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史怀古诗是古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咏史诗”是针对古人古事陈说见地,总结历史教训;“怀古诗”是由登临地之景所诱发而抒发感慨。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的古诗鉴赏题所考的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官》及宋代杜常的《题华清官》就是“咏史”与“怀古”的代表之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30首古诗词曲中,咏史怀古诗就有5首——《石头城》、《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淮左名郡)。如何对这类题材的古诗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2.
左敏 《语文天地》2013,(7):19-20
杜牧散文《阿房宫赋》是经典之作,不仅用词华藻炫美,文中的意境也令人深思。杜牧评价自己的文章时曾经说过,意为主,气为辅,章句为兵卫。《阿房宫赋》的写作手法是独一无二恰到好处的,用一种较为夸张的比喻以及明快的节奏,将意境与气势相结合,完全体现出赋的文体特点,也显示了杜牧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廉吏、“清官”是否存在,近几十年来曾有过波澜起伏的争论。而今史学界已公认:廉吏、“清官”在历史上确是客观存存的。但对于“清官”及其思想的评价,分歧仍颇大。为此。本文试就“清官”及其思想作些历史考察,谈点祖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杜牧生于唐朝都城长安。杜牧的家族是号称“城南韦、杜”的世家望族。杜牧远祖杜预,是晋朝赫赫有名的征南大将军,也是大学问家,撰有《左传集解》;祖父杜佑,历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勤于学问,精通史事,著有《通典》一书;父亲官至驾部员外郎;堂兄做过宰相。杜牧对自己的出身极为自豪,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中,杜牧这一历史形象被多次塑造,反复演绎,形成一种饶有趣味的文化现象。文章考证了五部杜牧题材古代历史剧的本事渊源,又从才学过人、志向旷远、潇洒疏狂、风流多情以及思想局限五个方面对古代历史剧中杜牧形象进行了文化剖析。  相似文献   

6.
怀念愤怒     
一位明朝学人认为只有人过五十才能读懂杜甫,他大概看到了杜甫诗的厚重沧桑感。我的意见刚好相反,人过四十,风流俊逸的杜牧是真的老了:而杜甫则不同.马齿越损,诗的精神越年轻。何以故?杜牧中年后的诗作鲜有愤怒,而杜甫的诗从未远离愤怒。  相似文献   

7.
最近《新民晚报》刊登了《借问杏村何在牧童遥指池州——属地之争释疑》(2007年1月2日B3版,周忠麟撰),依据杜牧生平资料及明清池州方志,阐述“杏花村”就在杜牧任职过的池州。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象“包拯”、“海瑞”一类“为官清廉”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之为“清官”、“青天”。我国史学界曾经多次探讨过“清官”问题。那么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呢? 关于如何评价封建社会的“清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从过去的文章中看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种认为,“清官”是人民的救星;第二种认为,既然“清  相似文献   

9.
杜牧绝句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唐的诗坛上,杜牧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他的五古,师法杜甫,多写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骨气遒劲,豪健挺拔;而他的近体律绝,则言情写景,别有风味。如果说杜牧的古体诗尚有学习和摹仿的痕迹,那么杜牧的七言绝句则更多地体现了他的创造性和艺术才能,有着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关于杜枚绝句的艺术风格,前人未有专门论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过:“杜樊川诗雄姿英发”。这虽是就杜牧总的诗风而论,但其基本精神对他的绝句同样是适用的。如果更进一步,我们觉得,杜牧绝句的艺术风格可用“俊爽清丽”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起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考虑到题型的初始改变,全国卷中的古诗鉴赏两年来都是一诗一题两问,共6分,难度不大。但从前几年的全国卷以及上海、北京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古诗鉴赏中的比较阅读不容忽视。那么,古诗鉴赏中的比较阅读,应注意什么呢? 一、要注重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如2003年上海卷中,(唐)杜牧《过华清宫》与(宋)杜常《题华  相似文献   

