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郑建国 《视听界》2004,(5):44-45
一、开放性艺术结构的审美取向所谓结构艺术是各种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的搭配、排列、组合方式。结构艺术既决定作品的外部形态,又直接影响作品的内部性质。结构在体现作品审美特质的同时,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优劣成败。创作者在结构自己的作品时,应当以人文的精神去理解分析和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观众提供学习、分析、判断和思考的机会,并使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感受,从中获得审美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而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最能唤起观众兴趣,为观众留下丰富联想和思考空间的就是开放性电视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3.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5.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化史》两套多卷本的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6.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早餐中国》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众不同的美食类纪录片,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切入视角和短小精悍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受众从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中品味人间百态,从而获得情感共鸣。节目传递了一种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充盈了受众的精神世界,最终聚集并强化了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9.
李汶羲 《新闻世界》2013,(2):100-102
时间是一把刻刀,为文明刻下岁月的痕迹。古老国度的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尘封的历史。《故宫100》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历史性题材纪录片,共100集,每集时长在六分钟左右。此部篇幅短小的纪录片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短篇幅又具有怎样的播出优势,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郝兵 《出版广角》2018,(1):78-80
纪录片《本草中国》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题材和诗性叙事的表现方法,为观众呈现了具有浓郁水墨风格与田园气息的中医药文化探寻生命奥义的过程.影片以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和寄寓着天人合一哲趣的念白建构出一种具有古典韵味的诗性节奏,并通过图像叙事的力量,以交融互生的精巧工致之匠心和雅致冲和之诗意,实现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苑文刚  顾翔 《现代传播》2015,(3):102-10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史所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同胞惨遭屠戮,六朝古都成为人间地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重而血腥的一笔。这段日子以来,在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回顾这段惨痛历史,探寻大屠杀真相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历时两年打造的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石破天惊,独树一帜。该片站在全人类共同谴责侵略暴行的道义高点,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为载体,以中国、美国、日本的几位  相似文献   

12.
韦茹萍 《视听》2022,(4):136-138
随着影像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历史题材历史纪录片作为架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展现艺术美学和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纪录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形态,如一部影像史书,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使命.在当下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文化格局中,纪录片《中国》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张兴动  贾子谋 《视听》2022,(6):130-132
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在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融媒体给纪录片传播带来的不仅是播放渠道的拓宽,而且是传播内涵的深化,使得影像背后的文化在不同维度的传播中呈现出新的意义与价值。纪录片《中国》利用影像中的文化形塑、受众间的文化交流与媒介间的文化互通增强了文化传承的创新性与参与性,为传统文化探寻出一条更具时代温度的影像传播道路。  相似文献   

14.
如果留意眼下的电视频道,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电视剧、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三方竞雄的时代。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电视信息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纪录片已风光不再。这一局面的出现显然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整体位移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电视纪录片缺少独立的创新意志和审美价值使其失去了在电视传媒群雄割据背景下的强势竞争力,视  相似文献   

15.
张霞 《新闻前哨》2021,(8):87-88
本文对纪录片《早餐中国》文本内容、精神内核与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认为节目所表达的浓厚乡愁情感、世代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独具的工匠精神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拓展了节目内容深度,是对纪录片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16.
陈小薇 《视听》2024,(1):102-105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快餐文化时代,体量小且时长短的微纪录片因符合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而备受青睐。其中,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美食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性的坚守、精品化的内容和开放化吸纳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求变的姿态收获好评,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7.
刘靖 《视听》2016,(11):65-66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展现杓峪村"乡景"的变化,采用三线平行交叉叙事塑造了朴实、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影片折射出的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纪录时代的纪录片——观大型纪录片《故宫》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声屏世界》2006,(4):41-42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在央视一套播出。《故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纪录片。它迥异于以前的纪录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趋势。技术·奇观化当我们批评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时候,技术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纪录片的创作。《故宫》片中近80分钟的三维动画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9.
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央视科教频道倾力打造出百集4K高清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对比丝绸之路东西两端文明,引发海内外收视热潮。此次纪录片摄制吸纳了中意两国强大的制作团队,并在两国多个头部视听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该片通过五大主题,以"双城记"式的平行视角,精良的画面制作、诗意的独白解说,深入洞察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激发了两国观众深切的文化共鸣。此次拍摄也是促进中意两国长期对话、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就央视科教频道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拍摄和传播技巧进行剖析,分析纪录片国际化视野传播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的品牌化构建在当下中国并不被广大人群所熟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成功,纪录片的品牌化构建逐步成为纪录片宣传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舌尖》之所以成功的因素,结合品牌和营销的定义,从纪录片的品牌价值、营销学和纪录片品牌构建以及品牌的延伸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品牌构建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