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明 《新闻前哨》2023,(12):4-6
虚拟数字人运用于新闻传播,可以提高新闻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新闻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拓展传播的形式与方式,提升受众的观看体验。虚拟数字人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误,还可以提高受众参与感,让用户体验到更具特色化和互动性的新闻报道。目前,相关应用还存在技术不够成熟、用户接受度较差、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虚拟数字人制作流程的规范化,同时要注重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娟 《传媒》2021,(17):48-49,51
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是展现媒体融合特色的根本,而技术和渠道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有效创新内容表达并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新华网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媒体融合探索与实践中,展现出值得借鉴的融媒体新闻报道内容创新经验,即通过内容可视化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以内容交互化提升用户的参与体验,以内容服务化提升用户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交媒体利润驱动等因素也强化了隐私侵犯行为。DID(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技术,是实现用户数据确权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治理社交媒体隐私侵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数字参考咨询的用户隐私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交流隐私和个人数据隐私。以此,针对数字参考咨询用户隐私问题具有隐蔽性、依赖于所采用软件的功能设计、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用户隐私保护产生矛盾、缺少具体可操作性隐私权保护政策等困惑,从行业自律、法律法规、信息控制、技术软件安全和宣传培训五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而完善数字参考咨询隐私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隐私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过程]运用定性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起源及发展、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呈现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信息隐私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结果/结论]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信任对社交网络用户信息隐私行为的影响和不同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隐私行为等内容;国内研究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行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和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保护等内容;研究趋势主要围绕移动新媒体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态度和信息隐私披露行为、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披露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新媒体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及隐私保护机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虹 《新闻传播》2023,(23):106-108
本文以融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实践为中心,探讨了当今行业趋势下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创新策略、优化用户体验的实践和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等议题。通过借鉴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形式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增强融媒体新闻的表达力,新闻编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并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优化用户体验的做法包括设计响应式网页、个性化推荐等,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和用户需求。此外,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可以通过实时报道、互动和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究目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对隐私风险的感知状况,及如何共筑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移动社交媒体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息载体,同时也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因此本文从用户自身角度、媒介运营角度、政府管理角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用户隐私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范明献  李昂 《新闻战线》2023,(17):33-35
融合新闻呈现可视化、移动化和交互化趋势,新闻题材偏向重大社会热点并在叙事上多采用个体化与情感化策略。未来,主流媒体须加大前沿信息传播技术在新型融媒产品中的应用,注重用户体验,并扩展适用题材领域来推进融合新闻生产常态化,推动融媒产品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VR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游戏中的应用,文章以基于图像核心的VR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方法】设计中采用了3DMax建模软件对场景中具有互动性的物体进行基本复原,同时以第一人称方式表示用户在场景中的位置和动作,通过增加一些物理性质如重力、刚性等,加强游戏整体互动性。同时增加高亮处理,利用手势识别装置可对道具进行多个角度拍摄。【结果】依托VR技术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视角来做出自己判断,也可以通过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种视觉上的体验。【结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与系统交互变得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0.
档案用户作为网络社会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动力源,其信息安全面临危机。本文从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系统的相关内容出发,阐述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研究对档案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环节阐明了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分析了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与模型;最后,从法制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和意识维度等方面提出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系统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9):89-91
依随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交生活的多方面都被编码和量化为元数据,而社交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的元数据使得用户面临潜在隐私泄露风险。此外,液态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流动性,强弱关系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用户对社交隐私管理需求随之提升。而实际上,社交媒体的隐私管理路径与数字媒体的信息聚合逻辑是相反的。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基于社交网络陌生人的隐私管理;二是基于大数据监视的隐私管理,由此探讨社交媒体隐私管理的模式与规范。  相似文献   

12.
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因为业务提升及信息安全的需要保存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广泛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本文在对用户信息构成与形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用户信息隐私遭到泄露的原因与形式,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借力技术等手段来确保用户的信息隐私得到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媒体方兴未艾,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显露。文章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的特点、面临的安全威胁,并从信息监督、隐私保护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社会化媒体下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构建安全的社会化媒体环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悖论行为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意义]频繁的隐私被社交媒体泄露,导致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用户表现出隐私悖论行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的形成因素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以调节定向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产生的研究模型,包含感知次级控制、侵犯隐私经验、集体主义倾向、社交媒体信任度以及隐私顾虑等因素。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394个样本的分析,发现用户的感知次级控制和集体主义对社交媒体信任度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驱动用户的社交媒体契合行为;而用户的隐私侵犯经验会影响其隐私顾虑,从而激发用户隐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数字阅读时代提升用户阅读体验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编辑之友》2015,(12):19-22
与传统阅读相比,数字阅读是一种更加注重感官体验,更加强调主体能动性和互动性的新型阅读形式.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成为数字出版行业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关键.当下的数字出版行业存在的制作不够精良、信息整合与推送精确度不够、阅读资源互通性不足、用户参与度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数字出版行业应提升产品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打造专业化品牌、提高用户参与度,以期不断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大做强数字阅读这一文化传播产业.  相似文献   

16.
余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28-132
认为三网融合是现代网络技术与数字业务的创新模式,将会极大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手段。立足于三网融合的基本内涵,分别从服务提供与信息产品销售、用户日常信息消费特征、信息交流与共享、服务竞争与协作、网络生态与信息安全等角度探讨三网融合对未来信息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众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复杂,选择越来越多样,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泛,阅读渠道越来越智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富媒体信息已经成为传播的主流,单一化的纸质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数字媒体技术在科普内容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媒体技术不但在形式上拓展了科普内容的立体性、多样性、生动性,同时在内容传播方面能够增强艺术性、互动性、趣味性。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科普内容的加工、融合、创新,能够不断提升科普内容本身的可阅读性,同时创新了传播渠道,增强了传播辐射面,已经成为科普内容创作的必然趋势。本文最后以《科普中国之阿优学科学》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科普内容创作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逯海涛 《新闻战线》2022,(7):101-103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新闻评论已经进入可视化时代。媒体短视频评论要统筹好大主题和小切口之间的关系,提升观点“颗粒度”,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增强互动性,让评论更加立体、丰满、具象,成为会说话的论据、会行走的观点,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让新闻生产呈现作者和用户“双向奔赴”的局面,扩展融媒体“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出版广角》2023,(16):32-36
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重视用户需求、满足用户体验,成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出版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开拓新的出版市场,同时注重内容的优质化和互动性,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并逐步构建“以人为本”的精准推荐模式,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不断推进出版与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大多脱离用户的能动主体视野,如将其等同为媒体形态的叠加或技术的对接等。媒体融合不应仅作为内容的集成或用户的聚集,更应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智能场景匹配。从实践维度而言,媒体融合需切实关注“自利式用户”,提升其互动性与控制力。理论层面,基于用户导向的媒体融合机制表现为,用户需求、新媒体技术等共同创造的媒体融合新样态,通过智能场景匹配为场景化的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并在感官重组、新需求促发中,重塑媒体融合的动态演进。用户核心的媒体融合,需反思个性化定制的推荐“过适”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