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推行“均势外交”,以欧洲为外交重点,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缔结同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之时,却游离于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与亚洲崛起的日本谈判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这种“先亚后欧”的外交战略抉择,是英国长期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外交的重大调整转变,也是英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和均衡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推行重点外交,放弃自主外交,把自己又一次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欲“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由于日美同盟把矛头指向中国等,损害了中日关系,在外交战略上日本推着独轮车走上了独木桥。日本加快了脱欧返亚的步伐,推行回归外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谋求地区霸权。日本还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军事外交,不断派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以军事手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与其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陆奥宗光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外交大臣任内施展外交手段,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故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被称为“陆奥外交”。“陆奥外交”决不是非侵略性质的“和平外交”,而是预谋战争的“开战外交”。它执行的是一种“傍强”的外交路线,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做靠山,远交近攻。“二战”以后,日本对其侵略亚洲各国的罪行从未进行认真的反省,有一些人认为日本战败乃是背离“明治遗产”、即“陆奥外交”指导的结果,力图将日本外交又拉回到“陆奥外交”的“傍强”路线上来,值得世人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4.
试论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恐怖主义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性的联系,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面临着新的威胁,外交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另外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体育外交是以体育为内容载体,以对外交往和交流为形式的外交模式。冷战结束以来,“棒球外交”、“篮球外交”、“足球外交”等广为世界各国所用。近年来,体育外交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许多国家都选择用体育外交来改善国际间关系或者宣传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毛泽东以“两大阵营”理论为立论依据,在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正确分析基础上,从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和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结合意识形态以及美、苏对中国革命态度等因素所作出的重大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色彩浓厚的经济外交,以谋求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日本所持的外交理念和国际社会现实的差异,导致其经济外交对国家利益的塑造大打折扣。文章试图通过对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疏理,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通过动漫文化的输出,在全球推销自己,为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日本政府把文化输出提高到外交的层次,拓展和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日本对其文化输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为中国对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有所作为”、“以人为本”、“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战略新理念。每一理念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这些新理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完整、逻辑严密、言简意赅的新理念体系。这一体系有着务实、灵活、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外交特色,成为指导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针。几年来,这些理念在我国外交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非外交主要始于战后,随着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日本在对非洲外交中的目标追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进入80年代后,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志向,对非洲外交也由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经济、政治并重,并在90年代对非外交全面政治化。试从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角度来阐述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及其局限与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多边舞台"是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外交而言,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中国国家身份的嬗变是战略性多边主义的研究重点;中国与区域及全球制度的关系,以及国际制度对国家的影响是制度性多边主义的研究重点.中国的多边外交历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60年中先后经历了复杂多边外交、有限多边外交、建设性多边外交等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也为他提供了在外交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我国外交工作的辉煌成就,是同周恩来的名字分不开的。本文以周恩来对苏、法、美、日等国家外交工作的成功实践,阐明其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周恩来完全改写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外交屈辱史。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外交开始于1868年,这时幕籓体制崩溃,近代民族国家诞生,由此形成了新的外交主体。近代以来的日本外交,主要以"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为中心,具体表现在"改约外交"和"扩张外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安全,是国家外交工作所要服务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安全外交”这一概念直到2009年才浓墨重彩地出现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当代中国外交在理论化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安全利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国际体系的范式、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及中国的国际身份等三个角度分析这种新认知,因为这些新的认知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安全外交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1934年在南京发生的日本驻华使馆副领事藏本"失踪案",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次外交讹诈,其目的是要将个体事件扩大化,借机出兵占领南京附近军事要地.突发这一外交事件后,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在汪精卫主持下,在事件处理及应对方面表现出了临阵慌乱和一味妥协的态度,同时亦被迫采取了发动政府与民间力量广泛寻人等行动,并取得了收获,其结果意外地化解了这一突发的危机,客观上使日本的阴谋归于破产.从这件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得到若干历史经验及启示:一是有关当局和当事人在遭遇外交突发事件时要沉着冷静,不能慌了手脚,要预先准备好预案,临阵才不致出错;二是要重视舆论导向,为解决外交突发事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三是应适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外交突发事件的处理解决;四是外交要由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国家不强,在国际舞台上腰杆不直,就会总是受制于人,被动挨打.所以,要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涉外突发事件,其最根本的办法是国家要迅速强大起来,使国际上居心叵测者不能也不敢轻举妄动.  相似文献   

18.
汉语国际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不过,汉语国际教育越是发展,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就越凸显,其中,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公共外交”意识的缺失.“公共外交”不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而且是一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性命题,如果说,国家形象建构是公共外交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汉语教材则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家形象修辞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在退守台湾的五十余年间 ,经历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和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数次冲击 ,其对外关系在承受了“传统外交”的挫折后 ,推出“实质外交”、“弹性外交”政策 ,呈现出一种变态的对外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近日报道,今后5年日本将在非洲建立1000所小学。此举是日本着眼于未来能源争夺战所开展的外交战略之一,也是为了迎接今年7月将在北海道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所推出的“教育外交”政策。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在近日召开的教育国际会议上宣布了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