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报业广告衰减、报纸纷纷想办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报纸专刊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没有专刊,广告经营就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报纸专刊成本高昂,少的十几个、多的几十个版,甚至彩版印刷.而且,专刊的阅读率普遍低下,那么对广告究竟有多大效果以乎也说不清.  相似文献   

2.
选准最佳方位抓住新闻焦点盛道洪报纸扩版经过3年实践表明:随着版面方位的调换,新方位的确立,使得一些老的专版专刊,从内容到形式,旧貌换新颜。新的专版专刊崭露头角,以全新的方位,大放异采,有自共睹。在这些专版专刊中,比如文汇报《笔会》在办四版时,版面小难...  相似文献   

3.
扩版应该扩些什么?顾冰清现在不少报纸都实现了扩版,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也无论是党报还是专业报,从对开4版扩至对开8版、12版、16版,甚至更多。有的即便没有扩版,但也憎出了诸如周末版、星期刊和其它周刊、专刊等等,有的还办有报中报。报纸的扩版增期,标志...  相似文献   

4.
从2007年,河南省《平顶山晚报》推出《鹰城周刊》,晚报的周刊从当初的一周一期8个版,发展到今日的一周五期每期8个版,分别是健康视界——医疗·健康专刊、财经纵横——金融·旅游专刊、车行天下——汽车专刊·教育博览——教育·楼市·家装专刊、品质生活——鉴宝·美容·情感专刊。  相似文献   

5.
林蜜 《青年记者》2006,(18):69-69
现代生活,一方面人们物质变得宽裕,另一方面生活压力也在加大。为了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享受生活,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这从温州都市报的读者调查结果中可见一斑:2003年、2004年,健康版均为读者最喜欢的专刊类版面。据《长江日报》、《武汉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开展的问卷调查,健康版也一直是各报最受欢迎的专刊。读者喜欢健康版,报业媒体健康版的竞争也随之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据安徽日报1996年10月9日报道,安徽日报定于10月14日再次改版,主要措施是将对开八版的报纸,以六个半版的篇幅刊登新闻,特别是加大对全省各地市县的报道。该报为此发表的《本报再次改版告读者仲说,改版对原有的专刊进行大幅度压缩,以腾出更多的版面让新闻唱“主角”。专版专刊从原来的33个减至22个;三个特刊除保留“周末”外,经济特刊撤销,生活特刊与周末特刊合并。改版后的版面安排是;一版为要闻,二、三版为安徽新闻,四版为省城新闻,五版为国际、国内新闻,六版为社会新闻、体育新闻,七版为各种专栏、专刊,八版为特稿和广告…  相似文献   

7.
《生活情报》专刊的战略地位 《都市晨报》创刊11年,《生活情报》专刊开办9周年,从最初“专刊搭台、广告唱戏”的简单定位到现在“深度关照百姓生活,提供便利实用资讯”的深刻定位,从以“内容可读为先导”的版面价值取向到以“实用、可读、增收”并存的版面价值取向,从每周20个版的常量出版到现在每周40—50个版的动态刊出,  相似文献   

8.
报纸专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兴旺而产生的一种报道版面,其定位介于新闻版与副刊之间。它既像新闻版追求有价值的新闻,又强调资讯与服务性。而且,由于专刊多为周刊,时效性较弱,导致其生存主要植根于专业性、权威性与新闻产品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9.
作为报纸新闻版的延伸和补充,专刊在我国新闻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成就。但是,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断扩张的新闻版挤压着专刊的生存空间,使专刊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境况下,如何办好专刊,使专刊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专题化、细分化的专刊发展趋势,要求专刊立足新闻点,用足新闻源报纸是新闻纸,专刊作为整张新闻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具有新闻纸的属性,这是报纸专刊区别于杂志的最明显特征。强调专刊的新闻性,并非要求专刊与新闻版比时效。单纯抢时效,专刊永远也赶不过新闻版。但相比于新闻版,专刊…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当代读者多元化、高容量获取信息的需求,近年来,各报的专刊、专版发展势头很猛。专刊、专版与综合性新闻版相比,具有出版时间、版位相对固定,内容在某一个单方面相对集中、并可独立成章等特点。以《济南日报》近期开辟的专刊为例,有“周未专刊”“文化周刊”“生活周刊”“电脑特刊”“经济周刊”“服务导刊”等,分别为每周一期,每期各自出四个大版,自成体系,给人以报中报之感。这些刊(版)做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  相似文献   

