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对生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庄子追求人的自由独立,他提出了理想人:“真人”,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生命放逸。这种人格精神的构建必须经历“无名”、“无功”、“无己”三个层面的积淀升华,通过主体的“心斋”、“坐忘”、“致虚极”而逐步完成。主体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实现了本体性超越,人格得以独立,精神得以自由,生命最终得到放逸,合于自然,合于道,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3.
《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4.
笔者已撰文论析庄子的人格特点,并着重指出;“庄子的实际人格不全是他的大道理论下理指人格的实践,这就是庄子人格困境之所在。”①但对庄子人格困境的表现形态、庄子自身的理论衍化,对庄子入格实践带来的困惑等问题,并未展开论析。现拈出“庄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庄子矛盾的心理层次”来说明庄子人格困境之具象,拈出“庄子理论衍化的自身团结”来探讨给庄子人格带来困惑的自身理论根源。一、走出人格困境:庄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庄子》一书描述了三种主要的人格类型;合乎大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人格;安排去化、任物自然、绝对消…  相似文献   

5.
《天下》乃《庄子》全书之最后一篇。对于《天下》是否为庄子所作,历来争论不休,而从《天下》篇所描绘的“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与庄子内七篇中的理想人格相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天下》乃庄子所自作。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坚持从“他人为尊”、与人为善的“以鸟养养鸟”人格立场出发,追求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物质和人身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透生死,依据自然的内在法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从宇宙大道的立场观照死,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审美理想人格。庄子审美理想人格不是现实人格的简单复制或摹仿,它导源于、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这本身彰显了庄子某种积极“入世”的对于社会民生困境与出路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7.
在《庄子》一书中,不少篇章都涉及到理想人格问题,象《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份。”《逍遥游》所论述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故而形象性、通俗性以及可读性都更强一些。庄子认为,修养至高的人是不受任何限制和摆脱了一切束缚的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只有精神得到彻底的逍遥,也就是达到绝对的自由,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就是庄子这种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探寻主体精神创造活动的条件及特质的人。他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的严谨治学态度,终生探索“形而上”的天道奥秘,但是,强调人和自然无比亲和关系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的“无待”通达人生观及“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天下》)的理想追求,却成就了其艺术性的人生,为后人的艺术创造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开拓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先河。本文旨在探讨庄子论主体艺术创造活动的社会条件和主观素质,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论庄子的人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一生可谓矛盾交织的一生,时而是愉世嫉俗欲摆脱尘世,时而又是顺应自然并安然处之,这矛盾的行为表现往往让后人疑惑不解。其实,它给我们展示了以情感人格认识社会,以理智人格顺应社会,以理想人格超脱社会的连贯而统一的一个完整人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是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称之为“逍遥游”。那么,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庄子的回答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但让庄子没有料到的是,后人对他的这个回答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孔、庄理想人格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庄子虽然对理想人格内涵的理解不同 ,达至理想人格的途径也相异 ,但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却都是积极昂扬的 ,并且都将“天人合一”视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词坛的好“仙”风气颇为突出,从庄子《逍遥游》中“神人”到《世说新语》中“神仙中人”再到宋代词坛“诸仙”,他们的共同意向都在于建立一种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文人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在李白的理想图式中,“功成”的一面有着心系社稷的执著追求,“身退”的一面有着亲和自然的宇宙意识.屈原式的执着追求和庄子式的宇宙意识确实不易融合,对李白来说真可谓艰难的选择.但是李白还是选择了,尽管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在功未成而身亦未退的煎熬和悲愤中终了一生,而他“并庄屈以为心”的文化人格精神及其用文化人格精神铸就的诗文却是日月高悬、朗照乾坤的永恒和不朽.  相似文献   

18.
试论庄子追求的理想人格王国胜作为一个贫困的隐士,一个没落的贵族,庄子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无能为力,他不愿受当时统治者的牢笼,表明了自己的隐士品格和高傲精神。他主张“重生贵己”,顺应自然,但是,不管如何“重生贵己、人总是要死的,死与“重生...  相似文献   

19.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20.
庄子美学中最富启发性的是其审美心胸理论。它是理解和把握庄子美学的关键。1、审美心胸理论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庄子生活在早期奴隶制正在崩溃的社会大转变时期,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剥削掠夺的日益加剧,人们日益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权势、野心所统治。面对这种异化现实,庄子要抗议,要消除物对人的统治,亦即,他要重新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支配“物”,使“物”与人相协调。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就构成了《庄子》一书所讨论的中心。最为典型的,即“坐忘”。“坐忘”是庄子抬出来以超越儒家的“礼乐”、“仁义”的更高的心灵境界和人格理想。其要义在于:超脱人世一切内在外在的欲望、利害,不受任何内在外在的好恶、是非、美丑以及形体、声色的限制、规范。这样,也就使精神如身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