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伟斌同志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即自1978年起,就读于南京师院中文系研究生期间,在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指导下,即从事于元稹政治仕迹与文学创作的研究,一方面撰写专题论文,一方面作评传、年谱及诗文编年笺注。积二十八年的辛勤操作,从已刊发的五十一篇论文进行修订补充,重组为三十三篇,同时又将其论证所得凝聚于评传;组合为两部著作,一为《元稹考论》,一为《元稹评传》,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应当说,这两部书是我们现在唐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值得关注的学术新著。之所以说“值得关注”,是因为吴伟斌同志的研究颇有特色,这两部…  相似文献   

2.
刘刚 《文化学刊》2009,(1):100-107
宋玉辞赋的传播在隋唐两宋时期,以图书载体为传播路径,以纯文学极大发展为文化背景,以别集、注本、类书、总集为传播方式,形成了初盛唐、北宋前期、南宋中后期三个传播高潮,表现出比之于先唐形式更为多样、态势更为普及、高潮不断涌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唐音》的选注批点者、版本、体例、内容、价值和影响作了全面考论。认为元末杨士弘编选的《唐音》是宗唐派的早期选诗范本。它以体裁分类,选出各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很能反映出唐诗总体艺术成就,并开启了唐诗四分法。明代张震的注释多有可采之处。顾从意蕴、章法、语言、音律多角度作出言简意恰的评点,对相同题材的诗作以及不同诗体艺术特点的比较论述,也不乏精彩见解。总之,《唐音》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对于唐诗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乐经》这一专用名词,特指先秦作为音乐典范的书。本有一部《乐经》,流传至今的先秦典籍和不断出土的先秦文献即可提供充足的证据。《乐经》只是一部《诗经》的曲谱,供歌唱和演奏而已,没有多少文字说明。《乐经》亡佚,不仅仅毁于秦火,亦与列国纷争、礼崩乐坏,郑卫之声的冲击,关注《诗经》的视角发生了转移等密切相关。后世以《大司乐》、《乐记》、律吕声音、杂采诸言乐之文、将十二律当作十二月令等为《乐经》,皆牵强附会,不足为信。后出的《乐经》各种佚文,均非出自古《乐经》。  相似文献   

5.
《诗纬》是形成于我国汉代的纬书的一种。《诗纬》中有关《诗经》的评论,其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齐诗》翼奉一派,因而《诗纬》与《齐诗》在理论上有着渊源的关系。《诗纬》所提出的“四始”、“五际”,及“六情”说,以阴阳律历附会解释《诗经》的诗篇,其真实用意在于,揭示周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此对当时的现实政治发生作用。《诗纬》中的诗论,如“诗者,天地之心”、“诗者持也”、“诗含五际六情”等论说,对汉魏六朝时期的诗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语》重出现象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有数章重出的现象,一直无人仔细考证分析。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条分缕析,将重出现象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重出,一类为准重出。对于前者进行考证辨析,指出这些重出是内容编辑之需要,是编辑者有意为之而非疏忽。  相似文献   

