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薇 《大观周刊》2011,(11):26-26
接触越莉,感觉她全身都散发着一股冷艳的气息。“模特是青春饭,所以我觉得时间就是我的生命,我不想以后会有遗憾,遗憾不是来自你做过什么,而是没来得及做什么,我不想放过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我想:九九归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得好,“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媒体创新”搞不好,“党报特色”也保持不了。因此我想就新闻队伍的建设——人的问题做一个发言。题目是《“一重三有”论》。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好几家院校邀我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座谈交流“全媒体”、“媒体融合”时代传媒的记者素养问题.作为一个在媒体集团负责“媒体融合”工作的实际推动者,我愿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感悟,以“寄语”的方式,同未来的传媒“同行”们做个交流,也是共勉.  相似文献   

4.
作为记者,谁都想淘到“大”新闻、独家新闻。可在现实中,多半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旦有了“亮点”,哪家媒体不想捷足先登?一场新闻大战在所难免,要做独家,也只剩下“幻想”二字了,更何况已进入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8月上旬我参加一场足球赛后,队员们坐在场边聊起来,话题是“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靠不靠谱”. 一个出身传统媒体的队员说:“没什么不靠谱,像创业做陌陌的唐岩、做雪球财经的方三文,之前都是干传统媒体的,也可以做得很大.” 一个正在从事体育创业、并非来自媒体但跟媒体圈很熟的队员说:“不靠谱,传统媒体人太懒散了,创业要求强大的纪律和自律.”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主持人做过记者,是最好的。我特别希望这个栏目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点作用。我们的口号是“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做媒体就是要影响人,我们是想影响那些有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7.
不想当将军的兵卜延军〔北京〕从人称“将军的摇篮”——国防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未敢造次去做什么“将军梦”,却选择了国防大学出版社这株树的编辑之枝作了“栖生”之所。兴许我不是个好兵吧?因为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吗?毕业时,我的一位同学得知...  相似文献   

8.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16,(16):13-14
说到当下媒体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我最先想到的是两件事. 其一,大概两年前,财新传媒的掌舵人胡舒立去一家媒体做了一个演讲,演讲后照例安排了问答环节,在场的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媒体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媒体的未来?”我当时恰好在场,对胡舒立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胡舒立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普通记者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你只要踏踏实实写好自己的每一篇稿子就好了,媒体的经营以及未来走向是主管部门和社长、总编管的事.”  相似文献   

9.
迟晓龙 《新闻传播》2010,(8):128-128
品牌记者就像品牌主持人一样,首先在于记者本身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其次才是媒体给予的各类包装。做记者工作六年多来,我深知,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目前很少有新闻单位有意识地去评“名记者”,而仅仅靠一些发稿数量等一些硬指标,短期内评选出一些首席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侃吧     
中国终于成为村民了!——中国股市大跌引发德国媒体惊呼我最不想买单的是增长最快的行政费用。——财政部长金人庆说洋品牌的傲慢是“宠”出来的。——浙江一把火烧掉300多双进口男鞋时,工商局长郑宇民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王化云 《新闻界》2003,(3):52-52
我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并拿来激励自己:“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同仁褒贬不一。褒者说,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实难可贵;贬者言,此乃功利心太重,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千千条,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好记者”,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大凡有成就的记者,都是深入群众,“为民建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奖”,其中有一个是…  相似文献   

12.
我 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 ,并拿来激励自己 :“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 ,同仁们褒贬不一。褒者说 ,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 ,难能可贵 ;贬者言 ,此乃功利心太重 ,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万千条 ,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 ,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名记者” ,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 ,大凡有成就的记者 ,都是深入群众 ,“为民谏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  相似文献   

13.
我谈几点感受,一个是从“张刚大篷车”的现象来看,首先它是媒体交流的平台,从我们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它也是一个有形社区服务的供给平台。它现在做了很多工作,超出了普通的媒体交流的功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贺 《新闻传播》2007,(8):17-18
现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独家”的含义跟过去也有所不同,任何一家媒体几乎没可能去“垄断”一条新闻,说这个事件只有我知道,我来做。更多的情形是,当一条新闻报出来,很多媒体一哄而上,这时如果要做独家,拼的就是稿件的深度和角度。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离家百年 钟回故里》对于我而言,就是在如何做好“独家”新闻上做出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做了8年的深度报道,不承想,我的职业生涯转型竟是从一个微信公众号开始的. 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之余,我做了个自媒体“刺猬公社”,定位于媒体观察.慢慢地,用户多了,传播面也广了,突然发现自己也“重要”起来了,各种活动、会议多到难以招架.一些媒体甚至从报社层面邀请我去交流,有时还有总编辑来听,让我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6.
党报如何引导热点,是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浙江日报推出《今日关注》版,就是尊重新闻规律、努力探索搞好热点引导报道的有益和成功的新闻实践。在资讯时代,人们一方面要获取大量信息,一方面需要获知更深刻的道理,不仅“卖”信息,还要“卖”观点、“卖”思想。包括电子媒体都在这么做,电视媒体也在做分析性新闻,如“焦点访谈”就把文字传媒的长处吸纳过去了。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是引导热点的一个举措,也是尊重新闻规律、吸纳各种不同媒体长处的一个举措。在我看来,这个栏目是办得很好的。从看到的几十期,我把它总结为十个性、五个结合。一、体现了开放性和本土性的结合《今日关注》以做热点引导的名牌专版为标。它关注什么?从我拿到的四十期来看,给我印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14日,渝湘鄂特大抢劫案首犯张君及其团伙在重庆及常德两地进行公审。这样的新闻自然会引起当地群众关心,全国的读者也十分关注,谁不想看看恶魔临刑前最后的丑恶嘴脸呢! 作为上海最早奔赴重庆的记者,我除了为本报发回近6000字的稿件外,还应兄弟媒体的要求,客串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特派记者做了报道,并接受上海电视台“新闻追击”栏目主持人的专访,做了一档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7):14-14
“一道铁幕正在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国家之间形成。”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访问瑞典时如此说。他此行目的是敦促富国帮助穆斯林国家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改革。“我参与了萨达姆雕像的制作,尽管我不想这么做,但我需要钱去养家以及支付我的学费,现在我为美国人做雕塑也是为了同样的  相似文献   

19.
李牧 《新闻传播》2007,(1):I0001-I0001
我们总在思索一个问题:媒体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一位国家重要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因为说话总招人非议,大发感慨:媒体是种强大的力量,得罪不起,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我怎样说,声音还是有限。看看,在媒体面前,新闻发言人也有几分怯意,可见,媒体着实不得了。媒体力量大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比如在严寒的北方,有一个媒体,呼吁临街的商家、宾馆开放,给候车的人提供一个避寒的空间——“爱心候车室”。此举乘  相似文献   

20.
张显峰 《青年记者》2017,(28):15-16
近几年接触的一些优秀的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少回避了传统的媒体.我这里所说“传统的媒体”,不仅仅指通常语境下的传统媒体,包括了专门从事新闻生产的各类“主流媒体”.我一度把这看作当下新闻学教育“失败”的例证.近来与其中一位在政府机构做舆情工作的学生闲聊,倒是警醒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