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得体,“就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习得,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过分强调用词准确,语句合乎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在特定语境中的得体、合适。语用学告诉我们,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而获取语言知识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了语言运用的环境。成功的英语教学法不仅要培养学生“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还必须使学生“具有言语的得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言能力一般包括:发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范畴。而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与否、语言的可接受性,都包含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如:地位、阶层、身份、社会关系、习俗、年龄、心理、环境等。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得,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获得,而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能力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所谓“得体”,指的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语境”,即语言环境,分为内部语言环境和外部语言环境。内部语境主要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  相似文献   

5.
田家利 《考试》2004,(3):15-16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仿写题是一道新题型,意在考查语言“得体”的表达。近几年往往考查“简明”“连贯”,没有单独考查、“得体”,看来学生重视不够。训练不够,以致考场上不大适应,答卷中佳句、妙语很少。下面就结合语言运用的实例来谈谈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一门语言艺术。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优美语言进行教学,能充分传递教学信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教学虽然不同于语文等文科对语言的要求,然而,数学教师同样需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是每位数学教师始终应重视的重要的备课内容。锻炼数学教学语言,主要应在“准确、鲜明、生动、得体”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出言吐语自当求其适当,使对方闻而愉悦舒适。”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口头为“语”,还是书面为“文”,语言都要准确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8.
英语口语是衡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在任何场景和环境下说得一口流利、得体、准确的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要使英语口语课堂“活”起来,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平台,打开学生英语学习的心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会话习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场景中大胆表现、敢于“说话”。  相似文献   

9.
语码选择与转换是重要的交际现象和交际手段。了解交际者语码使用情况,分析导致语码选择与转换的原因,如语义因素、情感和文化因素、交际关系和场合因素、风格因素等,有助于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念和职业语言意识,掌握规范的语言和得体的表达并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场合、对象及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有意识地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做出不同的安排、选择,使语言发挥最佳效果。纵观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语言表达得体”这个考点频频出现,有时单独设题,  相似文献   

11.
客观存在的事物均有存在的环境,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环境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它们对语言均起着制约作用。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等,主观因素包括人的身份、职业、性格、修养等等。掌握语言与环境的规律,使语言符合各种环境,可起到更好的交际作用,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论述了语言得体的文化渊源和制约语言得体的文化背景因素,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得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语言得体的层次性是语言得体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丰富得体理论和切实有效指导语言交际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具体论述了语言得体的三个层次 ,并指出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弹性特点、深层原因等  相似文献   

14.
"职业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主要包括:(1)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2)对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3)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交流沟通能力包括:(1)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并掌握字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三 得体 什么是”得体”?——制约语言运用的五个主要因素——“语体”的分类——中学生“得体”教育的主要目标 1.什么是“得体”? 语言运用得好不好,恰当不恰当,是对语言环境而言的;离开了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使用语言的优劣得失。有一本谈修辞的书曾举出两个语例进行比较: 例①a鸭绿江中的流水,长流不尽;长白山上的松树,万古长青,这是中朝友谊的象征。(郭沫若《志愿军赞歌·序幕诗》) b.中朝人民永远是好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文教资料》2009,(35):8-9
赵树理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从而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其语言特色大致来说体现在语言运用恰当得体、形象生动和口语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得体性是修辞的最高的原则,得体性原则体现为话语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本文以《洗澡之后》为例,从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和心理世界语境的角度分析了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艺术.从得体性原则来看,这部新作的语言得体性体现了杨绛先生一贯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新的语文教学已进入语用学的领域。在语言运用的三个要素(包括交际对象、语言工具和语言环境)中,语境是“解释因子”。语言交际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使用语言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且必须依赖特定的语境——说写者依据语境进行消极修辞的“择语”和积极修辞的“设格”,“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听读者则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规范化是语言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而言语的规范化则受交际对象心理和所处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言语规范化是以语言规范化为基础的 ,语言规范又从言语规范中吸取固定表达以成规范 ,但二者绝不等同。其次 ,语言规范化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人们言语交际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言语的规范化是一个运动着的过程 ,与特定的时代、社会以及交际环境密切相关 ,言语交际中的简明、得体有时是要突破言语规范的要求。甚至违反语言规范的规定。比如 :“我请您给我买一张去西门的票”和“我请您拿出您的票”这两个句子都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定 ,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言测试主要测试对语言知识的了解 ,其中包括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但是 ,对一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不仅仅意味着对这些语言知识的了解。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看 ,对语言能力的测试 ,还应包括在特定的场选择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