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狂人形象 ,有多种说法 :战士说 ;狂人说 ;狂人加战士说。这些说法均有不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形象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 ,用象征、隐喻的方法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  相似文献   

2.
作为象征主义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只是整个小说艺术构体中的“艺术支点”或“艺术尺度”,因此,《狂人日记》不宜采用通常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分析狂人形象;即使对狂人形象做分析,也应着眼其艺术功能而不是人物形象的人格评价或道德评价,从人格或道德的角度争论或界定狂人的“狂”与“不狂”。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狂人」不狂《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的发表体现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在作品中,作者运用写实与象征交织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狂人这一形象。从表面上看狂人是一个患“迫害狂”的狂人,他“语颇错杂无伦次”,有着“被迫害妄想”的明显症状。当街上人们见了狂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狂人认为要吃他;街上一个女人骂儿子说:“我要咬你几口才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发表至今已六十多年了,但学术界对它的认识仍不一致,特别是对主人公狂人的看法还分歧颇大。这种情况,给这篇课文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令教者相当棘手。我们认为《狂人日记》研究中的这种情形,与长期来研究者对《狂人日记》的“小序”有所忽略有很大关系。《狂人日记》的主体虽是“日记”,但“小序”也是很重要的,不可漠视。如果说“日记”只是狂人病时状况的展现的话,那么“小序”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篇相当完整的狂人小传:狂人早先曾在“中学校”学习,后来“大病”,“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狂人日记》是争论最多的名篇之一,从“狂人”的艺术形象到这篇小说的许多词句应如何理解,都有不少分歧意见。通过讨论各种分歧意见,必然会逐步获得深入而一致的认识。本着求教的目的,本文拟对当前比较少人注意的《狂人日记》的情节结构作些探讨,并对《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是否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狂人日记》有没有情节?当前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完整的情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作品。六十多年来,尽管人们对《狂人日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但在对“狂人”形象的认识上始终不能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而正确认识“狂人”的形象,则是进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素材来源,认为,陈独秀的性格特点和思想面貌对鲁迅构思“狂人”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的主题恐怕并非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吃人”,而是“吃人”背后的“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在《狂人日记》分成三个阶段而演进,本文力图描述这一演进的过程,从而对《狂人日记》的主题进行重估。全文分三部分如下:1、自我关怀——狂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自我关怀;2、关怀他者——狂人对他者的关怀来自推己及人的“同情”;3、关怀未来(孩子)——狂人的关怀未来(孩子)来自对“纠缠”自身的环境的反叛。  相似文献   

9.
结合具体的“狂人”形象,解读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精神特质,分析“狂人”精神基因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遗传和变异,并论述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是鲁迅投向旧社会的一颗猛烈的精神炸弹。这样的伟大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狂人吗?《滇池》文学月刊今年十月号载文《〈狂人日记〉生活原型》,对此作了明确回答:“有的。”并说“狂人”的生活原型,原是鲁迅的一个姨表兄弟。作者写小说前两年曾遇见过他。  相似文献   

11.
狂人,在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正文中是五四时期具有先进思想水平的“精神界之战士”,反封建的民主斗士;而小序中又说病愈“赴某地候补矣。”有人提出:那么,狂人是病中觉醒反抗、病愈却妥协从政了!这一人物形象是否前后分裂,全文思想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12.
从《狂人日记》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入手,综述并分析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狂人”再现、艺术表达手法上的继承发展、思想意蕴上的开拓创新等三个方面研究现状,以促进《狂人日记》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狂人日记》自发表之日起,到目前为止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文章多如牛毛。结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归根结蒂,无不与狂人病愈之后“赴某地候补”这个问题有关。 远的不说,就以1987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例,就先后在第二期和十一期上刊登两篇文章。一篇是《〈狂人日记〉“候补”解》,一篇是《小议〈狂人日记〉的“侯补”》。二  相似文献   

14.
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愤怒地呐喊:“救救孩子!”鲁迅以“狂人”的目光.揭露当年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罪恶社会。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狂人日记》的研究中, 视狂人为清醒的反封建的战士说,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学术观点。日记中的狂人勇于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对从来就如此的“吃人”之道表示大胆的怀疑,并把斗争的锋芒直接刺向了被仁义道德一类冠冕堂皇的、假面具掩盖着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内核, 剥露出了其凶残的吃人真相,这不能不说狂人具有反封建的义勇和正气。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的惊雷狂飙。《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一个狂人的典型。他是受着吃人的封建礼教摧残折磨的“被迫害狂”。但他即使在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作为一个小说文本,虽呈现为一种心理小说形态,可这井不意味着没有故事。相反,《狂人日记》中涉及的故事恰恰不止一个.它实际上讲述了众多真实的和虚幻的吃人故事。《狂人日记》就是由这些故事汇编而成的“吃人”话语.而且.不断地重复这一“吃人”话语成了狂人患迫害狂的主要病态心理特征;同时,“吃人”话语也在狂人的不断重复中变“幻”成真.从而引发了堂·吉河德式的反抗斗志。和堂·吉河德面对风车、酒桶时的勇猛一样.狂人也立志要劝转那些他随想中要吃人的人.其言行是可笑的、滑稽的,但同时也是令人深思的。虽其…  相似文献   

18.
历来,对《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人们争论不休。这种争议是很自然的,起因于这个人物形象自身的矛盾性:他既对封建社会的某些本质问题有明晰的洞察,又明显地表现出疯癫狂态。如何将二者统一呢?人们做了种种分析,然或不能自圆其说,或与作品实际相去甚远。其一是“战士说”。认为狂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封建的战士,他的“狂”是统治者强加的。既然如此,文中主人公的语无伦次,逻辑混乱,错误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为钱玄同。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狂人日记》的研究中,视狂人为清醒的反封建的战士说,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学术观点:日记中的狂人勇于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对从来就如此的“吃人”之道表示大胆的怀疑,并把斗争的锋芒直接刺向了被仁义道德一类冠冕堂皇的、假面具掩盖着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内核,剥露出了其凶残的吃人真相,这不能不说狂人具有反封建的义勇和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