基地,目前实施情况获得了企业、学生和社会的高度认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参与合作的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学校企业双赢,社会支持,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是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强大支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新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国家的宏观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专业体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认证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工程实践对工程教育的要求,并简单介绍了CDIO国际工程教育新理念.介绍了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CDIO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创立的以设计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方高校的延安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注重特色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明确的特色办学定位,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培育特色学科与专业;培养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学术功底扎实、教学过硬的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推行医学、教师教育专业"精英式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专业"技能教育"培养模式。延安大学在特色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的经验,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文雄  杨钢桥 《高教论坛》2006,(6):43-45,56
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接着介绍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然后围绕着目标研究了工程管理这一新兴领域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构了“公共课 专业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拓展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合格 特色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最后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地质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演革和发展现状。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促进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该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以“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确实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从本质说是运用综合理性思维,通观与工程相关的科学原理、技术手段、经济利益、社会效应、生态环境以及审美取向、伦理道德观等多元价值,采取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工科大学生必备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在此理念下培养的工程人才要具备深厚的工程素质,广博的综合知识背景,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在办学条件极为薄弱的基础上 ,走过了恢复、发展、完善、壮大的历史过程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为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变革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专科教育 ,如何在这场变革中生存和发展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 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1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培养模式过于专业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成为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9):13-14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各工科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人才培养新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工程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状况被完全打破,“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所大学”,已成为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同时,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客观上要求大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富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具”。笔者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通过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了阐释,并就特色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多层次和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专业人才的定义、特点和不足,总结出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多层次、专业化、社会性、长期性和流动性等培养规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结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知识、技能和实践方面的人才理念,提出了中国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我们认为,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政府和企业全面合作,通过丰富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节、完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如何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并真正地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论文结合学院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类型,它的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要想在这种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承担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在学校层面上,必须首先解决好办学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概述当前世界工程教育模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大学工程教育高级班改革路径的阶段性划分,对其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人才培养效果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逐一剖析,对于各阶段的模式特征进行了阶段性的解读,并结合工程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思路尝试构划了浙江大学工程教育改革路径;通过对该发展路径的思考和解读,强调浙江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以及面向未来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联合教育为主要模式,以改造能源动力领域的传统产业和培育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新兴产业为专业背景,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与中广核集团、沈鼓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的良好基础,从运行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本科教学体系等方面,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工程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