7.
《词学筌蹄》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一、考证《词学筌蹄》编者周瑛的生平与著述;二、分析《词学筌蹄》的体例及词谱性质;三、论证《词学筌蹄》是现存最早的词谱(其年代比张《诗馀图谱》约早半个世纪);四、例举《词学筌蹄》的不足之处;五、分析《词学筌蹄》与《草堂诗馀》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相关史事,可知《小毖》产生于"周公居东"期间。考辨篇中关键字句,可见《小毖》是成王在先祖神灵前诉说内心忧闷的诗篇。篇中,成王以鸟儿自喻,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本文指出,内心戒惧,黾勉于事是《小毖》篇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庄子》中论及"寓言"概念的《寓言》与《天下》两篇,疑皆非庄子所作。寓言在《庄子》中的作用,亦非如《寓言》篇中所写般是为使读者更加信服。而是因为庄子认为"言不尽意",所以需要借助寓言以构建事象,通过事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丧服是用特殊的服饰表示对死者的哀痛 ,是古代宗法制度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礼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集中考察杖在服丧期间的使用情况 ,推求其背后隐藏的制度 ,从而对丧服在古代礼制中的意义有一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尚书》有古文和今文经两个传授系统,它们之间的异同一是影响到司马迁对《尚书》的认识和评价;二是对司马迁撰写《史记》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研习《书》的过程中,司马迁赋予《书》两个相互关联的文化品质:一是记事;二是为先王政典。前者是说《书》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史资料;后者是说《书》是先王留下的统治大法,是政治中的典范。这两个方面的拧结既表达了司马迁对《书》的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书》对《史记》思想的渗透作用。《书序》产生于《史记》之前,是司马迁撰写上古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13.
我曾在一次发言中说过,文化出版界要多做些“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工作。这话虽然在报刊上登了出来,但是我并未设想它会被人认真看待。谁知隔了好几个月,却忽然收到本书编者程裕祯同志的来信,说他因受到“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启发,所以编了这本“普及性知识读物”,并因而要我为此书写几句话。我虽不敢认为事情果真如此,但又感到写一点感想还是可以的。 我收到程裕桢同志来信时,此书正在编写之中。仅就选题而言,似乎此书并不属于“眼睛向下”一类,因为这些选题都很专门,相当高深。因此照我的理解,本书定为“普及性知识读物”,其普及对象当是专业文化人士,甚至包括人们常说的“专家学者”,因为就算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所以读一点“普及性知识读物”也是不为无益的。不过,我认为主要的普及对象,还应该是更为广大的读者。本书究竟能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那就要看它是不是写得深入浅出了。我但愿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以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谈论中国古代文化,曾经热过一阵,现在好象冷了一点;但这不见得就是冷落,更可能是一种冷静。当人们透过事物的现象向其深处探索的时候,冷静是相当必要的。本书的编写,可能就是冷静的表现。因为就从目录来看,它不是跟着感觉抓到一点现象就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蓬莱仙境斗恶魔》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战斗小说。 在那震撼世界、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国内风云突变,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各种政治势力明争暗斗十分尖锐激烈。胶东半岛渤海之滨的“仙境”——蓬莱地区的斗争同样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郭大顺先生所著的《龙出辽河源》再版,邀我作序,盛情难却,应诺下来,但当真正动手写的时候发现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龙出辽河源》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考  相似文献   

16.
正民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代代传承的结果。民俗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民间约定性、相对稳定性、可传承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和传承性是民间约定性长期存在的保证,相对的稳定性是民间约定性存在的基础,也是可传承性的前提条件。既然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辞学通史》序郑子瑜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1932)第十二编“结语”论述中国修辞学发展的经过,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萌芽期,是内容杂乱时期,自上古至19世纪末;第二是修辞文法混淆时期,自《马氏文通》出版(1898)以后至“五四”...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季羡林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论文中,在学术会议上的几次发言中,都提到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只要稍稍思考一下,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试想,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今天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我一向主张文化产生多...  相似文献   

19.
正读完于凤琴的书稿《响古箐滇金丝猴纪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它不仅题材新奇、故事生动,而且保护生态的立意非常鲜明,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一本书。于凤琴是河北平泉人,从青年时代起就做记者,先是在地方电视台,后来又借调到《中国绿色时报社》,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退休。在长期的、数百上千次的采访历练中,她不仅增长了阅历和才干,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时序》篇是刘勰对十代文学兴废历史的梳理总结,刘勰认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所谓的"世情"更多是指各个时代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文学的兴废与帝王的好恶修为密切相关,"时序"不仅仅是指时间次序,还与政事、君王有关。但流行的各种注本往往用今人的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时代的文学史观念去解读刘勰的认识,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刘勰理论观点的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