11.
刘大杰先生在一九七六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唐代文人沈亚之在李贺死后“为贺编辑集子,并特地请杜牧为之作序”(见第二册第355——356页)。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却说是应集贤学士沈子明之请,“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显然,刘大杰先生把沈子明与沈亚之看做是一个人了。诚然,沈亚之与沈子明都与杜牧、李贺有过友谊,而且他们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除了象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著名的大诗人外,在晚唐诗人中,最为杰出的要数杜牧。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唐代短赋中的杰作,这篇赋和他的《泊秦淮》、《过华清宫》等诗一样,都为后世所传颂。  相似文献   

13.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地,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当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一、杜牧确曾到岐亭。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公元842——844年),黄州治所在今新洲县。这里与麻城岐亭相去不远,两地交通也很顺畅。除取诸陆道,尤可假舟楫之利,沿举水往还两地之间。岐亭地处黄州域内,杜牧造访此地,符合情理。再者唐时黄州为一偏僻小郡,不难治理,公事谅可松动。更兼杜牧因受权相排挤,内心抑郁难平,同时他素有寄情山水的癖好,因而,谪居黄州期间,经常外出,游历察访,有甚于扬州时期。黄州各县他都曾涉足,传世的作品可以为证。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他也曾到过麻城岐亭  相似文献   

14.
金代前中期,杜牧的诗文较少引起文坛的关注。金代后期,文人逐渐重视杜牧的诗文,诗评家认为杜牧文笔宏放雄健,其诗有豪俊之气。元代前期,诗文评家认为杜牧的绝句雄伟,律诗极工而全美,杜牧之文四方落落。元代中期,诗评家认为杜牧的诗歌诗情豪迈、语率惊人、好奇,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元代后期,对杜牧的接受转入低潮。此外,金元人以杜牧诗歌入画。元曲中亦演述杜牧风流多情、放浪疏狂和诗酒魔汉形象,扩大了我们了解金元人对杜牧及其诗文接受的空间。杜牧及其诗文在金元的接受和传播与宗唐复古的诗学思潮、战乱不断的社会环境和尚俗的审美风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话说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皇帝,曾先后在乾清官和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仪式隆重,规模盛大。  相似文献   

17.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大抵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  相似文献   

18.
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文辞优美,意义严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讽喻之作。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人。他二十六岁中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也做过几任州刺史。他为人刚正,不肯逢迎权贵,因之仕途上很不得意,尝尽了宦海浮沉的滋味。他早年很有抱负,但到晚年逐渐消极。唐敬宗时候大造宫室,挥耗民财,追求荒淫享乐的生活,杜牧对此极为愤概,挥笔而作《阿房宫赋》,对封建帝王穷奢极欲的享乐生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给我的感触颇深。文章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鄙弃和辞官归隐的去向。在辞官归隐这件事上,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官场上黑暗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清官、明官等一系列的好官太少。官场上一有庸官、黑暗的场面,这些清官便辞官归隐,而且像陶渊明还提倡逃避。这样做只会令官场更加黑暗,官场上少了清官、好官,只会让庸官更加昏庸,还会导致这些庸官、贪官更加变本加厉地去贪、去剥削民脂民膏。就算归隐了,由于官场变得更加黑暗,做一个平民日子也不见得好过。正因为如此,还不如投身官场之中做好这个清官、好官,…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杏花村》诗,其中两句可说是家喻户晓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诗中的杏花村是否专指某一地名以及确址究在何处,数百年来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影响甚广“的一说在山西汾阳。据说自南北朝以来,汾阳就以产酒著名,汾酒享有a甘泉佳酿”之誉。天下杏花村之多难以胜数,而有名酒的杏花村确实应在汾阳。可惜的是,杜牧的生平历历可考,却没有到过份水中游的记载。另外一说在安徽贵池县城西。理由很充分:杜牧做过池州刺史(治分安徽贵池),在池州整整两年;而且贵池县城西有杏花村,素产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