11.
办活专刊 让立体策划再深入些 2003年上半年,笔者到威海晚报经济专刊部任"住在威海·房地产专刊"的编辑.尽管曾在新疆经济报工作过几年,但要编好房地产专刊,还是很具挑战性的.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到岗的头一周,笔者便顺利完成了7个周刊版的编辑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13新年伊始,《河北农民报》将每周3期总计48块版中的40个版整合重组,打造成了5个专刊——《种养宝典》《炕头阅读》《天下农资》《民事关注》《红男绿女》,并分叠发行,从此迎来了《河北农民报》的专刊时代. 报纸办成专刊的原因 将报纸办成专刊,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涉农报纸始终面临发行困境,农村地广、线长、点多,邮发滞后,有的地方一周甚至半个月、一个月,才能收到一次报纸,时效性大打折扣.专刊出版,周期延长,内容整合打包之后更系统、更连贯,方便阅读,以期实现更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王彪 《青年记者》2007,(1):59-59
某市有家4开32版定期出版的专刊,颇受读青睐,其发行量在全市多家报刊中独占鳌头。然而去年10月上旬出版的一期报纸的16版(B版)上却连续出现6处差错,差错率远远超出了国謇规定的万分之三的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仁义 《传媒》2001,(9):1-1
本刊刊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维护报纸正常发行秩序的通知》。 《通知》列举了报纸发行中的违规表现,并要求予以纠正。 在报纸发行中有哪些不规范的行为呢? 其一,有的将报纸的多个专版、专刊变成多张报纸。比如A、B、C、D版,分别为新闻版、经济版、生活版、文化版。经过一番加工,四个专版一下子变成了四张报纸。 其二,玩弄报头游戏,改变报纸宗旨。报头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不应随意改变。专刊专版字号应明显小于报头,但有的不是这样,他们把原来的报纸名称变小、弱化,把专版专刊名称变大、强化。将专业报、行业报变成生活报、都市报。什么內容都可以登,以此扩大发行。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新一轮改革大潮兴起,新闻界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发挥报纸的功能,适应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各家报纸纷纷改版,扩版,增出周末版、月末版,竞相推出一大批构思新颖、风格各异的专刊。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以发行量百万以上、知名度极高的《新民晚报》为例,由8个版扩至16个版后,除7个新闻版、2个广告版外,其余全被副刊、专刊“占领”。5个整版的专刊,一周内轮换出现的“花色品种”多达20个。专刊,在报业竞争与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大众日报今年将分步实施改版。在年初对版面进行微调和改进的基础上,从3月15日起率先对专刊进行改造和调整:将原七、八版的专刊版改为新闻版;创办“社会周刊”、“商务周刊”,改进“大众书画”、“电脑特刊”和“大众周末”。改版后该报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保持八个新闻版,新闻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使专刊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 第七、八版由专刊改为新闻版。 第七版为体育文娱新闻;第八版为大众新闻视窗。 创办两个周刊,改进三个周刊。 一、“社会周刊”(周三出版,双周刊),第九版:在原“读者之声”专版基础上进行适当…  相似文献   

17.
对于各报纸发行单位来说,报纸专刊具有丰富版面、增加收入等作用。在同地区报纸新闻版面内容严重同质化的今天,一个有特色的专刊,往往能使该报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抢得一步先机。于是,各家报社纷纷开设各类专刊,但是专刊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像经营新闻版那样去经营专刊。专刊部门的主要任务在于两方面:服务性与经营性。  相似文献   

18.
羊城晚报的副刊有两个。“花地”是文学艺术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一万字。“晚会”是综合性的副刊,每天篇幅九千字。除了固定的篇幅以外;“花地”遇到出专刊的时候,常扩大为一整版。“晚会”现在每逢星期六也扩大为全版。两个副刊每月实际见报的有五十万字左右。这两个副刊,在羊城晚报创刊那天就办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应该说,专刊(版)与正版新闻的功能有重叠处,也有区别。专刊(版)是介于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东西。专刊(版)与正版新闻共同之处是新闻性和可读性.大家都应该追求有价值的新闻.都要强调吸引人的可读性。然而,正版新闻的侧重点在读者,而专刊(版)除了吸引读者外,更强调吸引广告。其可读性更多的是从专业性与权威性中体现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民晚报知识性专刊"康健园"创办于1986年。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量诞生的报纸专刊一样,"康健园"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产物。二十多年来,由每周一版发展到如今的每周六至八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